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企业须做好升息准备/白文春

大马今年2月通货膨胀按年增长0.1%,这是11个月来首见,主因是国内燃油零售价格伴随国际油价走高。

事实上,政府今年2月10日为RON95燃油零售价格设定2令吉5仙的顶价后,RON95售价随后已连续多个星期处于顶价水平。政府此举料将协助抑制国内燃油价格扬升带来的通胀压力。

如果不把燃油价格纳入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计算中,那么,我国今年2月通胀率是按年增长0.4%,相对1月份是按年增长0.5%。在这之前,大马去年11及12月连续两个月通货紧缩。

这意味着,国内商品与服务价格今年首2个月已开始攀升,但涨势温和。

国家银行在日前公布的最新年报中预估,大马今年通胀率介于2.5至4%,相较于去年通缩1.2%。这显示,国行确信通胀今年将卷土重来,但如此大的通胀率预估区间,却显示国行也不确定通胀力道会有多强?

无论如何,国行预期国内通胀率扬升只是短暂现象,并预料将于今年第二季飙升至约5%顶峰,接着于下半年回缓。

我认同国行对通胀的看法,而基于我预期接下来国内消费需求只是缓慢增长,通胀率在步入明年之前的增速不会太快。

因此,在去年7月最后一次降息,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至1.75%的记录新低后,我预估国行今年杪之前会按兵不动,维持利率不变。

供应面驱动

大马的通胀压力大部分料将是供应面驱动,归咎于进口通胀及冠病疫情造成的供应链瓶颈,以及原产品价格上扬所致。因此,相较于需求推动的通胀,供应面推动的通胀比较不那么令人担心。

至于其他国家,泰国今年首季仍受困于通缩,印尼和新加坡通胀则分别按年增长1.4%及0.5%。只有菲律宾通胀率偏高,去年末季按年增长3.1%后,今年首季进一步攀高至4.5%。

与此同时,中国和日本仍处于通缩情况,欧元区今年首两个月通胀率则低于1%。美国个人消费核心通胀率,一个美联储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则于过去8个月徘徊于按年增长1.3至1.5%区间,情况并不太令美联储担忧。

宽松政策短期料不变

尽管今年首季全球通胀看似温和,但我相信,从次季开始,它将进一步攀升,情况会持续到下半年。

然而,我不认为这会敲响各国央行的警钟,因此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改弦易辙,从现有的宽松货币政策,改为银根紧缩政策。

不管怎样,我认为企业和商家们还是要开始做好风险管理上的准备,因为各国央行可能于明年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改为升息来抵御通胀。

另一方面,国行在年报发布会上出面澄清其印制钞票计划。国行指它购买政府债券,主要是要管控银行系统的游资及为重购活动建立库存,这和发达经济体印制钞票,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进一步支撑经济活动大不同。

冀不受政客影响

我希望国行的计划不会受到政客的影响。毕竟,政客或不了解印制新钞的严重后果。

诚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到,像委内瑞拉这样拥有丰富石油蕴藏量的产油国,曾因印制钞票刺激经济,结果反而引发严重的通胀,导致更大的经济危机。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糟糕通胀数字恐成贺锦丽致命伤

(纽约31日讯)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搭档万斯胜选,让执政的民主党感到芒刺在背的通胀会是最大功臣,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经济与通胀是美国选民最关切的议题。

拜登政府拿出亮丽的经济成长与华尔街天价资产数字,惟仍无法取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

过去3年,美国选民最在乎的不是美军仓促撤出阿富汗、俄乌战争或中东战火等国际事务,更不是英伟达(Nvidia)股价奇迹式成长,而是影响选民迫在眉睫的高物价与高房价。

距离投票前最后一次官方公布的通膨数字、美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去年同期相较年增2.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略增至3.3%,但相较于上个月,通胀已处于停滞与回温状态,官方透过利率政策等手段降低物价的努力短期已难有效果。

《华尔街日报》统计,特朗普执政4年,通胀总计为7.8%,拜登政府当家至今高达20%。这是拜登与贺锦丽政府的执政致命伤。

经济成长方面,拜登挟着疫情后高度反弹,表现优于特朗普,执政至今年均成长3.2%,总成长为11.8%,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特朗普执政前3年为2.8%,疫情期间大幅下滑导致在位4年年均成长为1.8%,总成长为7.8%。

这些数字对选举影响极大,两阵营都寻找有利的解释。

不过除非失业率上升或经济走向衰退趋势明显,美国物价与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极低,选民在投票前很难感受到物价改善。特朗普从8月起拿着牛奶与食物诉求生活恐惧,贺锦丽主打中产阶级减税与房屋补贴。

无疑的在各项民调中,超过7成美国民众将经济与通膨列为投票意向关键因素,导致两阵营都无视财政纪律大开选举支票,舆论无分立场都质疑“钱从哪里来”,但摇摆州关键未决选民最终还是会依据个人生活感受投票。

疫情期间美国引领全球降息救经济,美国经济无需软着落,但房地产与股市未见缩水,一年来的高利息与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高能源及原物料价格,导致物价连番大幅上扬,美国通膨数字选前虽已控制,但民众日常生活所需支出未见降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