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感谢每一个好人/周若鹏

杨靖耀老师离世一年了,他离开的时候,千百人悼念,我半句话没说,不知何故说不出什么。

我和杨老师并不特别熟络,记忆中是因文学结缘。杨老师总是笑容可掬的,像弥勒。每有诗歌朗诵比赛、创作比赛,他总会找我当评委;偶有文学讲座、表演,我们也会合作。

比较盛大的一场是《诗与玫瑰》,当时他力荐学生苏渼骅当主持,为学生而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苏果然也独当一面。活动的许多细节我都不必烦恼,他的团队妥善处理了。

我和杨老师最后一次合作是疫情期间的线上诗歌朗诵比赛,全世界休止了,但他没有停下来。后来我偶在社媒上看到他进出医院的消息,然我并不知病情,不以为意。去年3月,他来电,我没接到,后简讯来往说邀我当评委,我因事忙推拒。5月,杨老师逝世。

病中和死神赛跑

这么说来,他在病中依旧为学生的艺文活动奔忙无休。我想起诗人何乃健,在那最后的几个月里也没有停下来,南下北上办讲座、谈文学。“和死神赛跑”,他说。死神终究赢了,在下一场活动之前,在我来得及再答应杨靖耀老师之前,哽在喉头让我难言的,大概就是歉意。

我在大约半年前才见过莫泰熙先生,那是在爱薇的新书发布会上。他也发言了,不记得说过什么。我和他不熟,尽管不时在文学活动上碰到他。他是热心的华教推手,我也听过他讲华教故事,课堂上学生全神贯注听这头发花白的前辈,说那些他们不曾经历的历史;那课堂的存在,就是那些历史的成果。

为教育奔波奉献

某次活动结束我们一同离场,我看着他单薄的背影遁入车中,心里不知何故忽觉得十分疼惜,都这个年纪了,还在为教育奔波。我拍了张他的照片,照片应该还在,但淹没在千百张日常之中一时难寻,却在网上觅得别人拍的,竟也和我所见的场景雷同。就是这样的莫泰熙先生,就是这样的奔波,就是这样的奉献,仿佛何时何地任何视角捕捉的都一样。

这些逝去的人曾与我们并行,我们有幸见证过他们的精神;他们为教育播下的种子,终究会长成他们来不及看见的果实。“感谢每一个好人”,这是莫泰熙先生遗留下来最后的字迹——然而这话应该是我们说的。

于是我找到了想说的话,杨靖耀老师、何乃健老师、莫泰熙老师,感谢每一个好人。

反应

 

文教

吴建成莫泰熙等获奖 彰显华教者不忘初心

【林连玉精神奖颁奖礼】

(吉隆坡17日讯)2023年第36届林连玉精神奖颁奖礼今日圆满举办,所有得奖者及代表异口同声,表明愿与共同奋战的华教奉献者分享荣誉。

本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是今年逝世的林连玉基金前主席吴建成、大马华教园丁已故莫泰熙、大马淡米尔文规范理事会顾问纳拉雅纳沙米,以及大山脚福德正神会。

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会主任姚丽芳表示,该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如今迈入第36届,包括本届在内,共有115名个人和团体荣获此奖。

她提及,今年华教节的主题是“勿忘初心忆族魂”,而“不忘初心”一词,意即时时不忘最初的发心,最终必能实现愿望。

“林连玉在建国前夕的愿望是国民‘心理的建设’,第一要培养共存共荣的观念;第二要培养以马来亚(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此时此刻,我们更要记得林连玉这个初心。”

吴建成长女吴怀颖代表父亲及家属发表得奖感言时说,其父亲乐于助人,无论对方的身分地位,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其父亲都会乐意帮忙,甚至会载送陌生人一程。

“父亲一直认为,有能力者应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强与弱并非绝对,每个人都可能在某方面需要辅助,只要大家互相扶持,社会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她说,这种信念贯彻其父亲的一生,也对父亲奉献华教产生极大的影响。

“每当有小型独中需要筹款支援时,父亲必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积极运用自己的人脉为这些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父亲也在独中推动特辅班、技职班,以期通过教育帮助在学术上相对弱势的学生找到发展方向。”

吴建成女谈父最重要教育目的

“给学生改过机会”

吴怀颖也表示,其父亲生前还大力倡导劳作改过制度,以便为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提供改过的机会,而非直接开除。

“因为父亲认为,在学校学习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茫然或过失,而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协助这些学生成长,是父亲最重要的教育目的。”

她指林连玉精神奖是属于所有为华教出力出钱的热心人士以及华教同道,是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