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企业真有ESG责任?/黄锦荣

为了给工商管理硕士班备课,在回顾管理经济学纲要的过程中,难免思索经济学原理对当下企业管理的实用性。

关于企业本质的经济推导,首要原则乃视盈利最大化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企业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最大功能,就是选择一条得以优化有限资源使用的途径来最大化盈利或最小化成本。

盈利最大化的结果,将是物尽其用、各得其所,以私利为出发点,换来成就公益的市场状态。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已故自由学派经济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于1970年9月13日在《纽约时报》刊登的那一篇开创性文章就说得很直白,在遵守其社会基本规则(包括法律和道德习惯)的前提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

至于社会义务如社区参与、消除歧视和环境保护,那是个人而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一种政治价值判断,某群体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底线,对其他群体而言也许荒谬异常,所谓的社会责任,因此就离不开政治正确。

要求企业以牺牲公司利润为代价,而扛上的“社会责任”,无异于允许政治之手,对市场机制的隐形干预,伤害自由社会及市场经济。

已故代理经济学的鼻祖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麦克林(William Meckling),在1976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更是完全颠覆了当时候管理资本主义针对所有权和管理层切割的倡议。

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当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员的利益出现错配,企业根本就很难纯粹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解决利益错配的方式,就是以经理人员股票认购权作为管理层的主要奖励方式。

就是此等经济理论基础,开启了股东资本主义(shareholder capitalism)的时代,以最大化企业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为企业目的。

如今我们所熟悉的员工股权奖掖、债务融资并购、金色降落伞等经营概念,都离不开股东权益至上的理念。执掌通用电气20年、创造通用电气金融帝国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就是股东资本主义的佼佼者。

物极必反

然而,物极必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股东资本主义的神话。

金融机构大股东及债权人和平常投资者在危机解救中的差异对待、管理层权贵和一般打工族在权益上的两极化、财富分配严重不均等经济现象,让人无法漠视股东资本主义的缺陷。

2013年通用电气帝国正式瓦解,象征着股东资本主义的陨落。同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出版《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畅销全球,为后来冒起的利害关系人资本主义(Stakeholder Capitalism)铺垫实证基础。

两年后,联合国推出永续发展目标(SDGs),其中包含了17项目标及169项细项目标,为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及公平监管(ESG)等口号,提供了可衡量指标,铺天盖地的推展促使企业不得不考量更具包容性的治理企图。

终于,在2019年,一个由美国规模最大的企业CEO所组成的团体在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上,宣布放弃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首要目标的管理原则,股东权益将不再优先于其他利害关系人,如客户、员工、供应商、环境和公司所在的社区。

最具代表性的出师表,莫过于管理全球超过10兆美元(约4.1兆令吉)资产的贝莱德CEO劳伦斯.芬克(Larry Fink)那篇2019年致投资者函,文中阐述企业目的与利润的双向联系,即利润可有效地服务利害关系人的同时,目的可以团结管理层、员工和社区,营造有利于决策的企业文化,为股东的永续回酬打好基石。

有趣的是,有关于ESG的实践方才兴起,热情却出现退潮疑云。贝莱德和其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在最近的投资年里,大幅度减少与ESG相关的投资建议,甚至拒绝使用“ESG investing”一词。

退潮固然和美国保守与觉醒政治的抗衡有关,却也敲响第一个警钟,到底企业该扛上什么样的ESG责任。

回看大马,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至今还是口号多余行动。即便是资源最丰富的上市公司,如今仅有约18%受到ESG风险评级,工业指数股的比例最低,仅有9%。

千里之行

除了因为大马企业管理一向属于回应式而非主动求变或预防式的,并视管理变革为成本而非商业战略以外,滞后的原因也在于对ESG责任的认知出现了误差。

所谓的ESG责任,对很多企业而言,就是接受ESG风险评级,但评级在意的是ESG对企业财务所带来的实质风险及企业应对的方式,关心的终究还是股东利益,并非评估企业活动如何实质性影响利害关系人。

如此看来,大马企业距离芬克所谓的“目的与利润”的“双重实质性”权衡还远着呢。

然而,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并不困难。

只要重新诠释利润,视提供价值而非欺诈客户为收入来源,以考量效率和外部性而非压榨员工薪酬为有效成本概念,即便企业仍旧以股东利润为经营目的,社会也将附带得益,毕竟亚当斯密所关心的道德情操和私利并不互相排斥。

反应

 

财经新闻

调查:仅20%意识到风险 八成马企难应对极端气候

(吉隆坡22日讯)调查显示,全球企业对气候风险的认识和应对准备严重不足,仅有20%的受访企业意识到他们所营运中的气候相关风险,这尤其在依赖复杂供应链的大马企业,缺乏有效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将导致供应链中断,严重影响生产和运营。

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发布《迎接风暴:构建应对气候中断的韧性》显示,全球企业对气候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准备严重不足,我国作为气候灾害高风险地区,企业界更有需要采取措施,以加强应对多变气候的韧性。

报告说,只有17%的企业演练应对重大中断的预案,而25%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机制来增强韧性,同时只有37%的企业计划增加韧性建设的支出,反映出企业对气候韧性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期投资的意愿。

报告作者,同时也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永续发展负责人的埃米琳斯凯尔顿表示,西班牙近期的大洪灾和全球日益频繁的飓风,是气候变化非遥远威胁的惨痛提醒,它正在重新塑造人类的生活和社区。

“必须将气候适应视为优先事项,不仅是为了保障自身营运,更是为了保护那些面临风险的人员和地区。气温上升、更强烈的降雨以及海平面上升的证据都表明,是时候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构建韧性,并减少进一步的危害。”

“日益加剧的环境威胁迫切需要全面的应对措施。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气候适应计划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当前正是各企业果断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未来并支持所服务社区的关键时刻。”

她指出,报告发现为大马提供了重要启示,特别是在我国频繁经历季节性洪水、山体滑坡及极端高温等气候灾害的背景下。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企业不可忽视气候风险对远程工作团队的影响。为增强韧性,前瞻性的企业应主动支持远程工作者,例如提供电力备援和健康监测等措施,以应对日益不可预测的气候挑战。”

缺基建中断应急方案

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亚太区高级政策经理沙拉夫马丁认为,企业有必要意识到,他们在气候中断中适应和繁荣的能力,将决定其生存能力及所处社区的福祉。

通过上述报告,我国企业能主动保护其业务,并为永续未来作出贡献。”

此外,大马的企业界也缺乏对关键基础设施(如电力、交通)中断的应急预案,但实际上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这是非常重要的。

报告指出,仅有少数企业能有效识别和应对气候风险,大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韧性建设机制。 

报告说,财务总监及团队在推动风险导向规划和永续商业计划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倡导排放目标和转型计划的透明度,可为减少碳足迹和实现净零目标提供关键支持。

“对于大马企业而言,这是重要的,特别是在遵循永续金融工具和监管要求方面。借助全球最佳实践,大马的财务团队有望在推动公平、包容和气候适应的未来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