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大选资讯举一反三/麦传球

对很多的投资者来说,选举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对其他人来说,由于有更高的股价波动性,这是进行更多交易和赚钱的机会。

无论你属于哪个类别,选举时段不是一个应该改变你的交易规则或策略的交易时期。



简单地说,由于不确定性,您应该调整您的交易策略而不是改变它。

调整是由于不确定性,但改变意味着你现有的策略不再有效或不好。

大选前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国阵或希盟谁会获胜,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当然,国阵的核心支持者因为对国阵的信心,所以会保持或增加大选概念股和政府关联股。另一组则是那些支持希盟的人,理论上不会保持或增加大选概念股和政府关联股。

还有那些还没决定投票或投给谁的人。这一群人大部分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这从他们犹豫不决的角度来看就显示出来了。



然而,一些少数的投资者认为(赢家总是股票市场上的少数派),无论是哪个联盟赢得大选,股市将在投票日后,短期内恢复稳定并继续上涨趋势。

为什么这些很有经验的投资者,不容易被每5年一次的大选影响?

笔者在上一篇的专栏“大选交易四大借空”里提到, 你是否看到股神巴菲特在选举期间因担心而抛售他的持股?

在此让我举一个异曲同工的马来西亚例子。如果大众银行(PBBANK)股东在1967年认购1000股大众银行首次上市的股票,而股东一直认购所有的供股,那么到现在他们将会拥有14万8938股的大众银行股票。股票总值约为480万令吉(股票价值350万和股息总额130万令吉)。

价格波动价值保持

大众银行在大马交易所上市后,一共经历过11次大选。大选是否影响了公司的价值和业绩?每次选举期间的短期影响可能会引起价格波动,但不是价值波动。

让我重复上一篇的专栏中关于投资战略的评论,“你在大选期间的担心是由于你不成熟的投资策略所致而,不是由于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

还有,关于大选的结果和对股市的影响,我们不应该主观臆断。

相反的,我们应该以客观和实际的数据来进行判断。

最客观或令人接受的方法,是使用以下官方数据或专业分析员的理论,来支持我们任何的论证或观点。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分析大选资讯时,如果能够把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知识都弄得更加明白,那就更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1.经济发展的领先指标

股市常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领先指标。

股市上涨预示着(预期的)经济将会改善,而下跌则预示着经济将会恶化。

隆综指在4月19日创下新高,目前正在进行市场调整。

你认为破新高是偶然发生的还是通过人为的选择?

如果是通过选择,它反映了投资者尤其是基金经理对本地股市的信心。

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是看守政府使用的大选策略以达到经济感觉良好的技俩,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2.外资对我国经济有信心

尽管即将举行的大选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今年初截至4月27日,估计外国投资者在大马股市累积的股票净额是34.6亿令吉。

这证明外国投资者对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和前景充满信心,并相信一旦选举结束,我们的经济增长将会继续。

3.储备金增长

截至3月31日,国家银行的国际储备金达1078亿美元(过去20年平均为843亿美元),比去年12月多54亿美元。

无论是外来直接投资还是从国外赚取的企业收入汇回,这都是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

4.令吉走势稳健

令吉兑美元和其它主要货币的趋势走强。

我国的外汇在过去一年兑美元汇率上涨了10%以上,即使在大选公布后也非常稳定。

国家货币的强弱与经济表现是正相关的。

马股基础强 大选影响微

国阵和希盟都在他们的竞选宣言中,承诺更好地管理我国,使我国更加进步和繁荣。

我们都知道,过去60年来国阵当权的表现,以及希盟在槟城和雪兰莪当政的绩效(现在加上我国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率领的许多经验丰富的前政府官员),所以无论是国阵或希盟赢得大选,我们的国家都会由一批有经验的政府官员管理。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强劲,无论是国阵或希盟赢得大选,我们的股市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当然,根据大选结果,我们预计股市短期内会出现一些市场波动 (上涨或下跌)。

然而,在不确定性或市场情绪消退之后,市场将趋于稳定,公司业绩将会再次成为推动和决定市场方向的主要因素。

当然,过去的结果并不能保证未来的表现,而且我们应该居安思危。

当务之急选出好政府

因此,你现在最紧迫和最重要的决定,是去投票选出一个为民的好政府,这将使马来西亚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可以继续繁荣昌盛。

你的持股(公司)将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运营,继续增长并获利。

各位投资者和股东,你准备好了为自己和你的家人在5月9日投票选择更美好的未来吗?笔者预祝大家股市大旺,吉祥如意,马到成功。



反应

 

名家专栏

法国提前大选的金融风险/Project Syndicate

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在上世纪60年代任财政部长时,曾将美国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地位描述为“嚣张的特权”。而他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法国在欧洲货币联盟中的地位。

尽管预算赤字持续扩大,但法国长期以来都享受着与财政稳健的德国几乎一样低廉的借贷成本。债券市场甚至对标准普尔上月底的法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视而不见,似乎表明该国无须受到通常的信贷纪律约束。但如今政治开始起作用了。

在法国极右翼政党在本月欧洲议会选举中赢得大量支持后,总统马克龙决定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举行选举的突发举措,遭到了市场的强烈反对。但投资者可能低估了法国嚣张特权的根深蒂固程度。

这一特权的种子,早在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就已种下。该条约建立了一个没有财政联盟的货币联盟,而这种方案要搭配一个“不救助”规则以免挥霍无度的国家搭上更负责成员国的便车。

但2010-2012年的欧元危机暴露了这一设计的致命缺陷:一旦禁止救助则意味着欧洲央行不能作为最后贷款人,而这将威胁到货币联盟,进而威胁到整个欧洲项目。

由此产生的妥协依赖于一项财政规则。欧洲央行随时准备购买无限数量的欧元区成员国债券,前提是这些国家的预算计划应符合欧盟委员会制定并执行的财政规则。

财政把戏

但与此同时布鲁塞尔的财政警察对法国政府仍然非常宽容——周边小国以及意大利的危机已经足够令人震惊,他们最不希望看到法国这个欧洲架构基石也出现类似的崩溃。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作为对法国一贯不遵守财政规则的惩罚,法国将被列入“淘气鬼名单”。根据欧盟的“过度赤字程序”,法国政府将承诺加强财政整顿,欧盟委员会则宣布对此表示满意。

欧洲央行因此获得(在必要情况下)购买法国主权债券的政治支持,尽管该国的财政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但市场却将其政府债券的估值调到与德国国债几乎同一水平。

这种把戏在欧元区财政规则因冠病疫情而暂停执行时消失了一阵,但(经过一些修改后的)规则如今又恢复了,而法国的预算赤字相当于GDP的5.1%,远高于3%的门槛。

因此,即使在近期政坛震荡之前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的博弈预计也会比平时更加敏感。法国可能不得不承诺将赤字比率减少0.5%,而即使这一温和调整也可能引发国民议会对马克龙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他的政党在2022年选举中已经失去多数席位了。

时隔两年后,这场提前选举很可能会将马克龙步履蹒跚的中间派政府赶下台,取而代之的则是由那些在竞选中撕去一切财政纪律伪装的政党领导的政府。

政治僵局隐忧

欧洲议会选举和最新民调均显示,主要挑战来自勒庞的国民阵线(National Rally,2018年改名为“国民联盟”)及其右翼盟友,而金融市场也已经给出了与2017年勒庞首次竞选总统时相同的反应。

市场感不安

当时勒庞承诺要放弃欧元恢复法郎——这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冲击。尽管她后来放弃了退出欧元区的想法,但在2022年再次竞选总统时她仍然令市场感到不安。因此市场这回又受到惊吓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即便国民阵线及其盟友赢得大选,勒庞也不会愿意抛弃法国在欧元区享有的特权。事实上她将竭尽全力利用这一特权为2027年竞选总统铺路。

这就是为什么她选定的总理、富有魅力的28岁乔丹·巴代拉(Jordan Bardella)已经撤回了本党财政成本最高的竞选承诺:取消马克龙去年不顾公众抗议强行调高的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

因此,如果一个(将与马克龙“同居性”执政的)右翼政府上台,纵使会出现更多进一步扰乱市场的边缘政策言论,我预计仍将看到与布鲁塞尔之间一摸一样的旧财政把戏。

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借助激进征税-支出政纲当选的左翼政府身上,因为高税收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满足欧洲财政警察的要求。

而最有可能证实市场担忧的结果则是僵局。如果右翼和左翼联盟各赢得约200个席位而马克龙的中间派阵营从250个席位减少到最多150个席位,那么组建任何类型的政府都将极其困难,更别提稳定执政了。

尽管未来上台的任何法国政府最终都可能重启财政改革,但改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巴黎持续的政治僵局将使布鲁塞尔找不到与之合作的政府,而僵局持续的时间越长,金融不稳定性和对欧洲经济的损害就越大。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