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苏路挑战大/Project Syndicate
习近平即将在本月召开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三届的国家主席。
而这也赋予了我们一个绝佳时机,去评估他在过去十年间的经济政策记录并探讨一些能在下一任期提升经济表现的明确举措。
当习近平在2012年就任这一中国最高政治职位时,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前面十来年GDP都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但经济放缓终究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自2008年以来GDP增长率确实几乎每年都在下降。
此外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1990~2000年间基尼系数上升了13%,到本世纪初中国的不平等程度首次超过了美国,这也是自1978年改革以来的头一回。
与此同时,污染几乎正在扼杀中国。2013年时北京每立方米空气中平均含有102微克PM2.5颗粒,而一直背负空气污染恶名的洛杉矶PM2.5读数也只有15左右。
中国城市居民对与污染相关的心肺疾病和早期死亡现象怨声载道。由工厂、农场和矿场废水导致的水污染现象也困扰着中国。在农村地区整个村庄和城镇有时不得不迁往异地,因为当地水源已经被不可逆转地污染了。
劳动力减少
中国的劳动力也在逐渐减少。每个妇女生育近6个子女的历史高峰生育率,在1970年代开始下降并在2000年达到目前不到两个孩子的水平。
中国的工作适龄群体从1970年占总人口的80%,缩减到2012年的仅37%。65岁以上人口比例翻了一番,从1970年的4%增加到2012年的8%。这些趋势都使政府陷于两难境地。
虽然政策制定者需要保持总人口不进一步膨胀,但他们也需要保持年轻工龄人口的供应,以支撑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
而社会不满情绪则不断上升,根据一项民调指数,公众对政府腐败的感知在1991年至2012年间翻了一番。2014年约有1300起罢工事件被记录在案;2016年时这一数字增加了一倍有多,达到2700起。
习近平在上台后花了很大力气来直面这些挑战,但结果却喜忧参半。
从积极方面看,过去十年间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的PM2.5读数都已减半,而中国当前的基尼系数已经回落美国水平以下,比2010年的峰值低13%。
但其他指标则不那么赏心悦目。从2012年到冠病疫情爆发前的那段时期中国的年度GDP增长率要么持平,要么下降。
生育率仍低
尽管政府已经废除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但生育率仍然很低。
如今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接近13%,也是现代中国的一个新高峰。在习近平发起了一场大受吹捧的反腐运动的十年后,公众对腐败的感知程度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不该全归咎于习
尽管如此,把过去十年的所有成就和失败都归咎于习近平是一种不得要领的做法。
习近平所面临的几大问题都是前任遗留下来的,而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以往快速增长以及政治和经济历史所产生的不可避免后果。但同时他也继承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政策方案。
中国早在1994年就开始要求国有能源网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前几届政府也着重推行了好些改善穷人生存条件的政策。1998年城市地区开始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于2003年推广到农村地区。
总体不平等现象在习近平上台之前两年就开始减少,而前几届政府也经常开展反腐行动。
由于习近平延续了其几位前任的许多政策举措,正在改善的事情继续改善,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仍未解决。在习近平领导下变化最大的不是表面上的政策目标,而是其执行模式。
除了独生子女政策等少数例外,1978年后到习近平上台前的中国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小心谨慎行事。一些重要变革(比如农村选举)通常都是先悄悄试行,直到中央政府感到有信心了解该政策如何运作时才会作为“国家政策”正式颁布。
这种试错法的好处是为重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创造了政治空间,从而使中国的国家医疗政策等高度复杂的举措得以取得成功。
它还存在一定灵活性,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状况或未能预见的副作用去修改政策。同时由于这些政策并未与任何一个人绑定,所以承认错误的政治成本很低。
高调宣布政策不好?
而习近平则摒弃了这些低调做法,他总是亲自宣布政策,而且是在没有经过多少(如果有的话)明确商议的情况下忽然宣布。虽然政策背后的动机或许是良好或善意的,但这种做事方法显然是不利于经济的。
以2021年的校外培训禁令为例,其本意是防止孩子把时间全部花在低效学习上,并减少较富裕家庭学生相对同龄人的优势。
但禁令的出台是如此让人措手不及,导致中国各大教育企业市值蒸发了数百亿美元,还直接催生了一个提供相同服务的黑市。其经济后果溢出了教育领域,出现突发性意外政策变化的可能性,阻碍了对所有行业的未来投资。
另一个例子则是习近平的冠病清零政策。尽管此举在相关疫苗尚未问世时非常成功遏制了病毒,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它的表现却越来越差。当其他所有国家都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或者已经恢复了)的时候,中国却似乎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打地鼠游戏。
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当明显,而当局虽然应该在经济政策目标方面一以贯之,但也得改变其政策制定手段。
40多年来缓慢而谨慎的动作使中国获益良多,而它也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发挥良好作用。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特朗普关税战四面树敌 习近平拓展盟友好时机

特朗普针对几乎全球所有国家的关税行动的确会令中国经济受创,但也为习近平提供了一个罕见良机,有利于他深化外交关系,包括与美国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关键盟友。
在特朗普宣布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最严厉的关税措施后,中国官员周四迅速行动,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阵线。尽管北京正面临第三轮美国关税打击,但这一次,日本、澳洲、英国等美国长期盟友也被特朗普征收关税,最高达24%。
周四在伦敦出席中国首支绿色主权债发行启动仪式时,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赞扬此次人民币绿色主权债的发行,彰显了北京致力于兑现与国际市场深化融合的承诺。廖岷曾是习近平在中美第一轮贸易战中的谈判代表之一。
廖岷表示,保护主义行不通,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和英国都理解全球化带来的益处,而这些益处是建立在坚实的合作基础之上的。
除了引发全球市场抛售,史无前例地对所有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还可能使美国与其在二战后亲手构建的全球经济体系分道扬镳,历经数十年的盟友关系亦将面临更严峻考验。
中国获绝佳机会
亚洲许多国家已经将中国视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最新一轮关税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它们对北京的依赖。
“‘解放日’使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一步隔离,它实际上在鼓励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贸易,而不是与美国往来,”法国里昂商学院上海校区的兼职教授法兰克蔡(译音)表示。“中国现在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在美国擅长的领域打败它。”
这标志着国际格局相比过去几年有了突然转变。此前,拜登政府以担忧北京的军事扩张对全球构成威胁为由,成功说服了从丹麦到日本的一系列国家,支持旨在孤立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而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对俄罗斯的外交支持,也加剧了欧洲多国对北京的猜疑。
如今,特朗普几乎没有再给欧洲及其他盟友继续配合孤立中国的理由,无论是他对俄罗斯的友善态度,还是最新一轮关税措施,都很难让盟友团结在美国身边。
日本首相石破茂周四称特朗普的关税决定“令人非常失望”,欧盟威胁将报复美国,法国警告可能对美国科技公司下手。
在特朗普发布关税声明数小时后,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国的“很多贸易伙伴已经表达强烈不满和明确反对”。
中国官方媒体也加强了这一表态,央视宣称美国正在背离自由贸易,CGTN发布了一则由AI生成的动画歌曲,主题是“动荡中的美国工人”,《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巴西学者的评论文章,指责特朗普“利用关税手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讹诈”。
面对特朗普早前的几轮关税,习近平一直保持克制,采取了比第一次贸易战时更具策略性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在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危机和通缩压力的背景下。
中国或先观望
最新的对等关税将使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提高到至少65%,中国政府已表示将对美国作出回应,可选的反制手段包括向苹果等美国大型企业下手,或收紧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中国官员可能会先观望其他国家的反应。
习近平出访东盟
尽管经济学家预计此次关税将摧毁中美大部分贸易往来,对经济的打击也将超过第一次贸易战,但中国沪深300指数周四仅下跌0.6%,国债市场也上涨,因市场开始猜测北京可能会加大货币宽松力度。
习近平本月晚些时候将进行自特朗普就职总统以来的首次海外出访,这将为他在亚洲进一步拓展影响力提供机会。
据报道,习近平将前往柬埔寨和越南这两个在特朗普关税中受创最重的国家,马来西亚也是一站。他很可能会向这些此前在中美之间,小心维持平衡的国家传递“经济稳定”的信息。
不过,尽管习近平有机会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但许多经济体仍对中国的领土野心及其通过经济胁迫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做法保持警惕。
美国或被孤立
本周,中国军方在台湾周边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军事演习,就在数周前,中国军舰还首次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行动。
中国周四宣布已逮捕三名涉嫌从事间谍活动的菲律宾人,中菲正因南海问题而关系紧张,菲律宾是少数几个对特朗普关税表示欢迎的政府之一,贸易部长克里斯蒂娜·罗克表示,她对17%的关税持“谨慎乐观”态度。
欧盟也可能会对与中国交好持谨慎态度。尽管习近平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对普京的支持导致中欧关系紧张,但据彭博报道,欧盟内部一些领导人因特朗普的回归倾向于采取更温和的对华策略。
立场最温和的领导人之一、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将于下周访问中国和越南。
龙洲经讯中国研究副总监克里斯托弗·贝多尔表示,中国试图将自己塑造为可靠伙伴的努力,在欧洲一些地区可能会遭到质疑。
他说,“我认为,现在很难判断北京这种姿态能产生多大效果。私下里欧洲官员往往会迅速指出,无论他们与特朗普存在多大分歧,但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依然有诸多严重不满。”
北京在与新兴市场打交道时也需谨慎行事,因为一些国家仍担心中国产品涌入本国市场,抢占服装等行业的就业岗位。
但随着全球各国忙于应对美国贸易战,它们对给中国加关税的动力也随之减弱。
美国自身利益受损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表示,归根结底,特朗普的关税让贸易伙伴之间走的更近,最终是美国自身利益受损。
王辉耀表示,特朗普此举将促使占全球人口或经济总量80%的国家,加强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而美国将被孤立。长期来看,这将推动各国之间的全面合作。
新闻来源: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