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大马华人文化软实力/甘德政博士

杨紫琼成为奥斯卡影后,全球华人为之振奋,大家都以其成就为荣。

无论如何,杨紫琼始终以马来西亚华人自居。她在许多公开场合,都一再强调这个身分认同,并将所有荣耀归于这片养育她的土地。

杨紫琼是大马华人的“文化软实力”典型代表。大马华人人口不多,却有许多杰出人物遍布全球各地,国际影响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根”仍在大马

(1)对全球海外华人的影响力:

大马身为英联邦国家,留学乃至“二度移民”到欧美的大马华人不计其数,在澳纽英美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马华社区”。

据学者研究指出,大部分到欧美发展的大马人,尽管他们当中许多人的配偶是外国籍,子女也在外国出生,但都会尽量为子女保留大马国籍。这当中家庭因素很重要,因父母及兄弟姐妹仍留在大马,所以他们认为“根”就在大马。

由于语言文化相近,这些在欧美的大马华人,与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来自港台的华人移民、早期在唐人街发展的当地华裔,都有广泛的社交联系。此外,在洋人国家崭露头角、事业有成的大马华人也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大马华人掌握多语的能力和跨文化的适应力有口皆碑,海外各地华埠的各行各业不乏大马华人的勤劳身影。

(2)在两岸三地的影响力:

自冷战以来,大马华人一直是台湾当局进行侨务工作的重点对象,数十年来大马留台生已超过6万人。大马留台生的优势就是懂华文,在台湾不会有语言隔阂,同时由于很多大马华人祖籍福建,在讲台语的台湾社会也如鱼得水。留台生学成回马后,自然也较心向台湾,成为台湾当局推展公共外交的“特种部队”。台商要在东盟投资,大马留台生也成为首选的招聘对象。

催生台马族

许多大马华人在台湾的不同领域脱颖而出,蔚为文化与社会现象。《亚洲周刊》主编邱立本形容他们为“台马族”,这包括作家李永平、温瑞安、黄锦树、张贵兴、欧阳林等。他也认为“台马族”包括那些不是在台湾念书,而是闯进宝岛流行文化和影视领域的“能人”,像歌星梁静茹、曹格、戴佩妮、张栋梁、导演蔡明亮等,都被视为台湾文化的一环。

此外,由于同属英殖民地的历史渊源,许多大马华人也基于语言文化相近而前往香港发展。这些大马精英包括企业家郭鹤年、“打工皇帝”惠理基金创办人谢清海、前卫生福利局长杨永强、演艺经纪人陈自强、舞蹈家王荣禄、男高音柯大卫、教授林幸谦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崛起,许多跨国企业需要懂得各种外语及华语的人才派驻中国,而掌握多语的大马华人自然成为重要的招揽目标,促使更多大马华人在两岸三地的“大中华地区”发展。 

(3)对东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马六甲海峡的地缘政治格局当中,新加坡的战略地位极为突出。马新两地的历史渊源深厚,新加坡内阁成员、官员乃至各领域精英,都与马来西亚华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精英当中,相当数量出生于大马,后来在新加坡留学、工作、入籍,而且还有大量亲友留在马来西亚。

如今,每天有数以十万计居住在马来半岛南部的华裔跨越新柔长堤,到一衣带水的新加坡工作。马新两国无论是官方或是民间都是“水乳交融”,因此大马社会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新加坡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反之亦然。

杨紫琼的成就,突显出大马华人的“文化软实力”以及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大马华人须珍惜羽毛,强化本身的竞争优势,为缔造国际和谐发展方面,贡献更多正能量。

反应

 

言论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章龙炎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载,根据2010的人口统计,美国有3亿2400万人,其中72.4%是白人,12.6%是黑人(政治正确的说法是“非裔美国人”),4.8%是亚洲人,约1%为红印第安人及阿拉斯加土著。

拥有“两个或以上种族”的占2.9%,夏威夷土著与太平洋岛民0.2%,其他6.2%。



上面的数据,缺少一个明显的族群:西班牙语裔(Hispanic)。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人口普查局把西班牙人、西班牙语裔及拉丁裔归类为“西班牙裔”。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西班牙语裔是以语文为根据来划分,也就是以西班牙语来划分,是“超越种族”的;至于拉丁裔,指的是来自拉丁美洲的人或者后裔,是以地域为根据来划分的,同样是“超越种族”的。这样的划分,与其他族群划分一样,无疑的存有争议。

西班牙语裔占美国人口约17%。目前,包括西班牙语裔的非白人人口已占美国人口的40%,根据预测再过30年就要达到53%,其中西班牙语裔占29%。这是个关键的百分比,意味着语言作为身分认同的载体,在美国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大家都是“美国人”,为何不能以“美国人”当作是身分认同的切入点?美国种族之间的关系有改善是不可否认的事,可是,种族主义在美国还是个主要问题。

现实世界里,你或许可超越种族,超越宗教或者语文或者意识形态,可是,你还是需要某种的身分认同——人能活着世界,知道我是谁不可缺乏的因素;不知道自己是谁,还属正常人吗?



身分认同“一刀两面”

这种身分认同,可以是分裂的因素,但同时也是个可以团结的因素。我们不需逃避现实,对身分认同的“一刀两面”视而不见。

不过,我们需要对政客操弄身分政治提高警惕,免被愚弄;更需要尊重其他因为先天或者后天关系而选择特定身分认同的人(以身分认同作奸犯科的另当别论)。

大马的华人的身分认同这十多年了似乎是进入“混沌”状态,搞不清楚马来西亚华人之所以为马来西亚华人的特征是什么,所以在选政府的时候,有时候要铲除贪污(改朝换代,告别腐败),有时候要拒绝神权统治却大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拒绝“盗贼统治”、只要不是巫统、只要不是纳吉、剿灭马华、承认统考、公平对待、不要莱纳斯、拯救马来西亚等等。贪多嚼不烂是意料中事。

在以这些课题往前冲的时候,忽略了华人的大后方——华人原有的身分认同的象征及实体,如华文教育以及其他有支撑华人身分认同的特征。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我们看到了这“大后方”失守的趋势。

美国的语文及其他族群政治,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马来西亚华人很早就知道这一点,身体力行,但可惜的是过去十年大有失焦,现在亡羊补牢,未为晚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