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香港回归25年后的前路/霍咏强

中国领导人向来非常关心香港发展,胡锦涛和习近平都曾在回归周年,在任内两次到香港出席回归庆典及新任香港政府就职典礼。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特殊“存在”,也同样是中国开放改革的前沿,目前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压力下,香港的地位也变得更特别和微妙,中央政府就更需要关顾香港的局势和发展。

过去几年经过颜色革命的冲击,不少评论认为在这些日子香港过于重视“两制”,忽视了“一国”,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准确。香港的改变应该説是从回归前几年就开始,在英国的刻意引导下,香港走上政治化的道路,只是这种变化被包装成为“民主化”的正常“发展”,事实上,这是“演变”的开始。最近坊间还有一些评论,指如果香港继续由英国管治,会否现在就有由市民直接选出的特首?

港英时代没“民主进程”

这种想法是对历史发展的漠视,香港经济从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起飞高速发展,但直到80年代后期,在英国确认完全失去管治权之后,香港才有所谓选举民主,也直至1991年,就是回归前仅仅6年,香港才有正式的立法局议员选举。在港英管治时代,根本不曾出现过任何“民主进程”。

事实上,香港的转变由港英管治末期开始,并且在回归早期加速政治化。香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性格”被扭曲,终于在2019年颜色革命推动下形成黑暴,彻底走向极端。如果説今天香港要全速“走向一国”,这个或会造成另一种落差。

香港并不需要另一种政治化,香港也做不好这种角色,香港需要的是重回正轨,重新专注于经济发展。或许真正需要从“国家”层面考虑的,是清楚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环境处身的位置,和面对的各种压力,并明白香港将会面对美国攻击中国的过程中,在经济前沿将会遭遇的攻击和震荡。

如果香港能够作为缓冲,是减少而不是加深中国未来在金融和贸易上承受的冲击,香港可以説已经能够为中国发挥关键作用,也就不必要走上另一种“过度政治化”。

4任特首走过扭曲了“50年不变”的一半日子,当方向扭曲了,“不变”却成为最大的改变。在4任特首中,董健华试图作出最大努力来改革和发展,打破香港过度倚靠地产和金融业的“跛脚鸭”,但却敌不过香港的地产霸权,于是香港不仅走上旧路,还是扭曲过的旧路。

曾荫权留下来的祸害,用了之后两任特首的大部分力量,却仍没有把错误扭转过来,相反,香港彻底走向极端政治化,将香港向前发展的力量,变成自残的破坏。

世上原无不变,“变幻原是永恒”,50年不变也只是个概念,其目的原来就是希望香港能保持一个全世界也独特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以此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改革的参考。只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中国的开放发展速度,显然超过了预期,更严重的是美国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时程,也远比预期为早,连带香港也更早进入政治角力的战场当中。

香港头25年是政治角力,由最初全球的民主化和香港的政制改革的推动下,甚至以为这种政治角力是理所当然的,这些都是民主制度的“成长过程”;但是,当选举民主不断变成贪腐和互相否定,当政治角力变成对抗后,社会就再无进步可言。

说到底,这不过是对中国历史略有认识的,都明白“哦……所谓民主发展、也不过是另一种党争罢了”,只是政治化变成极端,带来的影响深远,这种极端思潮会令不少官员和知识分子走不出死胡同。

香港不能称为殖民地

最后,偶然看到英国报刊评论提到香港否定殖民地论述,还想要“保持”香港殖民地历史,也感到很意外,怎样说那都是欧洲人污秽肮脏的行为。美化了这许多年,包装早已剥落,按理说现在应该要尽力忘记。或许,这是受这些年部分香港人“恋”那不曾出现过的“殖”所影响?

然而,在英国人管治的日子,虽然香港经济快速上升,但香港人从来不曾被善待;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因为不平等条约而被割让,而落入英国的控制,香港的主权国从来都是中国,所以香港并不能称为殖民地,而这些人心中的恋殖,恋的恐怕也只是空中楼阁。

反应

 

灼见

【灼见】中塞是否“命运与共”?/霍咏强

近年来、中国外交事务上通过建立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和不少国家都保持高度密切合作,但塞尔维亚绝对称得上铁杆兄弟,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时,更公布塞尔维亚成为首个同中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除了体现出中塞关系的战略性和特殊性,背后会否另有象征意义?

尤其是习近平出访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3国时,他选择在5月7日从法国到塞尔维亚。无疑这足够让所有中国人记得25年前在新世纪前的同一个时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南联盟,被北约军队“错误”轰炸的事件。

习近平是否在提示国民,有些事件不能忘记?说话的对象还有谁?中塞两国又是否“命运与共”,就正如科索沃和台湾问题?

北约袭中使馆25周年

习近平在塞尔维亚《政治报》发表题为《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的署名文章,尽管内容充满着两国友好合作的许多成果,在文章近结束时写下“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记,25年前的今天,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中国人民珍视和平,但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中塞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成为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也将激励双方一道阔步前行。”

1999年3月,北约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发动非法轰炸,并持续了一个半月,5月7日当天,北约的导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大楼,导致3人死亡、20人受伤,使馆建筑严重受损,之后被拆除。

北约当时的理由是他们想轰炸一个完全不同的目标,但错误使用了旧地图,然而这被普遍认为是北约的借口,因为两建筑没有位置上的关连,而轰炸机配备的导弹精确度为13米,想要“误炸”远在440米外的中国大使馆,以当天GPS的准确度和程序处理,也不可能如此粗疏。

中国学生游行反美

中国大使馆被炸后,点燃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反美高潮,引发各地大规模游行,各大高校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北京学生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外,谴责北约暴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这些反对事件在欧美媒体也出现不少噪音:暗指中国政府蓄意策动反美示威,更因使馆遭示威破坏,事后向中国索赔300万美元,明确表现出政治博奕。

美国学者傅高义曾于1993至1995年在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情报委员会东亚部门工作。1999年11月他以一名前中情局工作人员的身分在英国《卫报》上声称“地图定位错误”是说谎,并猜测有CIA官员擅自指令轰炸。2012年,他又变得模棱两可,向媒体表示很难相信有人会出于政治考虑蓄意这样做,更大可能是一连串的陷阱和失误加在一起,最终导致灾难。

然而,更容易得出结论的原因是同类形势变化,及后反复出现在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等多个国家。

早在1995年波斯尼亚战争期间,北约就轰炸了波斯尼亚等巴尔干地区,指责塞族军队攻击联合国指定的安全区,之后一直支援科索沃解放军,打得不亦乐乎。直至1999年,南联盟以塞尔维亚为首的领导人同意谈判,并且接受部分谈判条款,北约却在形势缓和时再实施轰炸,并且是在无法从正常途径获得联合国授权,非但“先斩后奏”,更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令冲突更趋白热化。

多边主义维护和平

虽然事件表面上告一段落,但中国政府同样态度明确,尽管不会就此和北约对着干,这事还是记下了!所以习近平才提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和配合,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

不再寡头,走向多极世界,虽不一定能缔造和平的国际社会,但至少能更靠近公平和正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