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疫情汹汹 香港新加坡抗疫/陈文坪

香港自2021年底爆发第五波疫情后,2个月过去了,日前还每日以万计递升,冠病疫情有些失控。

面对这波来势汹汹的疫情肆虐,港府在行动上、策略上、措施上似乎来得缓慢,令港人大表不满,令港府的管治威信受挫。

平心且事实而论,面对社区疫情快速传播,政府一时之间是难以掌控的。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是常见的,并非笔者在为港府辩护。

2020年冠病在世界各地传播后,刚开始时新加坡也是控制得相当不错,被国际媒体评为抗疫的“模范生”。但是,一个失误,客工宿舍爆发了。最终不得不采取“半封城”的阻断措施。

香港也是如此,去年下半年来社区几乎清零状态,人人期盼与大陆通关。这一希望不但没有实现,大意的港人在接种疫苗方面却迟迟裹足不前,与他国的疫苗接种率相比,还是低了许多。

本次疫情在社区传播开来,港府虽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援,派出专家、医疗方队、护理人员到港协助,也派出工程队协助建造方舱隔离中心,提供防疫物资、药品给港府,甚至提供抗原快速检测仪(ART)分发给民众,但还是无法快速执行全面检测措施。原因不外是,医护人手不足、隔离地方有限,无法容纳全民检测后所出现的阳性患者。

护理员无法应付

事实也是如此。当一天确诊在2万至3万宗病例时,一个隔离中心最多3天即被填满。而5万人(假设一个方舱临时隔离中心)需要多少护理人员?以1:100人来计算,就需要500名护理人员。可以想像护理人员根本是无法应付的。

以目前香港确诊病例来看,需要多少个方舱隔离中心才能收留?而护理人员要从何而来?硬体(方舱隔离中心)容易建造,软体(医疗护理人员)却无法从天而降。

在中央专家到港多日后,港府还是“无动于衷”推出防疫新手段,其实是有难处的。外界及港人需要了解。

来到后疫情时代,一些国家在抗疫防疫的经验可以供参考。如新加坡在采取“与冠病共存”的策略后,除了推进全民疫苗的接种外,还采取居家康复计划。这大大减轻了医疗系统、医护人员的压力。

居家康复更有效

新加坡过去一段时间每日确诊以万宗计算,但住院者不到2000人,入住ICU少过100人,需要氧气供应患者不到200人。这就是居家康复计划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医院的医疗资源。

港府不妨参考新加坡等地的做法,让轻症、无症状的患者自行在家隔离康复,通过ART自行检测来汇报、跟进。以此减轻公立医院、诊所的压力,将资源留给重症者及弱势群体患者。

面对与大陆通过的条件“动态清零”,港府背负着巨大压力。能做到清零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科学家已不断提醒,冠病是会长期存在于生活中。

与其背负着压力,港府不如因时、因地、因势制宜,为后疫情时代创造另一条可持续性的路径,与全体港人共同克服目前所面对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疫情。这才是港府必须执行的防疫策略。

港府须改变防疫方向,建立有效的居家康复计划,这样既可减轻医疗系统的挤压,也能腾出更多资源给真正需要的重症者。

反应

 

财经新闻

卢成全:第9大出口地 香港是大马重要贸易伙伴

(吉隆坡14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丹斯里卢成全指出,香港是大马的第9大出口地,长期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他说,2019年至去年,大马与香港之间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6.8%,从807亿令吉增至1050亿令吉。

“两地的贸易占其总贸易的4.0%,双边仍有进一步扩大贸易的潜力与空间。”

卢成全今天接待率领立法会同仁访问中总的香港特別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彥时,如是表示。

他说,香港作为全球物流、贸易、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有助于大马企业进入市场和利用中国市场以及借机“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广大机遇。

“本地企业有望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增长中获益,特别是在跨境投资和贸易服务领域,所涵盖的审计与税务、法律咨询、数字营销和物流方面等。”

建港商与回教徒桥梁

梁君彥认同,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大马是港商进入拥有6.8亿人口东盟市场的战略入口。

“大马做为领先的全球清真食品中心,可成为建立港商与回教徒市场的桥梁,创造各造共赢的全球贸易。”

她续称,香港目前除了是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更是研发中心,港交所也非常适合马国企业做为第二地上市或第三地市场的投资。

多名香港立法会议员也出席了这场拜会,包括张宇人、林健锋、林琳、陈颖欣、邓飞、简慧敏和严刚,以及多名香港驻雅加达经济贸易办事处同仁。

中总的出席者,则有副总会长拿督廖志明、总秘书拿督陈镇明、第一副总秘书蔡文洲、第二副总秘书拿督陈杰辉及多位中央理事等。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