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流程产生价值/陈绣茗
近期有幸能参与由一本地商会组织推办的女企业家协助计划,为她们提供一堂分享关于营运与作业程序的概念。
从各位参与者自身的故事分享中,几乎大家都以为,设定作业程序是可以解决人才的问题。实际上,只对了一半。
拟定一套完整的作业程序,确实可以吸引人才加入公司,因为拥有一套标准的作业程序,可以让员工感觉公司的运作很有系统,有规模、有规划或有潜能。
找到对的人
但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并不能担保可以找到要找的人才,那是需要针对所谓“人才”进行规划,才能准确的找到要找的人。
过去文章中,有多次分享如何找到要找的人,读者若有兴趣可以翻阅过去的文章。
一套完整的作业程序,又是如何与今日的主题扯上关系?
众所皆知,交易的概念不难理解,就是一方有服务/产品要卖,另一方有服务/产品要买,买卖价格与条件互相吻合既可成交。
成交的关键,就在于“价值”是否在“价格”(产品/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好处)之上。
从这个概念上再衍生,要促使成交就是让购买者对己方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价值”有所认知或体会。从此再衍生,既然要让购买者有所认知或体会,就势必需将顾客能认知的“价值”或需求纳入营运流程的考虑中。
缩短以上的三道思考程序,举一个例子,一个新品牌的饮料要让大众知道饮料是否好喝,就是提供免费试喝。
但“价值”的产生就只有这样?这么单纯吗?其实不然。
借管理学家波特价值链(Value Chain)来说明,一个企业所提供的价值,是透过企业整体运作而得,并非仅仅产品而已。
波特价值链(Value Chain)有如下图,有兴趣了解细节可以上网搜寻。
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
从图中显示,企业活动分为主要活动与辅助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后的产出,就是产品/服务的价值,进而拟定销售的价格再决定利润。以上所有的功能,都可以产生价值。
从主要活动中产生价值不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提升材料质量(内政后勤),别人用B级,我用A级。
过去在一家提供自助餐的企业规划中,就使用这么一招协助他们提升价格,我们按成本计算,其实提升从B至A也不过加那么一点点成本,却可以换来更多的利润。
那要从辅助活动中产生价值又可以如何?举一个我最爱的例子,一瓶可口可乐的身价。
一瓶可口可乐在普通零售店卖1.5令吉,在便利店卖2.0令吉,在普通咖啡店卖约2.5令吉,在咖啡厅卖7令吉,在高级餐厅卖10令吉,在酒店餐厅卖15令吉。
中间差的是什么,原因在哪里?答对了,就是环境有别(环境属企业基础设施)——酒店提供舒适优美的环境,提供视觉听觉宽而大整体感官上的舒适;高级餐厅提供高级的设施;咖啡厅提供舒服卫生的环境。普通咖啡店的环境就别提了,就是一个吃饭的地方而已。
再者,服务人员有别(服务人员属人力资源管理)——便利店要顾客DIY,可说是无服务可言;普通咖啡店基本上提供下单服务送饮料到眼前而已;高级餐厅与咖啡厅提供有礼貌有笑容的服务员;酒店提供服务训练有素的服务员,用拖盘拿到跟前。
再看服务方法(技术面)—— 普通咖啡店就给你一个塑料杯加冰块,至于卫生或否就看个人接受程度了;咖啡厅给你一个漂亮的玻璃杯加上方块整齐的冰块;酒店不但使用漂亮的高脚杯,还帮你倒了那一罐可乐加上一片柠檬,很可能还附上一片巧克力饼干。
相辅相成
同样的可乐,经过添加价值身价就不同了。差异化,其实就是仔细审核内部整体的作业流程,在流程上添加企业认为想要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并认同成交,主要还是可以让企业的目标顾客群认同便达到目的了。
价值链上所有活动设计,都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单一方面做得很好就行了,还要看其他的方面是否搭得上。
例如到酒店喝一瓶可乐,却遇到一个训练不佳的服务员,这杯可乐的价值马上就被打折扣了。
有如木桶定律概念,木桶的水位仅会到达最短的木条位置,绝不会更高。
不仅自由 还要公平!/胡逸山博士

马来西亚被美国特朗普政府列入所谓的“肮脏十五国”行列里,即在特朗普眼中所谓在贸易方面尤其让美国“吃亏”的国度或经济体,在特朗普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时所用的展示板中可是排在第一张的,还被特朗普以接近惊叹的口吻报出国名。
因此大马被美方施以24%的对等关税。不过,在后来特朗普暂时豁免针对大多数国度的高昂对等关税(而只抽取一律的10%关税)凡90天时,幸好大马也名列其中。
其实,假如特朗普有更为细心观察国际贸易形势时,对于大马不应是有如此的惊叹的。因为大马不是一个普通最落后小国,而是贸易量方面在世界排名25,算是名列前茅的外向型经济体。而类似的领先的贸易型经济体,无不被他的政府列入“肮脏”行列的。
理念不新颖
这里我要表达的讯息是,“肮脏”这字眼固然刺耳,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值得引以自豪的。因为大多与本地同时独立建国的亚非拉国家,一直到当下也还是在社会经济方面别说展翅腾飞了,而根本就是在挣扎求存。
这几年因为工作需要,到了好几个此类的国度去,亲身体验了当地的民生条件,用“肮脏”来形容当地的卫生条件那才是名副其实。所以回来的感受真的是要某种程度的知足,幸好是生在大马而非当地。
无论如何,看来美国这一轮的超高关税,应该不是最终要抽那么高的关税,而是要逼使其他国家赶快来与美国进行新的贸易谈判的一种高压手段,以尽早削减在特朗普眼中所谓的对美国的贸易不公平。
的确,美国贸易官员们当下都纷纷强调,这世上不止要有自由贸易,而是要有自由而且公平的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公平贸易这个理念其实也不新颖,而是已经通用了多年,但起初主要是被具有社会民主理念的左派微观地拿来形容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剥削劳工权益、让主要生产地的社区有所裨益、没有过度损害大自然等,后来却也被一些右派商家拿来促销或(有理据地)卖贵彼等的商品了。
观念大转移
例如有时购物,就会看到某种产品的标签上,注明该种产品是所谓的通过“公平贸易”的方式来制造的,通常价格会比较贵,愿者上钩。
此类产品从咖啡等食品到成衣等商品都有,而在越来越多消费者们自认热爱大自然、关心遥远的劳工或佃农的权益等的当下,愿意上钩而讨更多的钱出来购买者可也不少。
而当下不折不扣的大右派特朗普就更老实不客气了,索性来个观念大转移,把“公平贸易”从微观转换成宏观的理念,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量要平衡、关税要对等、非关税壁垒不应被实施等,而不只是之前左派所关心的社会经济课题了。
所以在未来的至少一段日子里,在美国的强势要求下,看来世上大多国家要谈的,可不止是自贸协定,而是自公贸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