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收益率飙涨意味着什么?/黄锦荣
自去年八月触底以后,美债收益率就升涨了100个基点,于上周达到1.54%。
虽然这样的利率仍处于二战以后的最低水平,但持续了半年多的涨势,在美国总统拜登欲通过1.9兆美元(约7.7兆令吉)的“美国纾困方案”背景下,特别引起市场的关注。
皆因自由派经济学家针对1.9兆美元的方案,相对于经济复苏所需是否太大,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展开了剧烈的争辩,而持续攀升的美债收益率恰好反映市场对于通膨升高的预期。
美国参议院刚通过的以举债融资的“纾困方案”,将大幅度提高安全资产的流量,进一步推升美债收益率。
如果这个现象持续下去,新兴市场债券和美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将不断缩小。
美债既安全又高回酬,在考量了违约风险以后,新兴市场债券的投资吸引力也将递减,其收益率将无可避免地随之上扬,币值相对于美元也会走贬。
而大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似乎正循着这条轨迹前进。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去年七月下滑至2.554%的历史性低水平以后,逐渐回升至今年一月末的2.705%,并在过去的一个月出现了急速攀升的局面,于上周五写下3.29%的水平。

3不利因素威胁
就经济复苏和公共财务管理而言,国债利率的持续性攀升,是一个值得更多关注的现象,原因有三。
第一,这将为企业债券利率带来压力,而递增的借贷成本将打击经济复苏的步伐。
第二,金融市场对通货膨胀率出现了升高的预期,近几个月来油价和基础货币增长率的攀升,更是强化了这个预期。
第三,当长期借贷变得昂贵,政府发短中期债券的诱因会变大,整体债务期限结构会往短中期移去,进而削弱公共债务的稳健性。
当同一个时间内,经济复苏动力放缓、通胀率升高和公共财务的稳健性受到动摇,央行和财政部所面对的三难困局,也许要比抗疫期间振兴经济的决策复杂许多。
货币紧,经济复苏则殆、货币松,通胀率则高;财政紧,经济复苏亦殆、财政松,公共财务稳健却被质疑。
如何采纳一个有利于经济增长、无害于通胀,并有助于重塑公共财务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就变得无比的重要。
除此以外,10年期债券更是出现了交易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的局面,成了折价债券,这有别于仍属于溢价债券的短中期债券,那显示市场对于大马长期偿债能力也开始出现疑虑,税制改革和公共开支巩固也成了未来五年内大马经济必经之路。
德银:关税冲击减持美债 中国客户转向欧债
(纽约19日讯)德意志银行表示,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风暴引发美国资产抛售,中国客户减持美国国债,转向欧洲债券等替代资产。
德意志银行中国宏观及全球新兴市场销售主管陶莉莲(译音)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观察到,中国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降低美元资产的比重,进行多元化配置。”
她指出,中国客户对其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兴趣正在上升。
她表示,就中国企业客户的海外投资而言,欧洲高评级债券、日本国债以及黄金,可能成为替代美债的潜在选项。
近期美元资产持续承压,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令美元资产的避险地位受到质疑。
作为美国国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中国的动向受到广泛关注。本周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他不认为主权国家在抛售美国国债。
陶莉莲表示,一些中国客户认为,当前美债收益率在大幅抛售后变得很有吸引力。但鉴于美国政策愈发不可预测,“他们也非常谨慎,不确定当前是否是抄底良机,还是接住一把‘下落的飞刀’。”
她指出,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开始关注德国国债、西班牙或意大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