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经济课题须取信于民/胡逸山博士

大选刚刚告一段落,虽然是政治课题,然而,和经济课题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本地经济表现的好坏,在近年就已产生巨大争议。近月来本地官方所大力宣扬的,当然是本地经济增长一片大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5%,连一些颇具权威性的国际机构也如是评估,自然也被本地官方大力的举证为国际上赞许当权者的经济表现云云。



当然,大家也需理解,这些国际机构评估的基础资料,通常也还是各国的有关当局所提供的,再根据一些经济模型所分析出来的结论。

而希盟方面呢,则通常会指出一般民众所感受到的主要不是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各项机遇,而是陆续高涨的物价。

我认为之所以会有政治上两边如此大相径庭的社会经济评估,除了一定的政治炒作外,主要也还是因为我所提过的贫富悬殊问题,或谓经济鸿沟。

民众所感受到的主要不是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各项机遇,而是陆续高涨的物价。

本地也许的确有蛮不错的经济增长率,但由此所制造出来的财富,主要还是集中在少数的政治经济精英手中,普通百姓难以分享之。

许多时候,这些财富甚至会被以各种名堂转移到国外去,这一点上述的一些国际机构以前就已指出过。所以,民众当然会抱怨说经济好像没有增长。



至于物价的高涨,有人把它部份归咎于消费税的实施。这主要还是因为有一些不良商家,就着消费税的征收为借口,就以不成比例的幅度来加价,乘机大为牟利一番。

所以,有关当局是应该把精力放在严打这种浑水摸鱼的恶劣商业行为,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追尤其是中小企业或专业人士的税务上,因为后两者的确是本地经济的两大支柱,尤其是彼等所制造出来的就业机会,更是本地工作的绝大部份。

至于消费税本身,国阵方面认为应该继续征收下去,因为随着原油价格过去好几年的下滑,作为输出国的我国,政府的收入也随之减少,需要消费税来填补,否则会面临日益庞大的财政赤字。

目睹贪污民心不甘

希盟方面则指,如果贪污腐败问题得以最大程度的解决的话,则政府开销得以大幅度减低,也就无需消费税的帮助了。

这两边的看法,说到底就是考验选民们对政府的信任。

如果选民们认为,政府也已竭尽所能地节省,但还是入不敷出需要消费税的辅助,那彼等应该会继续的乐意缴交消费税。

反之,如选民们到处都目睹各式各样的贪污滥权举措,则彼等当然交税交得心有不甘。这就要看政治上两边以事实来说服选民的能耐了。

幸好,我国的经济一向还是韧力颇高的,无论政治发展是倾向哪一边,短期内还是勉强过得去的。长期呢,则只有自求多福了。



反应

 

名家专栏

如何开源,难上加难/胡逸山博士

首相安华也的确很诚实,几乎在他所出席的每个关系到经济或商业的场合,都会带出政府“钱不够用”这课题,每次他身兼财政部长所提出的财政预算案时会如此指出,受邀到一些国内外论坛做主题演说时也不讳言如此。

这一点做法倒是与他的多年头号政敌马哈迪医生颇为相似;后者在第二任期内也是不时如此指出。

那么政府就如我们个人或家庭的理财相似般,钱不够用的话,那就要开源或节流。而这开源主要有两种手法,要不就是增加税收、要不就是举(国)债。

税收方面,有统计指出,在本地真正需要交税者,只不过是所有纳税人里的10%左右,而这10%纳税人里,也不是所有都会乖乖如期全额交税的,欠税、拖税,甚至避税、逃税的,应该也为数不少,所以其实也就只有单位数巴仙的纳税人,是有真正还税的。

撒网收税

由此可见,政府在税收方面,其实还有“广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才有几任前的政府看到这个庞大的税务漏洞,推出消费税(GST,或谓商品与服务税)来企图堵塞之。那消费税可说是撒个很大的,几乎包山包海的税网,只要大家一消费,那就几乎难以避免会不由自主地中税,也自动缴税。

这样的税制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很有效的施行,但放在本地这样的发展中国度就无形中增加了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财务负担,再加上施行起来时的各种繁复要求更让尤其是中小企业烦不胜烦,所以也是导致该届政府后来倒台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之后上台的希盟政府,无论是第一届或当下第二届,也都乖乖地“履行”之前的竞选承诺,废除并不敢重启这影响深远的消费税。以后会不会重启,那就端看时任政府的政治毅力了,因为看来是需要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的。

但是无论如何,本地的税制是的确需要大幅度地重组的,否则在税收方面会一直开不了大源。当然这也是会很考历届政府的理财与政治智慧的。

举债难看?

政府钱不够用,需要开源的另一种做法,那就是举债了。当然,在亚洲传统价值观里,向他人他方借钱,好像是颇为负面的事情,至少是不很光彩的一回事。

但坦白说,各国都在举债,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已。如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长期以来其政府所举的国债(即美国联邦财政部所发售的债券),数额应该已经是它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25倍了;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久前也发行长期债券。

本地的国债对GDP比例,不过60%左右,理论上是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的。然而,因为之前的系列政府举债、款项却入了一些人口袋的丑闻,如政府作为担保人到今日还在偿还一马公司的债务等的阴影,造成政府在举新债方面还是颇为谨慎的,甚至还通过了财务责任法令,逼使政府要更谨慎理财。

这是值得嘉许的,但同时也就增加了开源的难度。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