名家专栏

劫后余“胜”,你娶我嫁/麦传球

2020就快过去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还在扩散,致使投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因而对全球经济造成显着的冲击。我们一起祈祷,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年,冠病疫情大流行将会结束。

现在,我们看到由于经济下滑以及全球城市的封锁,许多公司和企业都倒闭了。很多人因而失业,而应届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新的一年,我预料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合并和收购活动。

通常,在经济繁荣时期,并购活动会很活跃。但这次不是由于高增长的经济所致,而是由于经济衰退,业绩不佳的企业需要为业务生存而被并购。

每次金融危机后,在业务风险管理(包括现金流管理)方面准备充分的公司,都可能变得更强大,甚至脱颖而出,成为新的赢家甚至变成市场龙头。

并购活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市场活动,它是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在一起,以达到协同效应或其他业务利益或优势目标。

公司进行并购的常见原因或动机:

1. 协同效应

●成本协同——通过研发、采购、制造、分销和管理的规模经济来实现。

2. 收益协同效应

●通过产品的交叉销售,扩大的市场份额或竞争减少而创造的。

3. 增长

●公司的增长可以是通过内部(即有机增长)或外部投资。

4. 增强市场力量

●在竞争者很少或市场份额集中的行业中,横向整合可能是增加市场势力的一种手段。

●纵向合并可以锁定公司的关键供应来源或为其产品建立俘虏市场。

5. 获得独特能力和资源

●追求竞争优势或弥补资源不足

●当公司无法在内部经济高效地创建维持其未来成功所需的能力时,它可能会寻求在其他地方收购它们。

6. 解靴带效应来增加每股收益

●当公司的收入由于合并交易本身(而不是由于合并产生的经济利益)而增加时,则称为“解靴带效应”(bootstrap effect)

●解靴带效应会产生协同或增长的错觉

●盈利增长是通过收购具有低本益比的公司,而非通过提高经营效率来实现的。

●这种并购不会给并购公司带来真正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合并两家公司的收益,因而会导致该季度的每股收益增加。

避免被一次性收益所困

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非常注意解靴带效应的影响,不要被一次性的收益所困。

在每次并购中,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受到影响。除了竞标和目标公司或股东,合并公司的雇员和债权人也受到影响。此外,供应商和客户,也受到并购过程的影响。

并购对合并公司的盈利能力会产生影响。并购成功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市场的关联性,协同作用和付款来源。

应着重合并绩效

公司合并中,出资方式有现金、换股、综合证券收购(换股与现金结合)。此外,对目标公司的出价可以是敌对或友善的。

从理论上讲,合并是指两家公司将各自的股票转换成新合并后公司的股票。但是,通常最常见的是换股票,也就是说,以自家公司的股票交换合并公司的股票。

作为投资者或公司的小股东,对于各种并购,我们必须分析和理解合并的性质和驱动因素,以了解并购是否具有经济意义,股东所获得的利益,以及任何其他相关的考虑。重点是放在合并的绩效上。

如果已投资的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合并是个好消息,因为合并通常可以为表现欠佳的公司提供帮助和协同效应的其他好处。

通常,在总体和逻辑上,就直接利益而言,并购的财富效应通常有利于目标公司的股东。

在短期内,被收购公司的股价会上涨,因为收购方为收购目的支付了溢价(即竞标公司需要支付高于目标公司当前市场价格的收购价),以激励目标公司的股东同意并购建议。所以对投资者而言,拥有被收购的公司实在是一笔意外之财。

换句话说,收购公司的股价将因收购目标公司的溢价而可能下跌。

对于公司并购,作为一个股东,你分析和考虑了相关的信息后,你需要投票代表你选择是否赞成合并。

如何分辨并购好坏

我们如何区分好与不好的并购?

通常,它取决于合并后的公司,是否会创造比两家独立公司更高的价值。

衡量并购成功的方法或标准有很多,有会计研究和高管调查等。会计研究看报告的财务报表,通过查看净收入、股本回报率、每股收益等来测试并购的成功。

合并后的公司可能会比原本的公司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最常见的是领导层的改变。新公司的领导层和董事会成员将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改变。

有些人可能会争论或怀疑,“两家公司合并意味着他们俩都不是很好的公司,合并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需要相互支持才能变得更强大?或者实际上这是一个纾困方案, 由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营救一家实力较弱的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理性投资者,我们也可以直接投资于实力雄厚的公司,而不是投资于合并后的公司,因为一间实力雄厚的公司(5星)+ 一间实力较弱的公司(2星),可能会成为一间3.5星的公司。

如果要避免并购陷阱,或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出售股票。

归根结底,投资不是做慈善事务,你想投资一家5星级公司,还是一家较大的3.5星级公司?

你的钱,你选择。



反应

 

职场

求职者满满求生欲 拥抱AI超雇主想像

《拥抱AI浪潮,你准备了吗?》上篇

报道|郑美励

摄影|部分图由微软提供

人工智能(AI)正以一种令人又爱又恨的方式影响着职场。一方面,它逐步取代许多工作,让一些人失去饭碗;另一方面,它也创造新工作机会,为现有工作岗位提供新的可能性、增强现有工作的能力,如果你懂得善用它的话。

近年来,无数的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分析AI将如何冲击就业市场,今年初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博士也在IMF官方部落格提出警告。

然后,AI与职场,已是脱离不了的关系!

她指出,由于AI浪潮来得太快、太猛,几乎没有时间让劳工,甚至于企业都做好心理准备。

在发达经济体,大约60%工作岗位可能受AI影响,在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受影响的工作岗位预计分别占40%和26%。

敞开双手拥抱

这类预测的准确度有多高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但面对掀起涌天巨浪的AI,打工人或者说求职者有满满的求生欲,他们敞开双手拥抱AI的速度远超雇主的想像。

微软及微软旗下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新近发布的2024年工作趋势指数报告(2024 Work Trend Index),再度证明这一点。

这份报告调查包括大马在内的31个国家和地区3万1000人查,又综合了领英的就业和招聘趋势丶Microsoft 365的大量生产力信号,以及对财富500(Fortune 500)客户的研究得出结论。

员工篇:

比你想像中更早行动

●AI使用率——84%

马来西亚知识型员工使用AI频率达到84%,高于全球其它地区(平均75%)。大马微软董事经理K拉曼指出,疫后更加繁重的工作量令人不胜负荷,77%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工作,多达55%的时间是花在回复电子邮件、参加会议等常规事务上,只有45%时间用于工作上的创新。

而运用AI协助工作让受访者收获众多好处,包括节省时间、激发创意,并让他们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

●自携AI工具率——83%

由于大多数企业尚未大规模采用AI,这导致许多早已在生活上应用AI的员工自携AI工具应用在工作上。报告指83%大马AI使用者在工作中自备AI工具(BYOAI),换言之若有10名员工,至少8人都自备AI工具。

此举固然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但企业为此忧心忡忡。K拉曼指出,这会加大数据泄露风险,尤其是那些没有部署全公司范围的AI战略、实施和指导的机构组织来说,更是如此。

●隐瞒到底——逾50%

83%自携AI工具的受访者当中,52%的的人表示,如果承认自己使用AI协助工作,会导致自己在老板眼中似乎是可以随时被取代的人力;另外,53%的人也因为担心自己现有的工作会被AI取代而不愿意分享。

●普及率——横跨各世代

在K拉曼最初的想法,只有新生代在使用生成式AI,调查结果显示其实拥抱AI是跨世代的全民运动,自携AI工具应用在工作上的受访者中,各世代的占比为:

●85%为Z世代

●78%是千禧世代

●76%为X世代

●婴儿潮世代为73%

他认为,这是因为生成式AI的简单易用加速其普及化,所以就连婴儿潮世代也能上手。

企业/雇主篇:

有想法但行动力不足

相较于打工人的积极上进,大马企业就显得步伐迟缓。事实上,企业领导人都意识到AI的重要性。

K拉曼指出:“他们明白如果不去采用AI,公司很快就会被淘汰或在竞争中落败。因为他们看过读到过相关的信息,AI将彻底改变当今的商业运行方式。”

但有想法却没有计划。

投资报酬率是疑问

88%的大马领导人认为公司必须采用AI才能维持竞争力,但却有高达66%的大马领导人担心他们的公司缺少实施AI的计划和愿景,这意味着多数企业领导人仍在观望、接触阶段,尚未真正投入资源。

另一个困扰着包括大马甚至全球领导人的问题是,如何估算投入AI的成果以及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报酬率,例如可提高利润?或降低成本?

就业市场篇:

AI技能比经验更重要

纵然企业并未做好拥抱AI的准备,但在人才招聘的“胃口”已发生变化。

领英东南亚新兴市场行销部主管罗西卡尔斯指出:

●在大马,77%公司领导人认为,在AI的助力下,职场新人在工作中将更快获得成长,肩负更大使命;

●62%领导人表明不会雇用没有AI技能的员工;

●65%则倾向于雇用经验较少但拥有AI技能的人。

“他们认为可牺牲经验来换取拥有更高AI熟练度的员工!”

这意味着,具备AI素养在当前的职场已成了必须品。

打工人早已认识到提升技能的重要性,领英的数据显示,过去半年非技术背景的学习者(例如作家、设计师、建筑师、房地产、物流等领域)登录领英学习AI的比例增长160%。

增至140倍

此外,将 ChatGPT、Copilot等AI工具添加到领英技能清单上的工作者,在过去一年里增加了140倍,领英招聘信息中提及AI的帖文则带动了求职申请增长17%,这表明人才、员工和求职者都正在积极拥抱AI。

罗西卡尔斯指出,虽然AI的出现让许多人担心饭碗不保,但他不认为AI能取代人类的智能,反而觉得AI会放大人类的创造力并创造职业发展的新机会,人们需要学习与这个强大的工具共存。

打破职涯天花板

AI当然也在职场上带来不少好处,K拉曼、罗西卡尔斯都再三强调,AI能够提升和打破职涯天花板。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其文章中也指出,能够利用AI的打工人的生产率和工资将提高,而那些不能利用AI的打工人则会落后。

她引述外部研究也显示,AI可以帮助经验不足的打工人更快地提高生产率,年轻的打工人可能会发现更容易利用有关机会,而年长的打工人则可能难以适应。

AI对职场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对于打工人来说,当前决定生存或被淘汰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掌握这门科技。诚如国民投资机构总技术长依扎阿兹所说,过往数次工业革命,机器并没完全取代人类,最终是拥抱科技的人类取代那些没有拥抱科技的人类。

如何为公司导入AI?

为公司导入AI,谈何容易?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K拉曼提议,不必急于一开始就制定宏大的AI战略,应该先从“用AI解决业务问题”着手。

例如,客服中心无法为客户提供准确答案或推荐合适产品,管理层可探讨如何利用AI帮助改善客服中心的营运;再比如市场营销部门可以思考个性化的一对一营销,利用生成式AI解决在营销领域的业务问题。

要在企业里成功落实AI策略,必须有3招配合:

1.领导层设定方向和指导(由上而下)

2.团队给予支持并运用AI(由下而上)

3.优先重视人才培训,此处指的不仅是通用的培训,而是根据不同的角色提供定制化培训。

●案例1:柔佛机构(JCorp)

柔佛机构(JCorp)总数字长阿末尤斯里莫哈末披露,该公司去年2月左右开始向员工介绍ChatGPT,让员工熟悉这些可帮助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随后又陆续引入进Bing Chat、Bing企业版、Copilot等产品,让员工逐渐熟悉在安全的环境下使用AI工具处理企业数据。

他表示,该公司希望在现有拥抱AI的氛围下,进一步鼓励员工利用AI创建新的应用程式,例如使用微软的产品创建聊天机器人或特定领域小型AI工具,帮助他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如今他们在采购数字化资产时也会考虑是否具备AI功能。

●案例2:国民投资机构(PNB)

国民投资机构总技术长依扎阿兹披露该公司的AI之旅,是从打造更高效和生产力的工作场所为核心目标开始,他们尝试多种方法提高员工的效率和工作产出,进而认识到AI的功能与价值,然后再构建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最终,既能管理风险,又能实现标准化的AI应用。

下星期一预告:善用AI远离网络攻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