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从种植看社会经济?/胡逸山

我太太是一位也从事废料上循艺术、环境保护意识强烈的建筑师。

然而,基于本地绿色建筑理念尚未广泛、建筑成本高低(在发展商眼中)横扫一切的现实下,她也只好不屈不饶地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来推展她的理念。



她其中最基本可以做的这方面的事,就是把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所在的建筑物与其周遭环境,尽量发挥一些让大自然与已上循的废料融入的设计理念与实践。

譬如说她的事务所面向马路的一面(正门是设在面向侧边的空间)整三层楼高从地上到屋顶有打钉搭了好几道钢线来“拉着”一些钢网,在每层的走廊上用好几个长形花箱种了包括可食用的蓝色蝶豆花等攀爬植物,让后者得以“勾上”这些钢网来攀爬成长。

果然,经过数年的努力,这些攀爬植物已然满布包裹着这几道钢网,行人每步经事务所外的走廊,真的如从艳阳热晒下忽然如沐春风般地,哪怕是短暂地进入一段丛林“隧道”。

如果通晓本地天然食材门路者,其实经过这片“丛林”时大可伸手就去摘那些既可作为天然食物染料(如一些要染成蓝或紫色的娘惹糕点与粽子、还有马来半岛东海岸著名的叶子包着的染色饭等)又营养丰富、在外国据说卖得很高价钱的蝶豆花来做食材。

而从马路上看,好像这事物所是被翠绿的植物掩盖着,犹如柬埔寨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般,饶有情趣。



太太的一些还没有近观过她事务所,应该只在马路上驶经而远观过的朋友们可能有些误会,竟然对她说:“你的办公室落成有一段时间了吧?为什么还不把那些(为建筑工程而搭建的)棚架拆下来呢?你看,都长满了野生植物,多不雅观啊!”

我太太啼笑皆非之余倒也不很在意,反而还感到有一些自豪呢!

逐渐枯萎

本来太太有一位同事每天得要往每层的长形花箱里浇水。

后来太太灵机一动,便设计出一套利用本地邻近赤道享有充沛的雨水先被收集进一个屋顶的水箱、並通过一些管道利用地心吸引力原理往每层的长形花箱里近乎自动地灌水的巧妙“灌溉”。

这一来就省却了许多人工,而且又得以实践环保,那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近月来,太太发觉其中一张如此的绿色幕墙上的攀爬植物,却越来越枯萎,最近甚至到了临近半生不死的状态,那蝶豆花也长不出来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要知其大概的原因,以及我为何长篇大幅地叙述这起事件,还有其所影射的社会经济现实,那就有待下回分解了。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南视界】为什么大马车比人多?这样好吗?

截至去年12月,马来西亚登记的车辆总数已超过3681万辆,比全国人口还多出271万!其中,有超过926万辆车龄已超过10年,但依然活跃在路上。这个数据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大马的车比人还多?这样对国家的发展和环境是否有利?

首先,虽然政府尚未重启自愿报废车辆补贴计划,但老旧车辆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2019年,马来西亚报废了约6万辆车,但未来老龄车的数量预计只会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车辆,大马汽车、机器人和物联网研究院(MARii)正在推动汽车授权处理设施(AATF)计划,提倡循环经济,即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旧车,减少资源浪费。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广电动车,借此推动环保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政府希望更多人转向使用更环保的交通工具,为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大马的汽车回收行业将更专注于循环经济,通过回收零件生产新产品,减少废物。这不仅能提升经济效益,还能保护环境,给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虽然车辆数量的增长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合理管理,推动绿色发展,大马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