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你到底有几斤几两?/规划财富

有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值多少。甚至在吵架的时候,常听到一句骂人的话:你根本一文不值。那么,我们真的无法计算自己的价值吗?可以的,我们可以从资产表找出答案。以后当我们被问到“你到底有几多斤两”,我们就会答我们值几斤几两。

让我们先从理财小故事,来引导这个话题。

理财小故事:

重大财务决定:买房

陈先生在周日舒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太太这时候走过来说:反正闲着也是无事,不如去商城看看。

陈先生本想开口说不,突然想起才在冷战中走出来,不宜再生“战事”,快口答应。

就在快抵达商城时,经过一个公寓施工单位,正在做展销,太太说不如先看看。本来陈先生就不太愿意有事无事地逛商场,倒不如看看也好,就答应了。

以下是陈先生与太太正参观新公寓的示范单位的谈话:

太太:我很喜欢这单位,不如买下来吧。

丈夫:我要想一想。

太太:不用想了,反正钱放在户头也是闲着。

丈夫:我觉得我们还不够“斤两”,喜欢就买。

怎样才算有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不能下财务决定的时候,通常都会觉得还没有能力。那到底要怎样做计算呢?因为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机会就会流失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出现以下三个情况,就先理解然后再探讨“自身价值”。

●自身财务状况不明

●投资目标不明确

●咨询太少以致不能做出 对的决定。

了解自身财务状况

陈先生的难处,是他认为买房是一项会影响财务深远的决定,所以一定要从长计议,不能当下立刻做决定。

但是,陈太太可能就不认同,她说:如果是好的财务决定就应该快刀斩乱麻,才能取得先机。

听了好像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办才好?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取决于您现今的财务状况和未来所做的预算。

准备好现金流表和清楚知道现金来自哪里。

第二步就是要知道“钱去了哪里”。

投资目标明确

目标设定是很重要的,因为财务目标大多牵涉到回酬、风险、时间、项目等。尤其这是理财步骤的重要第一步,也是要做决定时的考量。

从个案中,可以了解的是,买房不在陈先生的重要考量里或者是有考虑,但是缺乏计划和规划。

如果目标不明确,那是很难当下就可以做出这么重大的财务决定。所以,陈先生一时只能支吾以对,迟迟无法回答。

多咨询避免仓促决定

买房子对与许多人来说,是重大的财务决定,长远的财务负担与责任,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可以解析为,财务决定可分优先顺序。重要和价值高的,要高度思考,而琐碎的东西,就一般会随习惯而定(因人而异)。

陈先生视买房为重要决定,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所以当时在咨询有限的情况下,陈先生不会也不能仓促决定。

如何应对?

选择(1):用现金购买

陈先生的财务状况是有充裕的现金在银行,也能以现金购买房子。陈先生所顾虑的是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公寓,如果出现了突发事件,会造成现金流危机。这是典型的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选择(2):向银行借贷

那陈先生可以借贷来买房子,而且房子还会升值。陈先生也不是没有想过用借来的钱来赚钱,心里也会想这该多好呀,但是陈先生不懂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财务考量因素

可以善用我们对现金流与资产债务表的理解,再加上财务比例,就可以轻易为我们的财务带出指引。

银行考量房贷的财务比率 :债务对收入比率

●反映出每月贷款偿还总额,占每月总收入的比重

●债务对收入比率=每月贷款偿还总额/每月总收入

●每月偿还的所有贷款与信用卡债总额,不应该超过你每月总收入的40%比重

解析债务对收入比率

陈先生的每月总收入是RM3,800。每月包括房屋贷款、汽车贷款,以及信用卡债在内,总债务偿还总额是RM2,128。

债务对收入比率

= 每月贷款偿还总额/每月总收入

= 2,128/3,800 X100%

= 56%

总结:

我们要如何找出自己的“经济价值”,比告诉别人我们有几斤几两来的更重要。

这样我们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加上一套踏实的理财规划,时刻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

这时候,我们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多么自由自在!”

这时候的你,在别人眼中就是那么“财大气粗”,“斤两十足的富人了。”

 

 
 

 

反应

 

名家专栏

企业上市后常见挑战/程志彬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越来越多企业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期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拓展业务。

然而,上市并非终点,而是企业进入公众市场的起点。如何在上市后保持稳健增长,避免业绩下滑,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许多企业在上市初期交出了亮眼的财报,但随后却因盈利能力下降、市场信心动摇,导致股价承压甚至业绩滑坡。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内部管理、盈利模式和市场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财务管理体系不足:上市后,财务透明度和资金管理要求提高,若现金流管理不善,可能影响企业运营及投资者信心。

●市场环境变化:经济周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可能冲击企业盈利能力。

●监管结构适应性不足:家族企业或中小企业转型为公众公司,需要建立更透明、规范的监管体系,否则可能面临合规和管理挑战。

如何确保长期稳定增长?

要在上市后保持稳健增长,企业必须在商业模式、财务管理、公司监管和投资者沟通等方面做出全面调整,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并建立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关系。

1. 建立永续盈利模式

上市企业必须具备长期增长能力,而非仅依赖短期市场红利或一次性业务。因此,企业应:

●拓展产品线、开发新市场,减少对单一业务或客户的依赖。

●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品牌价值。

●优化成本结构,合理控制支出,提高运营效率,确保利润的稳定增长。

2. 强化财务管理,优化资本运作

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对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预算管理:制定清晰的财务规划,确保资金合理配置,避免因资本使用不当影响企业运作。

●优化现金流管理:确保充足的流动资金,以应对市场波动和突发状况。

●合理利用融资工具:通过债券、再融资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完善公司监管,提升市场信任

作为公众公司,企业需要符合更高的合规标准,并向市场证明自身监管能力。关键举措包括:

●董事会架构:引入独立董事,提高公司决策透明度。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确保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信息透明,增强市场信任。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控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稳健,避免合规风险。

4. 透明市场沟通,管理投资者预期

良好的市场沟通,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波动。企业应:

●定期召开投资者会议,向股东和分析师介绍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回答市场关切的问题。

●确保信息披露清晰透明,让市场能够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市场波动。

●设定合理的派息政策,增强股东回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长期信任。

IPO只是起点

全球市场上不乏成功企业在IPO后,通过优化业务模式、强化公司监管,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企业若能在上市后积极调整战略、提升管理水平,便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

因此,IPO只是起点,长期竞争力才是关键。

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赛道起点。真正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步的企业,不仅要关注短期的业绩表现,更要具备应对挑战、优化管理、持续增长的能力。

唯有建立稳固的盈利模式、优化内部管理、完善公司监管,并与市场保持良好沟通,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中长期生存,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