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新时代的挑战/许庆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个100年的开局之年,适逢中共召开20大,中国政府换届,因此2022年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乃至对接着下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都必将起重大的影响。

被冠病病毒肆虐两年的世界,可望今年逐渐回归常态。复苏后的中国经济增长侧重扩大内需,并致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国从富变强,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

疫情后的中国变得更强大了,但也面对一个更不友善的西方,更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共第二个100年开局之年,显然也需做出必要的政策调整。

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三份议决,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分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

第三次议决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别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选择,是民心所向“。 故此,习近平在20大连任,已无悬念。

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一个强势领导,历史皆然。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当然也不会例外。中国共产党的20大,将决定中国人民的这一历史选择。

有些西方政客和学者,指责此举打破了邓小平以后的”十年”执政惯例,其实,“惯例”也需与时俱进,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当年定下的“十年”执政惯例,何尝不是为了打破有碍改革开放的老人当政的“惯例”?

美国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领域拥有实力挑战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体系的国家,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总统拜登指出,美国与中国的大国竞争是21世纪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之间的较量,美国必须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因此,后疫情时代的美国必定会在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加剧对中国的打压与遏制。中国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必将面对来自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越强大的阻力与打击。

21世纪的中美两强博弈,中国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

美国打压中国没底线

去年12月20日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 2021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的演讲,一针见血地指出:“中美关系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还会延续相当长时间,美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种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国崛起。而且美国对华政策中是有种族主义因素的,只不过有的人不说罢了。美国势必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甚至没有底线地对华打压、遏制、分化、围剿“。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克林顿政府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国无需遏制中国发展,唯一能遏制中国的国家,就是其本身,而遏制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外交上与西方盟友合纵连横,对付中国,分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当中国和邻国发生领土纠纷时,中国就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其实中国就在遏制自己的发展。

事实上美国正在采取这种策略。从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美国把全球战略重心移到中国家门口的东南亚,并插手南海争议。拜登上台后进一步把印太战略从区域扩展到领域,在外交与经济上加强对中国的围堵。中美大国博弈在亚太地区“短兵相接”,美国如今正千方百计的利用南海问题挑拨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南中国海更是攸关中国的经济与国土的安全。进入21世纪, 南海问题早已突破了原定议题,超越了区域地理概念。东南亚是中美全球战略竞争的关键战场,南海争端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印太战略的重要抓手, 因此,中国需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审视南海争端,不为民族主义思维所束缚,必要时做出战略让步,早日化解南海争端。

解决了南海争端等同废掉美国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武功”!

迈向第二个中国梦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二个100年的开局之年,中国已经铲除了赤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中国梦,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正阔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面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下的挑战,中国对外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正如崔天凯在上述研讨会上所说:中国应不用西方设置的话语体系讲述中国的故事,“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赌气仗,不打消耗战”。

“东升西降”是后疫情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中国正踏上实现第二个中国梦的新赶考之路。中国需秉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之道,多结交朋友,不搞战狼外交,“与狼共舞”,实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 推进治国能力现代化

报道:宋阳标

2024年7月21日下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全文分15部分60点,全面阐述了中共中央对目前中国的现状与发展的规划与前景设想。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由于此次大会延迟达9个月,会前各界对其普遍抱有极大的期待,外界普遍希望此次大会能提出更多的改革措施,提振中国经济。会后,外界又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基调如前、措辞平稳的大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认为,对照第18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感觉没有重大创新。

但是《决定》中也有一些内容吸引外界关注,比如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加强对人权执法司法保障、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这些问题涵盖了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多处热点问题。

但西方媒体对此次会议表现平淡,普遍认为此次会议仍是延续之前的老套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在说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时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徐祥临认为,习近平说的是实话。

《决定》全文2.2万多字,共有145次提到改革,但是与外界期待的一些方向和内容不同,此次《决定》提及的改革的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决定》的标题即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中第一部分重点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决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可见,此次全会研究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

中国全国人大港区代表凌友诗认为,从《决定》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想在任内好好的把制度建立好。

《决定》提出,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0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持续帮扶最不发达国家

2024年,中国政府向多个发达国家实施了单边开放注册,一些发达国家的公民可以按照规定单方面免签进入中国。在此次《决定》中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中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

北京一名长期关注外来人口的学者对此表示一定的担忧。他说,如果对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扩大单边开放政策,有可能会导致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的外国人)的增多。

他说,这几年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增大,许多来自南亚和非洲的公民来到中国以后就把护照撕毁扔掉,留在中国打黑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有前些年一些大学给外国留学生配学伴导致舆情汹汹。

保护涉刑案人身自由

这名学者认为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不能把单边开放变成国际犯罪分子的乐园。

这几年,中国公安机关办案实施“指定居住”,导致了一系列案件,在中国广受关注,社会影响极广,负面效应极大。

出台更多法律法规

加在很多社会事件中,当事人被不恰当地使用人身禁锢措施,中国社会广泛希望能够出台更多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害。

对于这些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决定》也提出,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依法查处利用职权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王才亮认为,此处的人权观局限在人身自由权、健康权的范围,广义的人权至少应该是公民权利。

强化有效国际传播体系

近年来,面对西方一些媒体的“阴间滤镜”(Underworld Filter)报道,中国官方很难拿出有效的反制措施,这种情况基本是靠民间力量的反击。

本次《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认为:“由于整个《决定》都强调机制、体制,所以,我的理解,这是针对原来工作的‘机制体制’表述配套。”

一名华中地区省份的地级市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上级部门要求我们加大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力求在国际传播问题上站住脚跟,利用国际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把真实的、可信的中国呈现给国际上的各界人士,这样有助于他们放下偏见,了解真实的中国。”

展现真实中国形象

这名工作人员也指出:“其实,我们也非常欢迎外国朋友来到中国访问。”他们所在地市地处内陆,今上半年也有近3000名外国公民登记住宿。

他表示,开放不是单向的,传播也不是单向的,走出去、请进来,都是传播中国真实情况的手段。

“国际平台,我们不占领,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占领了,所以现在上级要我们化被动为主动,为世界各国人民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

 

国家安全是重要基础

《决定》认为,国安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安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江涌认为:“国家安全重在全方位的努力提供保障。国安保障中的很多方面原来我们只是付诸实践,但这次会议把很多内容都进行了阐明。全方位提供保障,有的地方还是需要拓展,需要国安塑造。”

江涌指出,国家安全涉及国内、国际多个方面,很多做法并不在《决定》所标注的国安这一部分,很多要求的做法潜藏在各个部分,比如说包括科技、金融等内容里面都突出安全问题,还有粮食安全。江涌同时指出,像人才安全,《决定》没有提,但是人才安全的社会保障,中国实际一直在做。

西方各主流媒体反应平淡

三中全会公报公布后,西方各主流媒体反应平淡,大多以“平淡无奇”、“没有新鲜之处”、“老一套”来形容。对公报的内容,报道的媒体都没几家;极少数报道的媒体依旧采用过往语气来评论。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公告像是机器人写的,令人极不舒服。他们认为,老百姓和投资者对三中全会没有信心。

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区主席罗奇撰文表示:“改革的实施令人失望,三中全会未能兑现其最大的承诺:让市场在引导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西方的中国观察家对此次中共三中全会能够为未来几年重塑发展方向,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还有一些媒体指出,三中全会未提出解决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案。

虽然西方媒体对三中全会冷风劲吹,但在7月22日,一批包括苹果、高通等美国重量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在北京等待与中国高层官员会面。在现场,这些高管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一些人的行程是临时订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这些企业还是具有很强的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外企今年新增逾17%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1月到5月期间内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万1764家,同比增长17.4%。

《决定》还涉及到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粮食安全等多方面总计300多个社会问题。在看完《决定》全文后,中国全国人大港区代表凌友诗提出,对《决定》一个印象是,要把权力的运行制度化、把权力装进笼子,为中国营造未来长长久久有序发展繁荣的基调。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