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损失属营运费用/麦传球
每天早上和学生在实时交易和股市简报时,我喜欢问他们有关我在股票图表中看到的的问题,因为这是提高股票交易技术的第三种最佳方法。
从他们的回复和我最终的回答以及进一步的解释中,他们将能够在实时交易期间,学到真正的街头智慧或“市场功夫”。 真正的市场功夫,将区分优秀交易者或平庸交易者。
第二个最好的方法是像我一样,成为一名股票交易教练。因为当学生问你问题时,你会确切地知道你不知道什么,因此你将能够改进薄弱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实际上就是你间接的老师。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学生问我问题。
而最好的方法是在真实市场中,用真钱进行交易(但一定要从整体交易流程中学习并进一步改进,否则你将成为那 70% 的人,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持续盈利的交易者) 。
我昨天问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交易者不害怕输钱,因此即使每天可能面临亏损,他们仍然喜欢交易?”
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给的理由如下:
1.遵循标准的交易操作程序。
2.每天都会做作业,即在开始交易之前进行股票分析。
3.实施的交易计划,包括在每个头寸上仅使用 10% 的资本。
4.持有小仓位。
5.不会持仓过夜。
6.像玩游戏一样交易,赢了输了都没有感情,可以随时再试一次。
上面给出的原因,是基于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财务状况,所以都是正确的。
如果这些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不怕输钱的可能常见原因,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其他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交易者变得不怕输钱?
换句话说,有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让每个人都可以采用,而不是根据个人不同的经验水平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继续之前,让我解释一下寻找或实施一种每个人都可以采用的衡量或执行方法的重要性。
在过去,大多数厨师的烹饪技术,并不是从烹饪学院学习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烹饪实践得来的。
但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加上商业化和对厨师的需求,需要10年以上的時间来学好厨艺已经不太现实了。相反的,烹饪学院用科学的方法来教人们如何烹饪,其中可能包括火的热度,使用的炊具类型,先煮哪种肉类或配料的顺序,甚至水和调味料的使用。
我不是一个好厨师,但至少我从我的父母那里知道了一些,并且由于冠病大流行而被迫在行动管制期间学习(一笑)。
随后这些科学方法被许多餐厅和咖啡馆采用,这使得开设许多分店和特许经营店成为可能,就像那些非常成功的全球连锁餐厅一样。
当然,所有这些成功的连锁餐厅背后的秘诀,是质量控制、可复制性和可扩展性。
日内交易易控质量
这也是许多成功且专业的交易者,都是日内交易者的原因,因为日内交易比波段交易或长期投资,更容易实现质量控制、可复制性和可扩展性。
而且通过算法交易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帮助短线交易者获得稳定的收入(良好地控制损失作为获胜公式的一部分)。
上述解释,让我回过头来回答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交易者并不害怕输钱,甚至在面对损失时无所畏惧。

确保损失小于利润
他们通过应用损失控制策略,尽可能地保持或控制日常或定期损失小于利润。
他们知道损失,是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避免交易损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控制损失金额是关键。
大多数专业交易者(或应该是全部),必须非常清楚和控制他们在每笔交易中或在预定时间内可能会遭受的损失。因此,大多数时候,他们面临的损失数额都在预期或允许的范围内。
当你知道每日允许损失,实际上与餐厅或其他企业允许有日常运营成本时,因为当你将交易作为企业而不是投机交易时,你将不再感到很大压力。优秀交易者将损失视为正常业务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我总是说股票交易是一项严肃的业务)。
话虽如此,所有非专业交易者,都必须找出自己的损失舒适区,即每笔交易不会让他们感到难过或有压力的损失金额。然后,他们可以使用逆向工程方法找出每笔交易的止损水平和头寸大小。
界定损失舒适区
例如,如果交易者的目标是每笔交易赚取RM1000,那他必须愿意在每笔交易损失 RM500(回报与风险比为 2:1)。
如果他购买 10,000 股,他可以将止损水平固定为买入股价减去 RM0.05,因为 RM0.05 x 10,000 就是 RM500。
如果他买入 20,000 股,止损水平为 RM0.025,以此类推。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调整购买数量和价格变动来确定他的止损水平。
理性或无情绪交易的关键,是将损失控制在损失舒适区或风险偏好水平内。
当你每天的交易损失,是你预先设定的最大损失内时(实际上被视为日常运营成本或费用),你是没有理由感到压力的,对吗?
如果你仍然感到压力,你应该进一步调整最大允许损失金额,或者干脆退出交易生涯。
视频推荐 :
【股势先机】不是炒股,而是选生意合伙人/林国佑

你有没有遇过这样的状况?朋友介绍一只“会飞”的股,你也看不太懂,但整个气氛热热的,最近也好像一直听过这家公司,你就买了。
过几天,它真的飞了几天,然后开始跌,一直跌。你犹豫、心慌,最后割肉离场,心里只剩一句:“为什么我每次都这样?”
可能你一直以为你在炒股,不如我们换个思路,其实你是在“选合作对象”,只是你选得太随便了。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你要投资别人开公司,甚至一起合伙,你会不会研究对方过去做过什么生意?看账本、有没有赚钱?他是不是这个行业里有经验、讲信用、做事稳不稳?行业有没有前景、主打靠谱的底层逻辑。
如果这些你都会做,但到了股市,你却因为“人家说这只会涨”、“群组在喊”、“成交量很大”就买进,那你根本不是在投资,你是在碰运气,太随便了。
我曾经遇到一位投资者,他买进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理由只有一个:“便宜。”我问他有没有研究公司的业务,他摇头;有没有看财报,他说不太会;那你知道这家公司的钱从哪里赚来的吗?他的表情开始不耐烦了。有一天股价直接跳水。
他说:“当初很多人说这家公司很稳的。”
今天你如果是投这家公司开实体生意,你会连它卖什么都不知道就投入资金吗?
股市和创业最大的不一样是,创业你是老板,你控制决策;但买股票,你是股东,你投票,但控制不了方向。更何况我们手中的票,自己心里有数,可能连0.01%都不到。
那是不是更应该慎选要支持的企业?因为你真金白银买下的,不是一个图形,而是一家公司的未来。某种程度上,它也代表着你自己的未来。说白了,你是在选队友。选对了,他带你翻山越岭;选错了,你连怎么亏的都不明不白。

选错了别怪别人
当然,也有人会说:股票就该快进快出,谁有空研究那么多?技术面够了,其他交给市场决定。
投资到底是投“公司”,还是投“趋势”?两种风格都能赚钱,也都有失败者。
但不要你自以为自己在追趋势,结果根本看不懂趋势;你以为你在投公司,结果连公司名字背后的人都不了解。你的判断标准,可能只是“有人说会涨”或“看起来很热闹”。
最后亏了,还会说一句:“唉,我运气不好。”
所以我常常提醒我自己,你不是在炒股,你是在选合伙人。你在选队友,你要投票给谁,信任谁,让谁帮你赚钱。这个“谁”,可能是一家好公司,也可能是一个根本没打算替你赚钱的庄家。
选错了,别怪别人,因为那一票,是你自己投下的。就当在投资旅途中上了一课,但也请放心,你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