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公共卫生不信任防火墙/Project Syndicate

中国城市人口一直采取着冠病大流行最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

连续 60 天,上海的 2700 万居民被迫实施严格的封锁——而且这不是孤例。

在 4 月和 5 月的奥密克戎BA.2 传染高峰期间,总人口 3.73 亿的45 个城市处于某种封锁状态。这超过了美国(3.295 亿)和加拿大(3800 万)人口的总和,相当于欧盟人口(4.47 亿)的 83%。

中国的“清零”战略对其经济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奥密克戎传染也突显了其老年人口对病毒的持续脆弱性。

截至 6 月 2 日,60 岁以上的人中有 40%(约 9500 万人)完全没有过冠病疫苗,虽然老年人感染和死于这种疾病风险更高。

疫苗接种率低的一个原因是,在过去两年中,中国人口已经习惯了冠病的低感染率。如今,奥密克戎感染来袭,更高的未接种疫苗人群感知风险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然而,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人担心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最近为 60 岁以上个人推出了新冠 疫苗保险套餐。

真的因接种致病者将获得 7万5000 美元(约33万令吉),是该国平均年收入(1万5950 美元或约6万5395令吉)的四倍多。这是一个聪明的主意。

但这还不够,因为更大的障碍是中国公众与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信任。

担心疫苗副作用

诚然,所有国家都面临着让有关民众相信疫苗的好处大于风险的困难。在美国,仍有 15% 的人未接种过冠病疫苗,其中 42% 表示不信任疫苗。

尽管如此,与 2020 年 9 月相比,已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 49% 的美国成年人表示,有疫苗也不会接种。在这些人中,76% 的受访者表示担心副作用。

因此,中国和美国的疫苗抗拒人群都担心副作用。但两国医疗机构对这些担忧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在美国,医疗机构试图通过进行独立和透明的医学试验来建立信任,试验结果在未经审查的出版物中刊发,接受各级专家、记者、政治家和公众的公开审议。

这种方法建立在两个众所周知的公共卫生准则之上: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将增加治疗手段的采用;以及这种信任通过透明和公开审议建立。

相反,中国的做法几乎完全不透明。政府发布的疫苗试验数据非常有限,并且审查所有关于副作用的讨论——即使是常见的轻微副作用,例如注射引起的疼痛。

中国当局遵循的准则是,应保留有关有争议话题的信息,防止发表可能与政府目标背道而驰的观点。

中国战略适得其反

事实证明,这种战略适得其反,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只能由谣言、猜测和阴谋论填补的信息真空。当前的失败与中国过去在卫生政策问题上慎重决策所取得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

2002-04 年 “非典”爆发后,中国允许就其卫生系统中的问题进行建设性辩论。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当时超过 80% 的农村居民和 40% 的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

作为应对,政府在 2009 年宣布投资 8500 亿元人民币(按今天的汇率计算为 1270 亿美元或约5600亿令吉)为 90% 的人口提供医疗保障。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国家和地区政策制定者、卫生专家、社区领袖、记者和公众之间进行了深入讨论。审议对拟议政策进行了许多修改。

尽管最终结果并不完美,但事实证明它很受欢迎,使健康保险得到广泛采用。到 2021 年,95% 的中国人拥有某种形式的医保覆盖。

当然,关于冠病疫苗的审议需要更快,并且必然会造成成本。中国的疫苗会招致批评,一些人仍会因常见的副作用(如发烧)或更罕见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而拒绝接种。如果有机会,其他人会批评政府对疫情的处理。

披露负面消息赢信任

但为了建立对公共卫生当局的信任,和疫苗接种率逐渐提高所带来的长期利益,这些短期成本是值得的。

正如其他国家所发现的那样,披露有关疫苗的负面信息,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公众的不情愿,但这有助于维持信任和阻止阴谋论。

有效对抗新冠需要从长计议,因为未来感染潮风险很高,必须进行更多轮次的接种。

对于中国来说,甚至比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因为这是摆脱清零战略的必要步骤。这种转变自然会导致更多的感染和死亡。

但对疫苗进行公开审议,可以增加疫苗的使用,有助于减缓疾病的传播,抵消对公众信任的负面影响。

中国迫切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保持透明度。等待的时间越长,放弃其具有经济破坏性的清零政策就越困难。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5关键技术领先 彭博:遏华政策反致美孤立

(北京1日讯)彭博社指出,中国在5项关键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可能导致美国逐渐孤立。

近年,美国加强对高科技流向中国的限制,但彭博旗下研究部门追踪了“中国制造2025”中13项关键技术后,发现中国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石墨烯、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及锂电池等5个领域已达全球领先水平。

同时,中国在另外7项技术上迅速赶超,这显示出“中国制造2025”取得了显著成效,反映了美国的遏制政策未能如愿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反而将美国推向孤立。

据“彭博经济”和“彭博情报”指出,上述结果代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围堵策略已经失败,并未能阻止中国发展高科技。

“中国在制造业主导地位和技术进步的阶梯持续向上攀登。美国如果想在竞争中获胜,华盛顿要么跑得再快些,要么得更努力地给中国使绊子。”

报道称,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使用中国电动车、中国智能手机和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等,这果同时意味着,美国遏华政策正使其自身在国际上趋于孤立,还将重创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此外,彭博以华为为例,指出其在面临美国制裁的情况下,通过加大研发力度使智能手机业务复苏,逐步挑战苹果。

同时,华为最新开发的半导体技术被认为可能优于英伟达的“中国特供”芯片,这预示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望在2025年及未来继续稳步发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