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李玟,悲剧的提醒/周若鹏

名人离世甚少让我惊讶 ,生老病死乃必然;让我特感诧异的,大概只有张国荣和李玟,都是自杀轻生。

噢,我们说“轻生”,那是轻视生命的意思;也说“自寻短见”,大意是想不开。当年张国荣事业如日中天,李玟也是优秀的国际华人歌手 ,万千宠爱,何以舍得撒手离开呢?

抑郁症的杀伤力

抑郁症这个词,是因为张国荣我才开始稍有关注。请原谅我的无知,我原本以为抑郁不算是病,我的心志当由我自己主导,所谓抑郁症只不过是借口,为自己的脆弱或懒惰开脱而已。然而这些年来历练多了,接触过一些患上精神障碍的人,渐渐明白抑郁症的杀伤力。

比如说一些本来活跃的朋友,突然销声匿迹数年之久,甚至连工作也丢了。有些后来重归社交圈子,恢复正常;有些尚未回归,或判若两人。一个你本来熟悉的人,气场完全逆转,言辞脱序,难以沟通,遑论合作,你能怎么办呢?你帮不了什么,通常只得悄悄疏远,以至病人更被孤立,更缺乏好起来的动力,陷入毁灭性的漩涡 。

除了生病,真没其他理由能给我解释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张国荣、李玟会自杀。若说控制心志是最起码的能力,比控制手脚还基本,那么且想象一下,连思想、情绪也不受控,有多可怕?

病人“轻视生命”,因为在他们当下的认知里,生存等于痛苦,在那样的病况里只有“短见”了;他们无法凭一己之力跨出去,因为思考、意志力都靠大脑,脑分泌失衡还能如何?人真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强。

别高估本身抗压力

只要意识到抑郁症的真实威胁,那我们至少能做些防范,开始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给予精神卫生和生理卫生同等的重视,就好像照顾身体、预防生理疾病一样。如果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存疑,应及时寻求专业辅导,切勿讳疾忌医。

据知在国外,就算没什么大事也会定期拜访心理治疗师,这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像张、李这样顶尖的艺人也败给心理病,我们还是别高估了自己的抗压力,该求助就求助。

在外人看来,张、李是“突然”离开的,但其实也挣扎了漫长的日子。我不是粉丝,但仍十分认同两人才华。李玟最后一首歌名为《Tragic》,虽名悲剧,内容却是潇洒的。我选择记得那个在阴霾笼罩以前,光芒四射的歌者。

反应

 

言论

正视国人心理健康/曾志涛

最近,国内发生的几起耸人听闻的案件,包括一名6岁自闭症男童、一名42岁的女性,以及一名26岁的女歌手遭遇残忍谋杀,敲响了社会治安的警钟。

谋杀事件反映社会的严重问题,其背后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这包括心理健康、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以及法律体系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

在探讨谋杀案件和其他严重犯罪行为时,心理健康问题应被视为根本原因之一,因为它影响个人的行为、情绪调节、决策能力和社会互动。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如工作表现、学习能力和日常活动,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

一个有精神问题的人通常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和行为,最终导致不合常理的极端行为。

去年,一份刊登在《Plos One》的系统性回顾研究显示,在后冠病时代,患有抑郁症状的大马人介于14%到81.7%,患有焦虑症的人数则介于8.0%到81.7%。

25%青少年曾患抑郁症

更邻人担忧的是,2022年的《国家健康与发病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大马青少年曾经历过抑郁症状,其中八分之一有自杀念头,十分之一尝试过自杀。

种种迹象显示,卫生部有必要针对国人,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其实,卫生部在全国1001个卫生诊所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宣传、早期筛查和检测,以及针对抑郁症和自杀案件的家庭医学专家处理。卫生部也设有28个社区心理健康中心(MENTARI),专门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门诊、社区以及康复服务。

在卫生部前部长凯利的领导下,卫生部也曾计划设立国家精神健康卓越中心(NCEMH),以协调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机构对国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整体质量。我们希望这项建议在新任卫生部长的领导下可以重见天日。

当然,政府和卫生部可以在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方面做得更多。

政府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增加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设施的数量,确保心理健康护理不仅仅集中在主要城市,同时也让居住在郊区的民众更容易获得的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政府可以启动更全面的宣传活动,通过公共教育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正视,教导人们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如何支持那些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士。

政府也有必要探讨针对特定弱势群体心理需求的策略,如难民、无国籍人士和老年人,为这些群体提供更为方便的咨询管道

最后,政府应该鼓励雇主在职场中积极实施心理健康计划。这有助于在职员工及早识别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减轻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整体压力。

通过综合性的策略和多方面的干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导致凶杀案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为建设一个更安全、和谐的社会做出努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