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政教分离”的迷思/甘德政博士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指“行政与宗教切割才是世俗国,全马人民都不会接受”,言论一出就炸开了锅,掀起无数论争。

一直以来,我们普遍接受来自西方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政教分离,是“世俗国”的标志。

但是,“政教分离”这4个字,在中文语境里会产生歧义。很多人直观认为,政教分离就是“政治”和“宗教”分开。

我记得在中国上大学时,有一次班上同学讨论美国的政治制度,提到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教分离”等概念。

有同学提到:美国每任新总统在就职典礼,都手按《圣经》宣誓;每次总统大选,候选人经常从《圣经》引经据典,来抬高自己和攻击对手;每张美钞都印“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那么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度,怎能说是“政教分离”?

教会与政府分开

老师纠正大家:政教分离,其实不是宗教和政治分开(separation of religion and politics),而是教会与政府分开(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很多人都搞错了基本概念。

制定《美国独立宣言》的开国元勋,每个都是笃信上帝的虔诚教徒,但他们开宗明义不要确立官方宗教,而且要政教分离,这必须从西方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历史中,才能理解他们的初衷和动机。

宗教改革期间,天主教分裂出新教,欧洲大陆陷入“三十年战争”漩涡。血流成河的历史教训,促使美国开国元勋在立国之初就不立国教,实际上就是不独尊任何一个教派。

虽然独立初期的大多数美国人都隶属新教,但教系林立,教派众多,若独尊一派,很可能导致宗教压迫、宗教迫害的欧洲历史在美洲大陆重演。

此外,在“政教分离”原则下,任何教会都不能干涉政府行政,政府也不会拨款资助教会,每个教会必须自力更生去招揽信众和寻找捐款。

所以,美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政治和宗教分开。政治人物打选战时不断讲着“上帝”和“耶稣”,也会找明星牧师和网红传教士来站台拉票。他们顶多只能在政府行政事务上把教会分开而已。

“政教分离”的对立面就是“政教合一”,这很容易理解,政府行政和教会机构密不可分,教会可以参与政策制定,政府也会拨款给教会去传教。

从这些定义来看,马来西亚是怎样的国度,大家心知肚明、心里有数。

其实,自全球回教复兴运动以来,我国的政治语境已有很大变化。早期国父东姑还强调我国是“世俗国”,现在“世俗主义”(secularism)这个字眼,对很多回教徒来说,已和西方的堕落、滥交、性少数等负面概念挂钩。

甚至连“自由主义”(liberalism)这个原本没争议的词汇,现在也差不多沦落成和“世俗主义”同样的贬义词。以前的“政治正确”,时空转变后,现在变“政治不正确”了。

政客搞情绪拿选票

人心的变化,导致一些常见的政治学词汇,在我国不正常国情下也产生变异,导致不同族群对同一个词汇,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社会主义”对一些马来人来说,就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词。而左派掌控话语权的华文圈子里,“社会主义”象征着公平进步,对立面的“保守主义”就是反动落后。其实在英文语境中,这些都是很中性的意识形态类别而已。

选票市场上不会有理性严谨的学术讨论,只有不断的浮躁叫骂。唯有简化和刻板化这些政治学概念,政客才能搞情绪拿选票。所以,我们会不断看到头昏脑胀的“世俗国”、“神权国”、“回教国”、“回教徒国”之类的论争,而那些真正影响到我们切身利益的经济政策辩论,反而就束之高阁了。

反应

 

言论

经冷族教热,束手无策/罗汉洲

恭祝《南洋商报》读者新年进步,一年比一年好。

此时此刻,不妨略为回顾政坛旧事,年头年中的事,在下忘了,只好谈年尾的事吧。



先谈曾闹得沸沸扬扬的财长林冠英与拉曼拨款一事,林财长撤销拉曼常年拨款的理由是“政教”必须分离,林财长对“政教”的诠释是政党与教育机构。

“政教分离”概念是华人提出的,原意是政治与教育必须分离,政治不可干预教育,安华担任副首相时绕过教育部,直接下令大专一年级学生不分种族信仰,都必须修读回教文明,即是政治干预教育。林财长可能望文生义,误解为政党不可创办和拥有教育机构,这是他独有的诠译。

林财长发现他撤销拉曼拨款引众怒后,才有继续拨款给拉曼打算,但可能碍于面子放不下,于是用迂回曲折的途径拨款作为补救,把拉曼的拨款交给仓促成立的拉大校友总会基金,再由后者转给拉曼。这种做法犹如老板不把薪水直接发给伙计,而是交给第三者保管,然后对伙计说:你要用钱就向他拿,我没有欠你的薪水。这是奇葩式的做法。

他日如果换了政府,或财长换了人,新财长恢复国阵的做法,把拨款直接交给拉曼基金,这个校友总会还会继续努力,筹款协助母校,“以尽作为校友的责任”吗?

董总受尽委屈



年尾最“火红”的事莫过于董总打算召开华团开联席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华小“认识爪夷文”以及华小董事会被架空事。这事在各族都属“火红”,华团反对爪夷文单元给马来右翼分子歪曲为反爪夷文,于是“兴都庙事件”、“513事件”满天飞,会议最终在警方突出奇招,取得庭令下被禁止,所以只好谈些花花絮絮和新闻(已属旧闻)综合报道,回顾一番吧。

曾经在“土著与国家前途”大会前说“每一个种族都可举办大会”的林冠英财长对这会议被禁,却默不作声多日,不再说“每一个种族都可开大会”这句话了。

反对大会的马来团体、政客口口声声说,华人召开大会没有顾到马来人的感受。人权律师西蒂卡欣和UCSI教授达祖丁齐声反问:马来人开大会可有顾到华人的感受?

董总则很委屈地申诉,他们在8月曾与教育部对话,并取得共识,但教育部在12月发出的行政指南却与当日的共识“大相径庭”,对话原来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迫不得已下才打算召开华团联席会议,他们也邀请马来学者参与,其实是多元种族会议。可惜警方没有保护遵守法律办事者,更没对付企图扰乱大会者。

5·09前后政局无异

曾经在马来人尊严大会后说“华人也可召开他们的大会”的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对华团联席会议的态度是来个U转,他除了不表认同外,又说这会议恐怕会引起马来人讨论关闭华校。

事实上,打从独立开始就有人讨论关闭华校,从未间断,政府从未对付这些人,教长马智礼博士也说“可以讨论实施单源流学校”,敦马本人曾说多源流学校无助于国民团结,尊严大会也提到“6年内关闭多源流学校”。可见讨论关闭华校的事无关华人有无召开会议,现在华团联席会议开不成了,敦马肯定能保证以后再也没有人谈关闭华小吧?

希盟执政年半,国家经济未见改善,种族与宗教情绪却空前高涨,政客肆意玩弄种族与宗教课题,希盟对此似乎束手无策。

去年8月3日,敦马承认“我首次任相不算称职,请给我机会,我会再尝试”,敦马再次任相也已年半,政局与5·09大选前相差无几,种族关系却更紧绷,你对敦马的再尝试评价如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