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书是必需品吗?/周若鹏

“书是必需品吗?”

电视台记者问我,美玲她口罩后的表情我看不见,但灵秀的眸子透着希望的光,仿佛促我说出她想要的答案,所有爱书人都想听的答案。

不是,我说。书,不是必需品。

爱书是一回事,卖书是另一回事。爱可以盲目,做生意不行,得实事求是。

不管大家平时说阅读有多重要,疫情来到就考验这“爱情”了,书的地位在哪里,无所遁形,全球有几个国家把书业当作必需的重要服务呢?不吃饭会死,不吃药会死,不读书是不会死的。

社会上也有些声音说阅读有助于维持心灵健康,管控令期间应让书业像药房那样继续营业,这些人的想法太浪漫了。就算书店开门,真会有人光顾吗?

“我不怕病毒,就是要去书店看书买书!”如果真有人这样想,连我都会为他的精神状况担忧。

也不等疫情来袭,书店本就存活不易,此时连锁书店关了几间,非一日之寒。疫情之前,已经发现有些书店已在逐渐减少摆书的面积,改卖零食、电脑配件、杂货等等。在商言商,亦无可厚非,但这也意味着出版社能卖书的空间逐渐减少。

疫情爆发时,书店的第一反应是大量退书,而不是和出版社商量如何卖更多书,这是本地出版业者的无奈。

管控令期间通路封闭,出版社业绩大受打击,就算重开恐怕也大不如前,因为大家还是尽量避免出门。这是冬天的状态,在如此氛围底下诸事停摆,金流吃紧,印刷难为,新书也没法出版。

制作有声书新出路

也并非完全没有曙光。有些作者如陈嘉荣定时开直播,尽管不是为了卖书,也间接带动可观的销量,出版社可尝试复制他的做法(虽然我明白不是每个作者都能像陈嘉荣,我自己到现在还没卖出几本)。一些重量级文学家如黎紫书出新书,管控令也无阻读者购书的热情。

挣扎的也不止是本地书业,外国业者也一样在努力找出路,想方设法让内容能接触读者,其中一种做法是制作有声书,如果行得通,那么出版社便可为现有的知识产权延伸出新产品。

此外,以我个人的观察,线上购书增加了许多,虽目前难以弥补实体通路的销量,但至少可见还有不少人和我一样,认为书是必需品。咦,我不是才刚说书并非必需品吗?

那得看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活得像行尸走肉,是不需要读书的。美玲,这是你要的答案吗?

反应

 

灼见

给ZUS打打手板就放行吧/周若鹏

ZUS咖啡又道歉,又道歉,这回是因为和Adidas的活动上提供咖啡。原来Adidas在抵制名单上,原来它的产品是在以色列生产的,我之前不知道,估计ZUS也不知道,这是无心之失。

但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你可晓得抵制名单有多长?足以让人做出个App来列举和以色列相关的品牌,这个App叫做No Thanks。开发者是阿末峇许峇许,是逃亡到匈牙利的巴勒斯坦人,其兄妹直接或间接死以色列之手。

谷歌在名单上

我之所以知道这个App,是因为此刻风声鹤唳,有些媒体、公关公司特别紧张,要求员工和伙伴都下载它,在和任何人合作之前先调查其背景。看了抵制名单,你会发现彻底的抵制如同要半个地球停摆,以色列的足迹遍布全球。比如说,谷歌在名单上。

谷歌和亚马逊合作,为以色列军方提供价值12亿美元的云端服务。

若你要贯彻抵制,谷歌Chrome你不该用,安卓手机要丢掉,看到网站广告要闭起眼睛(绝大多数是谷歌提供的),删除谷歌地图,迷路就迷路。你以为导航还能靠Waze吗?那也是谷歌所有,而且本就是以色列公司。

而且,这名单一直在变,根据过去报道记录,苹果也在名单上,现在移除了。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并不单纯,谷歌做了一万件惠益用户的事,该为了一个以色列项目就被彻底否定吗?

企业拥有权也复杂了,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是美国品牌,就算以色列人有插一脚,但加盟参加特许经营的是马来西亚公司,工作的是马来西亚人,抵制行动伤害的不只是以色列。

抵制是消费者自由,我也大力谴责以色列的暴行,但它的政府干的坏事,民间未必支持的,以色列人民也办反政府示威。该抵制谁当中有太多灰色地带。有多灰色?说回No Thanks App吧,这个呼吁抵制谷歌的App,在谷歌Play Store上架,你得从谷歌下载安装。

要搞抵制,请记得对象是以色列,不要为此过火了,反而伤害了我们自己。若再有本地公司像ZUS那样,一时不慎站错了边,打打手板就放行好了,别纠结太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