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哀英式中文之泛滥/锺启章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本月4日在“数字马来西亚” (Malaysia Digital,MD)倡议推介礼及霹雳马来西亚数字经济机构银禧庆典上致辞时,提及MD倡议是由3个主要原则主导,即灵活性、敏捷性和相关性,并通过“MD催化计划”,全面改变我国数字经济的生态系统。

新闻见报后,社交媒体上即有朋友评论说“我们越来越‘性’泛滥了”,批判的重点主要是针对报道中“灵活性、敏捷性和相关性”3个“性”的翻译。英文分别是Flexibility,Relevance及Agility。我上网查一查,没错,中国电子词典确实把这3个英文字译成“灵活性、敏捷性和相关性“。

一般读者见怪不怪

诚如我这位朋友所言,当前的中文媒体确实充斥着“性”、“化”和“主义”等一些所谓的“英式中文”,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陆媒体尤为明显。除了“性”,其他如“主义”和“化”亦然,譬如“社会主义”、“投降主义”、“机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政治化、制度化、宗教化、种族化”等等,一般读者受众耳濡目染,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本地媒体英式中文句子不胜枚举,比较常见的譬如直译自英文“hidden agenda”的“另有议程”或“隐议程”。媒体不久前报道“达祖丁揭露凯利要提早举行党选的隐议程是想要把扎希赶下台”,其实中文已有成语“居心叵测”,意思是用心险恶、居心不良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动机。

而“U转”也是常见的英式中文,例如“赛沙迪抨人力资源部长早前宣布今年内落实1500令吉最低薪金制后,昨日突然U转”,这里的“U转”应该是“态度完全改变”。“他的决定有了U转”也是常见的英式句子,正确的翻译是“他改变了决定”。

媒体出现英式中文或中文西化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这里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从英国势力在1785年开始进入马来半岛算起,直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为止,英国人172年的统治让英语的影响力在这片土地上根深柢固,加上马来半岛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西商贸交汇、欧亚文化交融之地,中文与马来文用词与句子难免都会掺杂英文。

然而不曾受英国统治的中国大陆和台湾也深受英式中文或中文西化的困扰,则难免要叫人嘘唏和不解。台湾诗人余光中早在46年前便注意到这种现象和趋势,他在1976年2月写下了 “哀中文之式微” 一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所说的:纯正简洁的中文语法眼看就要慢慢失传了, 诸如“他是一位长期的素食主义的奉行者”的语法,必成为定格,恐怕没有人再说“他吃长素”了。

方块字的优点,在于言简意赅,马来西亚教育部辖下的国家语文局出版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马来文译本,这3部小说原著不管什么版本一般都只是上、下两册而已,惟译成马来文却变成了四大本。

中文式微舍简就繁

英式中文的毛病,就在于繁冗累牍,且看这一句:“关于李商隐的锦瑟这一首诗,不同的学者们是具有着很不同的理解方式。”以及“陆游的作品里存在着极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余光中哀叹类似的赘文冗句,在今日大学生的笔下,早已见惯,简单明了的中文,似乎已经失传。这两句话,原可分别写成:“李商隐锦瑟一诗,众说纷纭。”“陆游的作品富于爱国精神”。上述两段冗长的句子,虽然不是译作,但显然已经受到英文语句所影响。中文式微的结果,是舍简就繁,舍平易而就艰拗。

1987年7月余光中再写了一篇“怎样改进英式中文”,他指目前中文的一大危机,是西化,他担心人们“英文没有学好,中文却学坏了。”余光中大学念的是外文系,并非中文保守派,他认为中文西化不一定就是毛病,缓慢而适度的西化甚至是难以避免的趋势,高妙的西化更可以截长补短。但是太快太强的西化,破坏了中文的自然生态,就成了恶性西化。

中文报记者的工作免不了涉及翻译,以我在采访线上多年的体验,要有好的翻译,首先要打好本身的母语基础,尤其是掌握好中文的成语、俗语、谚语等。除了上文所提的“居心叵测”,再举个例子,英文的俗语“A man from other city, and the further away that city is, the greater the expert.“中文就有“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这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源自英文的俗语固然家喻户晓,可中文有一句“处处有路透长安”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

还我纯净中文,媒体任重道远。

反应

 

灼见

【灼见】虎跃龙腾看马中关系/锺启章

今年5月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充满节日的喜庆月份,除了五一劳动节、卫塞节,还有丰收节,而本月31日更是马来西亚-中国建交50周年纪念的大日子。从1974甲寅虎年到2024甲辰龙年,马、中两国关系可说是虎跃龙腾。

虎是马来西亚的象征,而龙是中国的图腾,龙虎在两国文化都占据重要的象征地位,恰巧马、中建交是在虎年,而建交50年后的2024年则属龙年,这也让马、中建交50周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天我们在享受两国建交所带来的成果时,不应该忘记当年双方领导人高瞻远瞩的魄力,以及历代领导人所作的贡献。

这一切要从我国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萨于1074年5月28日到访北京,对中国展开历史性的“破冰之旅”说起 ,当时他除了与毛泽东主席及周恩来总理会面之外,更于5月31日与中国正式签署历史性联合公报,让大马走在东南亚国家的前端,向全世界公告马、中两国全面建交。随后泰国和菲律宾也陆续和中国建立邦交,最后是印尼,在1990年与中国恢复中断了23年的外交关系。

两国领袖频密往来

在敦拉萨之后,历届首相在任期间都会率访问团访华,包括第三任首相胡申翁、第四任首相马哈迪、第五任首相阿都拉、第六任首相纳吉,之后马哈迪二度掌权担任第七任首相,以及第十任亦即现任首相安华也都亲自率团访华。由于2020年爆发冠病疫情,加上我国政治不稳定,因此之前的两任首相,即丹斯里慕尤丁及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并没有在任期内访华。

除了两国领导人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频密往来之外,企业家、教育界、学者、文化艺术领域从业员,以及社团会馆代表团的交流互访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众人拾柴火焰高,双方在互相信任,互相支援下,关系日益密切,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密切友好关系的高峰。

尽管时移势易,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与地缘政治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惟马中两国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显得日益紧密,50年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中国驻马来西亚前大使白天便以一句马来谚语“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Bukit sama didaki, lurah sama dituruni)来概括两国之间密切的关系。

大马选边站中国

新加坡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今年4月2日发布“2024东南亚态势报告”,显示更多东南亚国家的受访者在美中之间作出选择时,倾向于中国。这是自2020年调查增设选边站队的问题以来,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首选。

在受调查的东南亚10国当中,菲律宾、缅甸、越南选边美国,而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马来西亚、印尼和寮国则进一步倾向于中国,寮国甚至从去年的倾向美国转变为倾向中国。有中国评论人士指,这项调查显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受到广泛的信任和欢迎这一局面正在被扭转,美国的影响力正在快速衰退,中国则后来居上。而在东南亚10国当中,马来西亚偏好中国的比率最高,达到75.1%,其次是印尼73.2%和寮国70.6%。

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采取一致的立场,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包括建立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以及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扩张和军事行动,特别是对平民的伤害和损害,并且都支持国际社会的斡旋和调解,可以预见的,马来西亚民众倾向中国的比率还会继续攀升。

两国看法立场一致

不论是中国、或是马来西亚所面对的问题,抑或是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和看法,中国始终都是马来西亚的知心朋友,而马来西亚也同样是中国的真诚心照友人,两国的看法和立场是一致的,互相支援,互相支持。在迈入另一个50年的新时代,两国肯定会全面规划更明确和更具前瞻性的框架,确保双方在各领域的关系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加强。

从双边贸易和投资促进的经济发展,到丰富两国昌盛文明的文化交流,两国正在携手共同走向持续进步和繁荣的旅程。感谢这份持久纽带所带来的无数机遇,并希望能为子孙后代培育这份纽带,使其代代相传。

在纪念这一里程碑的同时,愿未来50年马中能继续以更加紧密的合作、理解和共同繁荣为标志,巩固两国作为本区域乃至世界友谊与合作的领先地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