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从新加坡流泪到新山/南洋社论

N年前,穷困人民说:“我们需要房屋”。

今天,中产也高喊:“我们也需要一个窝”——问题更严重了。



周三,房产专家告诉我们“今年是置业好时机”,原因是银行紧缩银根,不轻易借贷,只要有钱不难买到实惠房产。

很多年过去了,房屋问题没能解决,每况愈下成全球问题,教人失望与无助;专家一席话,堪有广东人“谁不知道阿妈系女人”之慨。

撕心裂肺的“我要房屋”不只发生在本地,全球皆苦无对策,除了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乌托邦,就在彼岸。于是白天新加坡,晚上新山的生活开始了,于是人力流失了。赚到钱的人才,拿到永久居留证后干脆留下来,直至结婚生子在当地上学,最终家长申请成为公民,于是培养的人才送了给邻国。

时光如梭,房屋也如雨后春笋栉比鳞次于全球一级城市间,穷困一群目瞪口呆,只有羡慕的份。房产资讯网站调查,尽管如此,大马房地产价格远比区域其他国家便宜,55%受访者说收入仅够开销,没有余额储蓄。

2015年国行年报显示,这些年来国内建了不少房屋,只是少了人民可负担房屋,发展商给富人盖房子去了。



国家银行副总裁苏迪夫星博士说,国内缺乏可负担房屋的是供需出现错误匹配,供应以高端房产居多,但需求则以低端房产占多数。

2015年国行年报显示,我国可负担房屋不足,关键是:我要的你不建,你建的却不是我能负担得起的。

苏迪夫星说,2014年我国家庭月入中位数是4585令吉及以下,根据中位数倍数计算法,可负担房屋的价格应该少于家庭年收入三倍,可负担房屋价格应为16万5060令吉,但是2014年仅有21%新推介的房屋价格低于25万令吉。

“资料也显示,50万令吉以上的高端房产出现供过于求现象,此类别房产占了新推介房产的36%,若根据中位数倍数计算法,仅有5.4%人口负担得起此类房产。”

发展商说不是没有兴建可负担房屋,只是购屋者借不到贷款。

上周,人民银行主席阿都阿兹透露,该银行将与柔佛苏丹依布拉欣基金会策略联盟,提供5亿令吉贷款予符合资格的可负担房屋首购族,并只收取1令吉按金即可申请。有关贷款提供柔佛州内的6000间可负担房屋购买者申请,这些首购族除了公务员,私人界打工族亦可申请。该贷款的最长期限为35年,6000间可负担房屋的价位在10万令吉以下。

柔佛人民是幸运的,10万令吉以下可负担房屋也是合理的,但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可负担房屋价格却是40万令吉。

即使你有4万令吉的头期,36万令吉,35年的贷款期限,以目前的4.45%利息计算,每月供期是1693令吉。试想想有几个家庭的净收入会是5079令吉?

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在35岁之前,其家庭收入最少必须达到5700令吉或以上。单单扣除屋期,这个家庭只能有3386令吉的每月开销。

你有这样的收入,你又能以这个剩余维持家庭营运开销吗?如果你有一对孩子呢?而各有一对父母需要奉养……

苏迪夫星建议政府可以效仿韩国及新加坡的公私合作方式兴建可负担房屋。但必须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如此一来,低收入群可住在距离工作地点较远的地方,享有较低房租或房价较低的屋子——这让我们想起居住柔佛到新加坡工作的人潮。

没有社会责任营销下的发展商房屋计划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双输。没有交集点的供求,永远都不会找到平衡点,徒劳两败俱伤。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寻觅亮点币值打回/胡逸山博士

这明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如果说是乏善可陈,也许太沉重。

但主要要指出的是,正面的、会引起国内外投资者高度兴趣的,或会大幅度刺激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的亮点不多。

有关当局不断吹捧本地经济前景一片大好,甚至当下已然很好,但走入市面上,却是一片哀鸿遍地,生意大不如前。

一些邻国已然大刀阔斧,该合法化的人性使然的娱乐业、性取向选择等都已纷纷到位,展现出的是一幅与西方主流社会经济可轻易接轨的景象,本地却还沉迷在族群与信仰的争论里。笔者近日在塞浦路斯公干,发觉当地的企业税不过几巴仙,吸引了欧美以至东亚许多跨国集团纷纷把起码名义上的总部搬迁来该个地中海小岛,好不热闹。

这些都是本地在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时值得参考的对象。

提高最低薪是好是坏?

预算案里提高最低薪资,那可是个双面刃。一方面这也许稍微有助于低收入群体,但另一方面对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也很显著。

如前所述,许多雇主认为雇员的生产力未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很不甘心加雇员的薪。

而雇员方面则认为自身的薪资长期以来就已被蓄意的压低,所以提升最低工资也还是很公道的。

而最低工资也包含外劳,当然是不希望雇主以外劳来取代本地员工。

但外劳相对于本地员工的生产力,或者说得更白点,勤奋工作度,尤其是在粗重厌恶性高的工作方面,那又是雇主们所津津乐道的。

总之这是本地众多的不方便事实(套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书名)之一,也是要跳离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障碍。而预算案也好,政府的一般立法也好,也没对本地已然被公认为千疮百孔的教育体系提出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

不如考察技职教育

本地一些公家机构被首相兼财政部长大人不点名地批判喜欢大花公帑地“出国考察”,也许可以考察一下澳洲与德国等公认为极为成功的技职教育体系,看有否值得本地采用之处,尝试提高一点生产力,那么要雇主出更高薪彼等也更为甘愿,而不是把生意搬到一些“价廉物美”的邻国去了。

说起有关方面一味唱好本地经济,只见马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月前大幅反弹后,过去几周里却又过山车式的大力重挫。这与我之前所强调的,即马币汇率之前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众望所归的降息,导致更多美元流通在包括如本地般的所谓正崛起市场的市面上。

美元在某地流通一多,其币值相对于当地货币自然贬值,也就衬托出当地货币币值的涨起,这与当地的经济基本面是否一片大好,也许是有些少关系,但绝对不是显著关系。

美元脸色

而当下可好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指数后来被发布为仍然偏高,至少没跌到近乎联储局向来不可理喻地心仪的2巴仙左右,遂引起联储局是否会对继续降息拉上刹车擎的疑虑。

而这疑虑也就演变成美元在市面上流通的减少,一时供不应求,那么美元相对于包括马币的币值当然回弹了。

说来说去,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家对于美元还是趋之若鹜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