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财务生涯之五十而知天命/规划财富
这一期会写得特别顺心如意。说的是人生并非顺风顺水,而真的是步入五十大关而那种“说的就是我”的心情。
在之前,我是每做一件事就先考量当中的利与弊,得与失还有投入多少资源等等现实问题。
现在的思维就是只管做,然后就“望天打挂”地在等“榴槤跌”。
小故事大道理:
太太问老公为什么最近放工后就待在家,把她的生活规律打乱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陈先生淡淡回礼了一句:家里有我想要的。外面给不了的东西。
心灵对话:
A:最近不要再叫我外出。
B:转“死性”?
A:享受家庭生活。
B:真的是“五十知天命”。
理解内心3问题
人生是否要到了五十岁的分水岭,才会想到“踏踏实实”地过人生?
还是要为了不远的将来就要到达的退休,再努力苦干多几年?还是听天由命,随遇而安地等待?
或许我们需要理解内心的声音,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我要:
●保持现状
●突破现状
●改变将来

理财规划六部曲:
五十知天命给我的提醒,就是无论是雨天还是艳阳天,我不能决定。但是,我可以把心情调整来迎合人生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
如果觉得冷,就为“心情”加上外套。如果想动起来,就把源源不绝的精力消耗在美丽的夏天。
总而言之,我们还是“武装”好自己(财务能力)来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无论结果如何,我就是有备而来!
1. 目标评估
我常听到人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也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我个人是抱着做我想做,做我能做,努力不懈地完成梦想。不想有太多情绪和声音,只为了完成许多人期待和那些渴望的眼神,一步一脚印慢慢有序的完成目标。
2. 数据收集
要达成目标,取决于我们想要的东西还有当下的心情。有时候我们想安分守己,就会不太进取。但是当我们十分渴望达成和得到某些实体时,就会表现的随心了。
那如何分辨“随遇而安”和“随心所欲”,就等于我们到底要得到什么样的财务数据。毕竟这时候是最花费力气和精神的时刻。
3. 资料评估
来到了这一步就是“千兵易得,一将难求”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准确和精准的财务决定,这也是取决于最新和准确的资讯。
时间和时机的掌握尤其重要,不同的资料在不同的时机、时间、人物和地点都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所以常有人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4. 建立可行计划
计划可以随时产生,也可以用很长时间准备。偏偏有些朋友就是不相信计划的重要性。还时常对人说,不用计划,毕竟每次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是的,有些能力很强的朋友,通常不需要计划也能完成工作。但是要强调的是普通和平时一般的工作,当要面对新的挑战的时候,就显得一筹莫展。
虽然我们不能随时可以准备一套100%的计划,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从还没有准备好开始的。好像最近看到一部西片:A WORSE PLAN BETTER THAN NO PLAN.
5. 计划执行
让对的人,做对的事。我们的计划要交给准备好的“人”。如果是财务规划,就交由有执照的财务规划师。如果是合同、买卖就交给律师等等。对的人做事,就为了无后顾之忧。
6. 计划回顾
当然,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不断改善地规划来迎合不断加强的挑战。只要调整好心情随时迎接不同的环境变化,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执行财务计划。
人不经历苦难,是不会坚持要做出改变,尤其是来到50岁的时候的我们,更加坚信生活给我们的磨练,就是老天给与每个人的功课。它是为了大家可以修好人生的课,从中得到人生智慧。
总结:
坦白说,当我完成这一篇文章时,心情是五味杂陈还有起伏不定的心跳。这是最近烦心事特多,让生活过的不是滋味。不过,当我从新阅读第二遍时,我就有所得了。
道理就在现在的我还有机会“从来”和“埋怨”的时候,其实就是老天又在给了我一次反省的机会,就是告诉我要活在当下,生命没有重来。你感悟了吗?
自嘲“社畜”或“牛马” 打工族该追求什么?

薪资待遇和灵活的工作模式是大多数上班族选择工作的最核心考量因素。(取自Elements Envato)
【2025年特备·职场新势力】下篇
报道|陈艾薇
照片|受访者提供
在几年间目睹了疫情冲击、行业剧变、猝死危机以及裁员困境等一系列职场波折后,打工族开始重新审视工作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反思: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答案或许早已显现——在如此不景气的环境下,“金钱”才是王道。
继“社畜”这一标签之后,打工族现又以“牛马”一词自嘲,暗示着日复一日的疯狂加班、无休止的任务和被上级随意指使却无力反抗的境遇。
在打工族甘心“当牛做马”的背后,维持生计和经济压力常常是最直接的驱动力。但这也同时成为打工族对工作心生不满的主要根源。
薪资追不上时代
大马招聘平台JobStreet by SEEK调查显示,捉襟见肘的收入是构成上班族对工作不满的核心原因,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5%)明确表示自己之所以对工作感到不快乐,主要归咎于对薪资待遇不满意,比例远远高于对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等问题的关注。
这也意味着在当今物价飞涨、各行各业发展趋近饱和以致前景茫茫的时代,打工族无不承受着源于生活、经济与职场的多重压力打击,从而让薪资待遇逐渐成为大多数上班族在职业选择中的最核心考量因素。
目前在新加坡从事采购供应链管理工作的王佳慧说,当初放弃在国内的工作,选择越堤讨生活的理由简单而直接——兑换率差距可以帮她存下更多钱。

王佳慧(受访者提供)
财务负担影响生活品质
王佳慧曾经在国内工作过一段时间,累计的积蓄并不多,难以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意识到,若继续留在国内打拼,财务上的负担将越来越重,生活品质也会受到影响。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做出了远赴新加坡工作的决定。
“在大马工作存钱较难。我也想过要回马,但是财务负担随着年纪增长变沉重,在新加坡工作才能减轻我的生活开销。这也导致我回乡要付出的‘成本’也变高了。”

甄鹏量(受访者提供)
薪资比工作内容重要
今年23岁,甫大学毕业的甄鹏量目前在公共关系领域就业,对他而言,薪资待遇和工作内容同等重要,但如果非要选择,薪资会稍微更重要一些。
“我认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来决定。如果经济状况允许,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但薪资不高的工作,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经济压力较大,例如需要偿还贷款、支付生活开销,那薪资更高的工作可能是更实际的选择。”
在追求高收入的背景下,有些人为了高薪不得不妥协,屈从于那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工作。面对这样的现实,甄鹏量认为,虽然收入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同样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可以尝试调整心态,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和自主感。通过发掘工作中的小确幸,比如有贵人相助或争取兼职的机会,逐步培养对工作的热忱。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也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升职是为了加薪
在现代职场中,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在这一过程中,“升职” 无疑是职业成长中自然的一步,它不仅代表职位的提升,更是对个人能力、经验和成就的认可。
但当前许多打工族争取升职的最终目标,往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伴随身居高位而来的权力与自主权,更是为了显著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就如王佳慧坦言,她自身对升职并不向往,争取升职全然是出于对薪资增长的追求。
“我没什么野心,对晋升机会没什么要求。就算有也是因为升职所能带来的薪资增长比一般年度评估来得高。”
甄鹏量也认为升职与加薪息息相关,因为职位提升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自然应该有相应的薪资增长作为回报。
但他亦不排除现实与期望可能会出现落差,升职后薪资没有一并提高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
“我认为在面对晋升机会时,应先巩固自己的基础、积累管理经验,成为公司某一领域的核心人物。这不仅能更好地承担更高职位的责任,也会拥有更多的谈判资本。”

尼古拉斯蓝(受访者提供)
雇主满足期望留人才
自从疫情加速了居家办公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年轻员工开始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此,除了令人满意的薪资水平,办公时间的灵活度,也是打工族筛选工作时,另一项最为关注的核心因素,甚至逐渐成为衡量工作环境优劣的重要尺度。
JobStreet by SEEK代董事经理尼古拉斯蓝(Nicholas Lam)指出,公司在《2024 年招聘、薪酬和福利报告》中的调查发现,雇主也逐渐意识到这种转变,并已着手推出各种措施来满足打工族不断变化的期望。
弹性工作安排
其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弹性的工作安排变得更普遍,如每周仅4天的工作日或周五半天制等,这种弹性作业的采纳率增加了9%。除灵活性外,雇主还通过纳入娱乐和健身设施(+10%)、增加团建活动(+11%)以及提供热线和咨询等雇员援助计划(+9%)来改善工作环境。
尼古拉斯指出:“对于希望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才的公司而言,审视并调整以灵活性和工作与生活平衡为优先的政策,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涉及对雇员予以‘理解’和‘支持’的企业文化,还需落实具体的福利措施,如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和提供心理健康资源。
“那些在这一领域积极作为的雇主,不仅能够满足年轻员工的核心需求,更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起富有前瞻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庄国辉(受访者提供)
提高技能增收入
“开源节流”是增加储蓄、实现财务自由的核心路径。通过不断拓展收入渠道、投资以增加被动收入,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开支、精打细算,能够有效增加储蓄水平。然而,理想容易,现实却充满挑战。在日常开销倍增、收入有限的困境中,打工族要在纷繁的生活压力中找到存钱的空间,并非易事。
资深理财师庄国辉博士指出,虽然在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存钱和经由投资创造被动收入的确充满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目标无法实现。
众所周知,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进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始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途径。
就如庄国辉所说:“如果当前的工作收入不高,或许可以考虑通过进修学习或发展副业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进修增强专业素养
进修不仅能增强个人的专业素养,还能拓宽职业发展的视野,不仅能增加额外的收入,还能锻炼自身的多项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才能够逐步打破收入的瓶颈。
然而,庄国辉也特别提醒广大打工族,增收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淀和耐心的等待。
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职业发展,也同样适用于投资理财。对于想通过投资来创造被动收入的人来说,在选择任何投资项目之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功课,深入了解相关的市场和风险,保持谨慎和理性。
庄国辉提醒,切勿贪图一时的高回报,而忽视潜在的风险,避免陷入不明智的投资陷阱,以免得不偿失,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管是争取升职加薪,还是想借由投资创收,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才是正确的心态。”
打工族理财6部曲
现代人难以存钱的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存钱”这一目标一直停留在一个模糊而空泛的概念之上,未曾被赋予具体的行动计划或明确的方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景。
庄国辉通过理财6部曲,为打工族提供了制定2025年理财策略的实用指南,以便在新的一年里更有效地管理财务。这6个步骤包括:设定清晰的财务目标、深入研究多种储蓄方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制定并执行储蓄计划、定期评估进展并调整策略,从而确保个人及家庭财务的稳步增长。
其中,第一步至关重要。设定目标时,打工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深思熟虑:一是如何积累财富,着眼于长期的财务增长;二是如何消除财务忧虑,通过实际行动减轻短期的财务压力。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为理财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步是整个理财规划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可以从两个重要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一是积累财富,二是消除财务忧虑。
庄国辉说:“赚钱是目标,花钱是目的。”
明确“需要存多少钱”
积累财富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物质保障,更是在不得不花钱的时候为个人与家庭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而消除财务忧虑,则需要从“生、老、病、死”4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我们不仅要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养老、突发事件以及未来可能的风险做好充足的财务准备,也要保证在任何困难时刻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你从“想要存钱”到明确自己“需要存多少钱”,后续的理财规划就有更清晰的方向。接下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储蓄目标和实现路径,整个理财计划也变得更加具体可行。
那么,存多少钱才算足够呢?以当前的生活标准来衡量,退休后每年所需的可用资金应至少为在职期间年收入的60%。举例来说,若在职时的年收入为10万令吉,那么退休后的理想年收入应至少为6万令吉,才能确保在退休后维持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