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升息降准市场心慌慌/黄锦荣

中美货币政策如今来到了一个分叉路,因面临不同宏观经济处境而开始分道扬镳,政策差异极大可能于明年掀起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债务风暴。

先谈美联储。鲍威尔在去年八月的杰克森霍尔央行年会中宣布,将美联储长期货币政策框架,从2%通胀目标修正为2%平均通胀目标,这个看似没差的通胀目标,却大大地影响了美联储于今年面对通胀的态度。

如果美联储依2%通胀目标行事,货币政策会在通胀低于2%的时候维持宽松,让利息偏低,并透过固定购买政府债券来给金融市场注入资金和压低长期借贷利息。

然而,一旦通胀回升向2%逼近,美联储就要改弦易辙,开始部署收紧货币政策,除非他们以为通胀乃短暂现象。

但是2%平均通胀目标的操作方式却不同,当通胀因经济疲弱而长时间低于2%通胀目标,美联储会容许通胀随后在经济复苏期间回升,即便偏离2%通胀目标,也不改变宽松政策,以加快劳力市场的复原,只要确保平均通胀依旧保持在2%即可。

举个简单的比喻。假设地点X是目的地,而我们原来设定以时速90公里前行,但因为车子发生故障而必须减速,甚至停了下来。

当过了一段时候,车子能重新启动,要是我们依然以不超过时速9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大概得耗上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为了准时到达,一般上我们的反应都是加速,允许车子超速行驶一段路程以后才放慢下来。

这就是2%平均通胀目标的原理,也是为何美联储于今年内没对升高的通胀做出及时反应。

问题来了,超速前进是有风险的,出意外的概率会相应提高,而且超速过久,容易错过目的地,一旦赫然发现目的地就在眼前而紧急刹车时,重心会失衡而翻车,造成连环撞的概率也会骤升。

当下美联储的政策风向已然出现变化,有加快缩表、提前加息之意,本来2023年才会升息的预测,先是调整至明年年末,后来再往前一步调至2022年7月以后,现在则是有可能在明年第二季就开始升息循环,次数还可能超过一次。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

政策刹车如此之急和频密,要稍有不慎,不仅有可能挫败美国经济复苏动力,连带拖慢全球经济复苏,最危险的莫过于引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由于世界各国政府在抗疫期间,不得不大肆举债救援经济,单是2020年,全球公共债务就暴增11兆美元(约46.2兆令吉),占GDP比例更是创下了二战以后的新高,达97%,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也升至三十年新高的63%。

美元利息的急升,将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偿债能力,因美元走强而贬值的货币,也会引发美元债务膨胀,陷发展中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地。

历史洪流从来不缺债务危机之例。拉丁美洲因前美联储主席伏克尔,在1980初执行反通胀政策而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沼;亚洲多国也因美联储在1996年逆转宽松货币政策,而出现金融资金倒流以后,身陷货币巨贬和金融危机的窘境。

这次不一样,全球金融市场乌云密布,因为焦点不是拉丁美洲,而是中国。

中国央行逆市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周前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通过降准来为市场释放更多资金。

在全球谈论通胀和升息之际,中国央行反其道而行降准,那是从侧面证实中国内需经济景气不振的担忧正快速成为现实。

而中国的外债在去年末也达到2.4兆美元(约10.1兆令吉),其中三分之一是美元债务,美国急升息会加剧金融市场对中国债务的担忧,尤其是当近四分之一的美元债务,是由地产发展商所发的。

举美债、赚人民币,如此货币错配不正是引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

如果说美国打喷嚏,全球就会感冒的话,那么中国倒下,全球便会被压伤。

要是双双感冒倒下,全球经济形势该有多严峻?

 

 
 

 

反应

 

国际财经

日本告别负利率时代一周年 银行成赢家苦了消费者

彭博社专栏

在日本采取历史性加息行动约一年之后,该国大型银行的利润飙升至纪录高位,消费者则因物价上涨而被迫勒紧裤腰带,与此同时,借贷成本上升加剧了围绕政府可以如何控制支出的政治斗争。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一年前终结了全球最后的负利率政策及其大规模刺激计划,底气来自年度薪酬协议的创纪录涨幅。这种薪资涨幅表明,消费者能够帮助推动物价和经济上行,支持通胀趋势。

在进行了17年来的首次加息后,日本央行又在短短几个月内加息了两次,为1989年“泡沫经济”顶峰时期以来最快步伐。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本周将按兵不动,之后会再次加息,很可能是在7月。

长期以来,日本央行一直认为,忍痛适应更高的物价,换取薪资、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一个持久循环,是值得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看到了越来越多这个循环开始的迹象,但面对食物涨价的消费者却不相信。

已婚、育有两个孩子的50岁职员Masashi Fujii说:“物价上涨速度仍然比我的工资快得多,而且加息对我的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持续的通胀正在加快日本的变化。企业更愿意将成本的增长转嫁给客户。对未来会更贵的预期促使越来越多散户投资者寻找谋养老钱的新门路,而不是依赖日益微薄的退休金。

对股东更加友好的公司治理,也让习惯于停滞的某些经济部门更加关注利润。

银行是大赢家

目前而言,最大的赢家是银行。贷款利率势将帮助日本三大银行在截至3月的财政年度实现创纪录的利润。在之前不景气的那些年里,它们都削减了成本。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估计,日本加息将在截至本月的一年中为其带来900亿日元(约26.95亿令吉)的额外收益。它说,利率每提高25个百分点,每年就会产生1000亿日元(约30亿了)的额外收益。与此同时,它仍然只向储户支付0.2%的利息。

银行股自去年3月初以来上涨了约29%,而代表大盘的东证指数仅持平。对于投资组合多元化较差的中小银行而言,短期情况没有那么好,因为它们所持债券价值缩水之弊,可能会超过利率上升之利。

由于美国和日本的利差巨大(日本现在利率仍仅为0.5%),原本有望从日本央行加息中获得提振的日元起初继续走弱。在2024年,日本政府最终花了1000亿美元(约4440亿令吉)来支撑本币汇率。

现在,越来越多投资者相信日本可能会进一步加息,并在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担忧下寻找避风港,日元汇率又回到了首次加息前的水平,略低于1美元兑150大关。

不过,日元疲软(约为13年前价值的一半)带来了大量外国游客,提振了酒店、餐饮和零售业。与此同时,其也加快了通胀,因为日本的大部分食品和燃料都依赖进口。

购买力下降

由于购买力下降,居民被迫节衣缩食、买打折商品。日本央行在考虑政策时关注的是核心通胀,但消费者感受到的是4%整体通胀率,包括新鲜食品价格的影响。1月份薪资数据显示,尽管薪水涨了,但实际薪资同比下降了1.8%。4月食品价格还料将进一步上涨。

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实际消费持平,这表明正增长周期尚未完全显现。

日本央行前执行理事门间一夫说,日本央行加息是在伤口上撒盐。他指的是那些背着消费贷款和按揭贷款、已然难以招架通胀的相对低收入人群。

“富人并不太在意物价上涨,而且他们的资产会增长,因为利率上升会带来更高的回报率,这种差距的扩大将是政治不稳定因素。”

在公共广播公司NHK的最新民调中,对首相石破茂这届内阁的支持率下滑8个百分点至36%,调查显示,通胀是选民希望他解决的头几号问题之一。

而对于石破茂来说,夏季大选前的这一局面可不是好事。如果他想让执政党有比去年10月大选时更好的表现,就必须证明,他的少数派政府能为选民做更多事情。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