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才外流的关键/利亮时教授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指出,团结政府正研拟如何吸引拥有专业才能的国人回国,并为国家贡献,从而解决人才持续外流的窘境。

安华进一步指示相关部门,包括投贸部、经济部和高教部,目前正在接触顶尖学者、顶尖经济学家、顶尖会计师等,让他们回国服务,并且设立奖掖制度留住人才。

安华固然清楚我国面对的问题,他也提出改善方案,但是要让我国人才回流和吸引他们留在国内服务,这一切一切都是知易行难。

极端主义难留才

首先整个教育的培育就处于不公平,有能力的家庭根本对我们的教育制度缺乏信心,并选择把孩子送入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这些家长的选择,基本上就让我们国家的人才流往他处。

在内在环境方面,我国目前是弥漫着族群主义和宗教主义的氛围,极端主义者利用族群和宗教议题来攻击他人。

在这种环境底下,基本上不利于一个国家正常的发展。

再来就是当下国家制度,由于我们在宪法上有着保护的政策,让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安华是否有办法改变呢?

安华是否有一套培才、留才和揽才的制度呢?如果政府缺乏决心和完善的公平制度,其在美国的上述言论,只是流于口号,很难有突破性作为。

安华相当清楚,人类社会逐渐步入人工智能(AI)时代,如果我们还是继续走敦拉萨设下的道路,我们几乎难以看到明天的希望。

我们的经济在未来10年,如果继续依靠原产品来赚钱,只会让我们的经济发展每况愈下。若我们要跟上AI的发展,国内必须有相关人才(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极需一批人),方能带领国家进入AI的层次。

需公平发挥环境

爱国的口号,或者一些奖励的方案,基本上无法吸引到科技人的目光。他们要的是一个公平和能够发挥的园地,而我们只要不改革,根本无法提供相关的环境。

当我们无法提供之时,别的国家都可以提供,这样我们就会把自己的人才拱手送给他国。

我们的关键问题,就是存在保护的政策,要革新必然招来猛烈的反扑,但是若不改变,则会慢慢把国家推向沉沦的边缘,这是安华必须逐步去克服的。

反应

 

言论

安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利亮时教授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强调,政府不想推出新税收工具加重人民负担,反之希望更公平制定针对性补贴及满足人民需求。

安华一再表示,之前宣布的针对性柴油补贴,对象是低收入如渔夫、小园主、德士司机等,将继续享有柴油补贴。

安华自然清楚,目前国家面对的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任何的新税收都是对人民形成负担,同时亦会造成人民对团结政府的不满。

安华未来的施政,必须步步为营。

安华担任首相以来,在团结政府内部要稳住各方的“诸侯”,对外又要应付在野政党的挑战,另外,安华亦要面对目前国内千疮百孔的经济。

安华虽然知道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但是却无法有效的解决,因为一旦对经济下猛药,必然会引起保守力量的反弹。

偏差政策不废难突破

现在的安华就只能对外吸引外资,对内逐步推动经济转型。

然而,这些办法和政策都需要时间,短时间内难有大的成效,关键的是偏差政策不废除,未来经济的发展也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安华要在不增新税的状况下,解决目前通货膨胀高企的问题,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安华手上的工具是十分有限,现在可能是用两油(石油和棕油)的收入来进行补贴,是否足够这就是安华必须头疼之事。

当前通胀问题,主要在于我们经济缺乏转型的动能,加上马币的下滑(近日虽有止跌回升,但是升势有限),皆加剧了通胀。碍于现在的政治形势,安华面对当下的经济问题,只能徐徐图之,无法立竿见影。

安华自上台以来,能做的事和手上的资源都十分有限,这也导致部分支持者对安华政府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安华自然清楚现在的情势,如今的团结政府是无法讨好任何一方,这导致安华在治理下有些举步维艰。

安华明白现在的政治形势,如果无法作出一些改变,未来连基本盘都可能保不住,这样希望联盟和盟友,可能会在来届大选面对政权丧失的危机。

敦马治理虚幻荣景

在敦马哈迪医生到拿督斯里纳吉的治理下,经济虽然曾出现荣景,但是并没有为国家经济累积能量。当这种虚幻的荣景破灭后,国家经济就每况愈下,国家财政也面临临窘境。

安华政府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为经济注入动能,这都考验着执政团队的智慧和能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