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跛足三脚凳”有利两岸关系?/霍咏强

台湾国民党终于在民众党的“连场好戏”后,在立法院为这次台湾选举追回一局,韩国瑜成功在民进党手上夺得立法院院长,也算是他在上届总统选举落败,连高雄市长也被罢免的双重打击后,再次在台湾的政坛内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尽管韩国瑜在过去政务工作上的踏实表现,为台湾政界取回一些“温厚感”,但无可改变的是台湾也踏上和大部分选举民主地区的相同命运:碎片化的多边党争。

分裂台政坛新常态

正如在这次立法院选举,由于国民党和民进党控制议席数目非常接近,俱未过半,令柯文哲的民众党虽然只有8席,却能左右大局,成为“造王者”,在两大党竞相争取支持时,将这关键少数搞成过去两星期最炽热的政治争议。

民众党最终也以“先参选、后弃权”的姿态,不向任何一方靠拢,保持貌似中立的态度,然而似乎没有得失任何一方,却也得失了各方。

无论如何,这种两大加一小的“跛足三脚凳”的拉扯局势,将会成为更趋分裂台湾政坛的“新常态”。

这种局面,又会否反而有利于台海局势发展?

由于在选前六成的“下架票”不能联合起来,无法增加选战的变数,实现政党轮替,一向最具娱乐性的台湾选举,失色地变成了一场闷战。

民进党继续执政早在意料之中,在缺少情绪化的煽动下,优势比预期少,仅倚靠四成铁票的些微优势击败国民党,这的确反映出民进党在过去8年的确一事无成。

早在4年前台湾人已经对民进党“心淡”,蔡英文在竞逐连任前一年,支持度只得13%,就靠炒作香港的所谓“民主运动”,由13%硬推上至59%,这次在缺少“外力”下,也就只剩铁票了。

从不分区立委全国得票数来看,国民党票数只低于民进党不足2%,三党中就只有国民党不分区立委得票高于总统选举。韩国瑜列于不分区立委中的首位,也有助提高他成功登上立法院长的声势。

然而,国民党内山头盘根错节,如果缺乏彻底重组,未来也只是一个“半生不死”、不断走下坡的在野党,且看韩国瑜加上台中卢秀燕,是否能带来一些新气象?

选民不满腐败政棍

在民众党方面,柯文哲的成功可以说并不是由于个人魅力有多高,而是不满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台湾民众已经积累得足够多,和上届多个小党派冒起相比,这次民众党可说是组合了这些游离票,再加上年轻选民对腐败和政棍已经极度不满,未来能否借在立委中成为“关键少数”来左右大局,要看柯文哲的政治智慧了。

但是台湾选举结果仍然得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两岸关系会更差?还能和平统一吗?虽然赖清德和萧美琴的上台,被称为独上加独,但是也不代表未来继续由民进党领导的台湾政府会比现在更为极端,更强的挑衅性可能会出现,但同时对越过红线也会更谨慎。毕竟今时今日,台湾问题已经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台湾必须要按照美国的要求来行事。

台海问题仍有变数

所以就算是赖清德上台,也不代表会比蔡英文更具攻击性,极端与否只视乎中美之间关系到底有多恶劣。随着特朗普有很大机会卷土重来,台海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变数。因此对台海和平仍然充满信心,因为以目前双方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来看,时间仍然在中国大陆一方,并未出现重大改变,亦未至于削弱中央政府的信心。

过去一直在吹嘘台海之间的局势紧张,其实都来自西方和美国的宣传攻势,中国犯不着跟风向。

在政治上,现代民主选举社会都倾向分裂,政党组织越来越碎片化,弱势政府更会令人民感到失落,如果中国能把台湾这种形势推上一把,对未来实行渗透、逼统,肯定会有极大帮助。 尤其在整体实力的提高上,中国已经拥有绝对优势,对台政策也不必作出大幅度调整。

无论是加强制裁或让利都是不必要的,反正目前台湾依存于中国的经贸比例已经非常高,继续加强民间往来,尤其是吸引更多台湾民众,到中国旅游、学习、工作、经商,加强沟通永远是为未来融合打好基础的最佳方法。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专访吕秀莲谈两岸未来 建议一个中国改一个中华

报道:杨雨亭

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认为,可考虑将总统4年任期延长一两年,不得连任;提出召开民间“国是”会议;建议将“一个中国”改为“一个中华”,两岸关系应是“远亲近邻”,“两岸统一”改为“两岸统合”。

我在2024年4月12日下午2时至4时访问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地点是她在林口中华一路上的办公室,也就是媒体习惯说的“吕办”。

吕秀莲是台湾一个传奇式人物,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78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回台后担任《美丽岛》杂志社副社长,1979年12月10日爆发高雄事件(美丽岛事件),与黄信介等8人被捕,以叛乱罪判刑12年入狱,1985年假释,先后担任立法委员(1993至1996) 、 桃园县县长(1997至2000)、“中华民国”副总统(2000至2008)等要职。

期间2004年3月19日,她与时任总统陈水扁在台南市竞选时遭枪击,两人分别于膝盖与腹部受伤,史称“三一九枪击案”,对于隔日举行的第11任正副总统选举投票产生了关键影响。

吕秀莲个性爽直,是非分明,有话直说,敢说敢当。以下是访谈重点:

杨:我想先问您对于“中华民国”的政府体制应如何改良或改变较好?是总统制、双首长制还是内阁制?我问这个问题,是由于阅读到您的回忆录《非典型副总统》,里面有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体制与责任的议题。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对于政府高层的运作提出许多珍贵的经验与建议。

吕:每一个政治体制的形成,一定有其社会背景。基本上,君主立宪的国家,多行总理制,因为精神领袖就是君王。

8年任期多政策不能实现

台湾缺乏这样一位精神领袖,如果我们要行总理制或内阁制,我们又没有这样的传统,那我们要用什么来取代?总理制的优点是政府与施政稳定,如果他的政党长期赢得选举,总理任期长,建设成绩就容易显现。

我们目前总统、副总统最多只有8年任期,有很多政策不能实现。反过来说,长期执政,如果有好的领导人,是国家之福,当这个领导人不好的时候,问题就很大。

比如说美国也会出现特朗普这样的领袖;而日本的内阁经常解散重建,施政就效果不好。所以任何制度都有优缺点。

杨:我们台湾呢?

吕:我常想这个问题。我们有总统、副总统,但是在宪法上对副总统的职权没有规定,为什么不能让其发挥功能?在我任内,勤跑中南美,我就很注意他们的制度,像洪都拉斯,有3个副总统,由3个区选出来,只有总统是全国选出来的,这也可以考虑。

人民不知行政院长情形

我们有一个行政院长,总统、副总统在选举中接受检验,可是选完以后,突然冒出一个行政院长来,我们的宪法规定台湾的行政权都在他手里,而人民事先都不知道这个人的情形。

应该在选举时,3个人都排出来,让人民来检验。另外,我也在思考,总统一定要连任吗?我们4年一任,前两年才学会做总统,后两年就要准备选举,而几乎连任都会当选。

杨:既然连任机率高,不如一次当满8年或6年。

吕:是的。在总统第一次选举的时候,他认识的财团有限,等到他当选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财团都跑来找他,他要花多少时间和这些人周旋,他的政策自然会遭受到修正,而且你要他不使用行政资源是不可能的。

由于前两年学做总统,后两年准备选举,他没办法认真治理。因此,不如将4年延长1到2年,不得连任,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没有连任的压力,他就必须在历史留名,好好地把事情做好。

杨:这是很有意义的想法。

吕:我的意思是不必照抄别人的制度,我们有我们的环境。

台湾文官制做得好

杨:关于考试院与监察院的存废,您的看法如何?

吕:考试院的功能十分重要,台湾的文官制度做得很好,对于政府稳定与政党轮替起了关键作用。而且我们的新总统上任后手上有6000个位子可以安排,他到哪里去找这6000个人才?因此,应考虑除了少数政务官,其他任命都需经过一定的考试程序。

杨:监察院呢?

吕:监察院的功能确实不彰。

杨:“五二零”新政府上任,您有什么期待?

吕:我常想,民主是什么?民主就是容纳众人的意见。我退休了,不能代表政府,去年在北区、中区、南区,都召开过民间“国是”会议,主办单位有民主太平洋联盟、“国家展望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我的心愿是召开全台的会议,请赖总统就任以后来参加,听听各方面的意见。

杨:您有要求国民党方面的人或组织参加吗?

吕:当然,我们是超越蓝绿。我希望赖总统能召开一次正式的全台会议。当年李登辉总统召开过“国是”会议,对宪法中已不适合现状的部分予以调整,进行宪政改革,如总统直选。民主国家最重要的是程序正义。

杨:您设想的全台“国是”会议,有没有特定的主题要讨论,并且希望能够执行?

吕:首先是要赖总统、萧副总统,能有机会听到多方面的意见。到昨天为止,赖准总统发表的内阁名单,可以看出素质不错,但是任人唯亲,用自己人也很正常。而我一贯主张,“国家”不是你家,不是我家,是你我他的家,所以应该囊括各方人才。

“国建会”被批搞政治拜拜

杨:过去蒋经国时期也召开过“国建会”,当时台湾的处境困难,可以听听多方面的看法,尤其是海外的人。我也建议中共方面考虑举办类似的国事会议或国建会,邀请海内外的人一起参加,讨论中国的问题与需求。

吕:当年国民党的“国建会”的同质性太高。

杨:同意,但是海外的人看法不会和台湾的人完全一样,这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国民党一直也有封闭的状况,“国建会”被批评是搞政治拜拜,但是让蒋经国以及长年活在自己的环境里的官员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后来证明对国民党的改革很有帮助,改革需要观念先放宽。

吕:后来就有革新保台。

杨:确实。

吕:这次马英九访问大陆,我尊重他的看法,但是他认为中国是他的祖国,不能代表台湾所有的人。

杨:这里我要稍微替他说明,在我们的观念里,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等同,中国这个概念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目前两岸的分裂状态不能代表未来完整的中国。

吕:那你的中国可能和马英九不同。

杨:这是一个需要厘清的观念,我也不能代表他。

吕:在台湾,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敌国”的可能占多数,因为不论在外交打压、以及这几年的文攻武吓,造成许多台湾人的压力。

应努力做到“远亲近邻”

杨:我想您的表达是有权利的。

吕:我主张,为了两岸的未来、后代的子孙、甚至世界的和平,我们应努力做到“远亲近邻”,我在担任立法委员时就提出这样的看法,在竞选总统副总统的公开辩论会中,我也曾这么说,后来民调最高。我说我们本来就是远亲,对岸不是敌人;近邻是说距离这样近,搬也搬不走,所以我们应先做好邻居再讲。最近北京从狼性外交慢慢地调整为魅力外交,是不是做得到,应该可以努力尝试。我也大胆提出“双两岸关系”。

杨:双两岸关系?

吕:小两岸关系,是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大两岸关系,是台湾和美国的关系。

杨:也有一个说法“大两岸”是美中关系。

吕:我建议北京考虑在目前的状况下,将“一个中国”改为“一个中华”。对外,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在台湾,多数人不能接受。如果是一个中华,我问过很多人,都可接受,不论在血统上、文化上,都是事实。如果提一个中华,台湾许多人的恐惧感会消除很多,两岸的情绪也可以平缓许多。第二步,改“两岸统一”为“两岸统合”。我和一些台独分子讲,台湾未来的陆沉问题很严重,你们的子孙要搬回福建还是可能的。最近,我听说大陆方面对于我的“远亲”说法可以接受,但是“近邻”就不太行。但是我认为在我们成为一国以前,把近邻关系经营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希望北京的朋友们可以考虑。近邻的关系搞好,未来再慢慢统合,“integration”嘛!进一步应考虑中华邦联,孙中山说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都属中华,大家都可安置。

杨:这个构想不错,至少可以公开提出讨论。

吕:不过,现实中,我们还是要经营好和美国的关系,有人说我们太亲美,我也同意,但是目前只有12个邦交国,没有美国支持,我们可能什么也没有了。

杨:今天真是收获良多,在结束前,我想请教有关核能的议题。

吕:过去我反对建核四,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核四厂位于新北市贡寮,在周边海域下有十几个火山口,非常危险,第二,是核一、二、三厂由美国“通用电气”(GE)厂兴建,核四厂是由台电主办,“通用电气”等外国厂商顾问协办,发包合作厂商非常多,我认为必须考量管理与品质的问题。目前,我认为可考虑兴建小型核能电厂,微软老板盖茨与鸿海创办人郭台铭都这么主张,台积电就应该兴建自用的核电厂。

(作者杨雨亭是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