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惧症与美国大选谎言/Project Syndicate

大谎言(Big Lie)已经变得更大了。特朗普及其狂热追随者关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被操纵和窃取的错误说法,让基于事实的问责制走到了尽头,而这也对深陷困境的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中国恐惧症是一个表明大谎言如何破坏了美国国家政体各项规范的明显范例。对中国的非理性恐惧已经失控。这里包含了美国所面临的诸多所谓威胁:中国在美国贸易赤字中占据的巨大份额;令人担忧的华为5G网络后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码头装卸起重机;美国基础设施在面对一个所谓伏特台风(Volt Typhoon)黑客网络攻击时的脆弱性;以及TikTok平台对无知美国青少年性格和隐私的潜在侵犯。
我已经指出过这些担忧都源于一些与美国反华政治议程一致的虚假叙事。这些叙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反映了学术心理学家所谓的“叙事认同”对扭曲事实的投射,这种认同会对“自传体式的过往进行重构”。
虚假叙事
不幸的是在美国这种过往反映了一种可追溯到长期种族和民族偏见历史的、有毒的身份政治类别。当然正如我在书中详细阐述的那样,中国同样难辞其咎,因为它也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采纳并宣传关于美国的虚假叙事。
在研究虚假叙事对美国涉华事务辩论的破坏性影响时,我强调了依据间接证据和猜测来讨论施加伤害的可能性,与基于确凿证据的“铁证”去这样做的意图之间的区别。而对中国恐惧症的夸大式忧虑则主要属于前一种情况。
比如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要求人们试想如果中国的电动汽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化身破坏性武器的话会是何种情景。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警告说如果中国决定激活其嵌入的恶意软件,那么美国大批关键基础设施将受到攻击。
关于中国将在2027年入侵台湾的担忧则反映了美国印太司令部前负责人、退役海军上将菲尔·戴维森那老掉牙的预感。
而这些关键词——试想、如果、和预感——则充分说明了根据猜测行事的风险。
但这都并没能阻止美国政客。在最近举行的几次听证会上,美国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让人想起1950年代众议院非美国活动委员会针对所谓共产主义同情者的贴红色标签行为。
众议院喜欢猜测的倾向也促使其最近通过了25项反华法案,这是今年9月底被称为“中国周”的罕见系列立法活动。
催生不安结果
大谎言已经加速催生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结果:虚假叙事不再来自于叙事认同中某些基于事实的碎片,而是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谎言。
看看最近的新闻报道,密歇根大学五名中国毕业生因在美国国民警卫队训练演习(当时还有台湾军事人员参与)区域附近拍照而被指从事间谍活动。
但这些报道严重夸大了事实:这五名男子当时距离军事基地有50多英里远,而他们的罪名也不是从事间谍活动,而是对警察撒谎。
这条新闻基本上是虚构的,但充满了恐华情绪。它导致密歇根州一名共和党参议员试图取消对中国企业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即将耗资24亿美元新建的电池组件工厂的补贴。但国轩高科的最大股东其实是德国大众汽车而不是美国政客所声称的中国共产党。而该公司也成为了密歇根这个摇摆州的一项选举议题。
“大谎言”还出现在了其他恐华事件中。去年,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这位反华资历深厚的特朗普信徒公开警告说“中国黑客项目的规模已经大于其他所有主要国家的总和”。
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根据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编制的世界网络犯罪指数,全球网络犯罪威胁依次来自俄罗斯、乌克兰、中国、美国、尼日利亚、罗马尼亚,朝鲜和英国,而排名第三的中国也只是比美国得分高一点点而已。
我并不是说应当忽视中国或其他任何外国势力对美国网络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相反,美国高级官员必须更加开诚布公地谈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黑客行为,并承认本国在助长这类行为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忽略关键因素
随着谎言取代了真相,中国恐惧症不仅破坏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还导致了严重的政策失误。正如美国政府曾将本国贸易赤字归咎于日本,现在又将怒火转向中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甚至还可能更高的)关税。
别忘了仅靠双边行动可无法消除因国内储蓄不足而产生的多边贸易赤字。
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甚至自我毁灭。美国在本身需要高性价比高品质的绿色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时却禁止了中国产电动汽车。而对中国的网络黑客行为的过度恐惧则主导了立法议程。
在“大谎言”之下,人们在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选举临近之际却无法得到足够的事实供应。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谎言”已经催生了一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事实已经不再是政治言论和政策制定的前提。这会危及所有美国人的未来。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因关税暂停输美 中国圣诞饰品劳力士恐从美国货架消失

(华盛顿15日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冲击下,从亚洲到欧洲,愈来愈多企业选择暂停对美国市场的出货,涵盖汽车、玩具、电子产品与珠宝等多项商品。这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即使想买东西,可能也买不到,因为货物正堆积在港口。
专家指出,未来数周内,部分商品可能将从美国商店货架上消失,因企业正权衡加征关税的成本,并考虑降低对美国市场的曝险。
多家企业为因应突如其来的关税风险,纷纷暂停运输作业。全球玩具零售商Five Below发函通知供应商,自4月10日起停止接收来自中国的货物,并要求退回已装载的货柜。同样受到波及的还有Basic Fun、Framework与Razer等企业,前者已全面中止中国制玩具出货,后两者则陆续停止笔电在美销售。
外媒报道,中国圣诞饰品制造商表示,来自美国的订单已停止,而这类商品的订单通常会在4月中前敲定。
汽车业者也采取应变行动。奥迪与三菱已暂停新车交车,捷豹路虎与日产汽车则宣布自4月起暂停部分车型出口至美国。马赛地更考虑停止销售旗下最便宜的车款,因新关税将使这类车款无利可图。
此外,瑞士高端钟表品牌如爱彼、百年灵与劳力士也选择暂停出口至美,因美方针对瑞士制产品课征高达31%的关税。消费电子业者同样受创,日本游戏主机制造商任天堂宣布延后Switch 2的美国预购计划,表示需重新评估市场与税负变化后再做安排。
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首当其冲。孟加拉服装业者指出,37%的高额关税导致美国买家已全面停止下单;印度裸钻业者则表示,10%的进口税虽低于预期,却已压缩原本仅3%至5%盈利的利润空间。
贸易公司与物流业者也观察到港口壅塞的情况愈加严重。部分企业选择暂停集货作业,使得货物堆积在集装场与港口,短期内恐进一步推高美国消费品价格,甚至造成断货。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