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明年会怎样?/Project Syndicate
作者: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国GDP增速在2024年前三季度有所放缓,先是从5.3%降至4.7%,接着又滑落到4.6%,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无法实现5%左右年度增长目标的担忧。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终于开始有所好转了。
自新冠疫情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活动一直相对疲软。这并不是什么意外——至少对于一开始那段时间来说。三年的疫情封锁使家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堪重负。
不断走低的商业信心——部分原因来自于金融、房地产和平台经济受到的监管打击——也无补于事。
当2021年初美国从疫情封锁的最艰难时期中走出来时,美国家庭迅速开始花掉手里累积的钱。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甚至在封锁结束后仍在继续积累储蓄:从2020年1月到2024年8月,中国的家庭银行存款激增了65.4兆元人民币(约40.9兆令吉),其中富裕阶层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性政策,但与过往那些经济动荡应对措施不同的是,由于担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政府并未实施激进的刺激政策。
助长房产泡沫
政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助长了房地产泡沫,推高了地方政府债务,拉低了投资效率。
2024年第三季度末政府改变了策略,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显然需要更多帮助去改变其运行轨迹。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公布了三项措施: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利率以及创设多个支持股市的货币政策工具。
此外,10月12日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了多项新财政措施,将重点放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支持就业上。11月初他又提出一项总额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
潘功胜和蓝佛安都表示更多刺激措施正在酝酿之中,蓝佛安还指出中央政府仍有很大的空间来增加债务和赤字。但各个高频经济指标——它们通常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反应最为迅速——的最新数据表明政府的行动几乎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0月份,“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额)同比增长了7.8%,未偿还银行贷款额增加了7.7%。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8%,比前一个月多了1.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低于50后达到了50.1,并在11月再次上升至50.3。

克服三大挑战
更令人欣喜的是10月份调查的城市失业率下降了0.1%,降至5%。尽管土地销售和房地产投资仍然疲软,但房地产市场略有改善。如果这些积极趋势能持续下去,那2024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就有望恢复到5%左右。
然而2025年的前景并不明朗。如果中国要在明年实现5%的GDP增长(假设这是政府的目标),政策制定者必须克服三大挑战,首先是将贡献了约20%GDP增长并占据了70%家庭财富的房地产行业稳定下来。
第二个挑战是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资金短缺迫使地方政府在削减开支(比如给公务员降薪)的同时增加收入,例如要企业补缴税款甚至拘留来自其他地区的私营企业家。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根本问题在于支出责任现已经超出财政收入,而且后者没法再得到土地出让和地方政府投资工具的支撑。中央政府必须立即向地方政府转移大量一般性收入,而更根本的则是中国需要重新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
中国将在2025年面临的第三个重大挑战,是誓言将在上任第一年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关税的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
鉴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其GDP的3%,此类关税——哪怕是税率更低的版本——都将对2025年的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比如瑞银集团就预测2025年中国的GDP增速将放缓至4%。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需要结构性改革,或更多宏观经济刺激措施的争论,一直未能平息,但其实两者皆不可少。
增强消费与企业信心
首先,必须出台一套包含大力度财政政策的明确刺激方案,这将在短期内产生最大的效果,但方案出台后政府应当将注意力转向结构性改革,把重点放在增强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家信心上。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发布了多份旨在恢复信心的政策文件。但市场参与者对此不太买账,因此政府必须采取进一步行动,大胆、明确地落实已经宣布的部分措施,比如加强对私营企业的保护。
此外,遏止地方官员审查早前税务记录和查找未缴税款的做法,也有助于增强企业信心。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打击摆拍假信息低俗违规引流 中整治短视频恶性营销

2024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一名主播在直播推介图书。
(北京15日讯)中国官方公告,将从即日起开展3个月的清朗行动,整治散布虚假信息等短视频营销问题。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5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公告,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将从当天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
公告称,当局将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突出问题,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推动短视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公告列出4类整治问题,即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和违规引流营销。
恶意虚假摆拍指的是,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
剪切拼凑断章取义
散布虚假信息指的是,以“剪切拼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分”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
违背公序良俗指的是,以“户外搭讪”“街头采访”等方式尾随陌生路人进行语言、肢体骚扰,或在互动交流中以“撩妹”“相亲”“求吻”等话题为噱头,诱导受访者口述隐晦色情内容。
违规引流营销指的是,利用“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快速致富”等噱头,诱骗老年人等特定群体非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