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不要押注软着陆/Project Syndicate

2021年,关于全球经济前景大讨论的焦点,是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不断上升的通胀,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

主要中央银行和大多数华尔街研究人员都属于“暂时队”。他们将此问题归因于基数效应和暂时的供应瓶颈,这意味着高通胀率将迅速回落至央行 2% 的目标范围。

与此同时,由哈佛大学的劳伦斯·萨摩斯(Lawrence H. Summers)、剑桥大学皇后学院的莫哈末·埃利安(Mohamed A. El-Erian)和其他经济学家领导的“持久队”认为,通胀将保持高企,因为经济因过度的总需求而过热。

这种需求受到三种力量的推动: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度刺激的财政政策,以及大流行期间家庭储蓄的迅速积累,一旦经济重新开放,就会导致需求被抑制。

我也属于持久队。但我认为,除了过度的总需求外,一些负面的总供给冲击也导致了通胀上升——实际上,导致了滞涨(随着通胀上升,增长放缓)。

对新冠的最初反应导致了封锁,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重大破坏,减少了工人的供应(在美国造成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的)。

今年又出现了两次额外的供应冲击: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入侵,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能源、工业金属、食品、化肥),以及中国对奥密克戎变体的“清零”政策,导致了另一轮供应链瓶颈。

央行陷两难

我们现在知道,“持久队”赢得了2021年的通胀大讨论。

在通胀飙升至接近两位数的情况下,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已经承认问题不是暂时的,必须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紧急解决。

这引发了另一场大讨论:经济政策制定者能否为全球经济设计“软着陆”。

美联储和其他央行说,他们可以将政策利率提高到正好足以将通胀率拉低至 2% 的目标,又不会导致衰退的水平。

但我和许多其他经济学家怀疑这种金发姑娘情景——经济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能否实现。所需的货币政策收紧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硬着陆,表现为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

滞胀冲击既降低了增长又增加了通货膨胀,将使中央银行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对抗通胀,防止通胀预期出现危险的脱锚(工资-价格螺旋),那么他们就必须逐步退出非常规扩张性政策,并以可能导致硬着陆的速度提高政策利率。

但如果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增长和就业,则需要更缓慢地实现政策正常化,冒通胀预期失灵的风险,为持续高于目标的通胀奠定基础。

六成几率硬着陆

因此,软着陆的情况看起来像是一厢情愿。

到目前为止,通胀的增长已经足够持久,只有严厉的政策收紧才能将其拉回目标范围。

以之前的高通胀经历为基线,我认为两年内硬着陆的概率在60%以上。

防止通胀失控

但是还有第三种可能情形。如今,货币政策制定者正在强硬地谈论如何对抗通胀,以防止通胀失控的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最终不会束手无策,让通胀率升至目标之上。

由于达到目标很可能需要硬着陆,因此他们最终可能会先提高利率,等到这种情况变得更有可能就退缩。

此外,由于系统中存在大量私人和公共债务(占全球GDP的348%),加息可能引发债券、股票和信贷市场进一步暴跌,这给中央银行提供另一个退缩的理由。

简而言之,对抗通胀的努力很容易使摧毁经济、市场或这两者。

央行适度的紧缩政策已经动摇了金融市场,主要股指接近熊市(较近期高点下跌 20%),债券收益率上升,信用利差扩大。

两年内可能衰退

然而,如果中央银行现在束手无策,其结果将类似于1970年代的滞胀,经济衰退伴生高通胀和通胀预期脱锚。

哪种情况最有可能?这完全取决于不确定因素的组合,包括工资-价格螺旋的持续性;政策利率必须上升到何种水平才能控制通货膨胀(通过制造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疲软);以及央行是否愿意为实现通胀目标而施加短期痛苦。

此外,乌克兰战争结果如何,以及对商品价格有何影响,还有待观察。

中国的新冠清零政策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当前金融市场的调整也是如此。

历史证据表明,软着陆可能性很低。

这意味着要么硬着陆回归低通胀,要么发生滞涨。无论如何,未来两年衰退可能性很高。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糟糕通胀数字恐成贺锦丽致命伤

(纽约31日讯)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搭档万斯胜选,让执政的民主党感到芒刺在背的通胀会是最大功臣,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经济与通胀是美国选民最关切的议题。

拜登政府拿出亮丽的经济成长与华尔街天价资产数字,惟仍无法取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

过去3年,美国选民最在乎的不是美军仓促撤出阿富汗、俄乌战争或中东战火等国际事务,更不是英伟达(Nvidia)股价奇迹式成长,而是影响选民迫在眉睫的高物价与高房价。

距离投票前最后一次官方公布的通膨数字、美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去年同期相较年增2.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略增至3.3%,但相较于上个月,通胀已处于停滞与回温状态,官方透过利率政策等手段降低物价的努力短期已难有效果。

《华尔街日报》统计,特朗普执政4年,通胀总计为7.8%,拜登政府当家至今高达20%。这是拜登与贺锦丽政府的执政致命伤。

经济成长方面,拜登挟着疫情后高度反弹,表现优于特朗普,执政至今年均成长3.2%,总成长为11.8%,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特朗普执政前3年为2.8%,疫情期间大幅下滑导致在位4年年均成长为1.8%,总成长为7.8%。

这些数字对选举影响极大,两阵营都寻找有利的解释。

不过除非失业率上升或经济走向衰退趋势明显,美国物价与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极低,选民在投票前很难感受到物价改善。特朗普从8月起拿着牛奶与食物诉求生活恐惧,贺锦丽主打中产阶级减税与房屋补贴。

无疑的在各项民调中,超过7成美国民众将经济与通膨列为投票意向关键因素,导致两阵营都无视财政纪律大开选举支票,舆论无分立场都质疑“钱从哪里来”,但摇摆州关键未决选民最终还是会依据个人生活感受投票。

疫情期间美国引领全球降息救经济,美国经济无需软着落,但房地产与股市未见缩水,一年来的高利息与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高能源及原物料价格,导致物价连番大幅上扬,美国通膨数字选前虽已控制,但民众日常生活所需支出未见降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