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发展长江经济带推增长/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在2020年之后全球形势下,中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面对新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挑战,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地缘战略解决方案。

在中国未来整体“向内看”的发展策略调整中,安邦咨询(ANBOUND)的智库学者陈功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长江经济带”的地缘经济价值。

陈功认为,相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环境而言,现在最关键的战略步骤,就是要在高标准环保的基础上,大规模重启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他说,重点推动长江经济带西端的经济发展,沿着长江经济带构建一个东西平衡的经济空间,以此对冲外部环境巨变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平衡中国经济增长,扩大消费空间,拉动消费增长,同时推动并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转型。

经济建设要有建设时序,因为有资源限制的约束。而决定建设时序的,并非仅仅是愿景和蓝图,更重要的是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

现在的中国面临严峻的、非常罕见的地缘政治形势,潜在的危险很大。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地区,也就是东南沿海区域,面临的外部市场压力日趋增大,而且这种外部压力正在转化制度性的压力机制,导致东南沿海的企业生存空间变得日益狭小而且难以回复。

这种情况下,如何拓展中国的消费市场,如何挖掘新的市场空间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政策发力点。

安邦智库近期完成了《对“长江经济带”地缘经济价值的再认识》的政策研究报告,我们认为,如果能顺利解决三峡大坝的“卡脖子”问题,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将会成为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的引领者,成为打开中西部市场的有效抓手,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东西两端的均衡发展。

安邦所做的匡算显示,目前在中国长江经济带的东西两端,GDP增加值的差距在12兆元人民币(约7.5兆令吉)左右,存在明显的“2倍差”现象。

解决地方债务

发展差距也带来了政策空间,一旦中国在长江经济带的东西两端实现了基本的均衡发展,则中国的中西部市场空间将会迸发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不出意外的话,西部市场的空间成熟之后,3年新增GDP增加值几乎相当于现在全国地方债的总规模,这实际上为解决令人头疼的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前景可期。

商机潜能大

根据美国的经验计算,据美国研究,一个由15艘1500吨驳船组成的船队,其载重量相当于2.25列分别由100节车皮组成的火车或870辆大型卡车的载重量,同时内河运输的运费与铁路、公路的运费之比却约为 1∶4∶30,可见内河运输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内河经济带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内河水运体系的建设,在欧洲,整个莱茵河的沿河经济工业和商贸发展区域,就非常繁荣。

美国例子更有说服力,1952-1979 年随着密西西比河整治完毕,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沿线新建和扩建的工业企业就有1万1200家,平均每年新增400余家。

即便是在支流仅有93公里长的俄亥俄河沿线,新建工厂也有37家,平均每2.5公里就有1家企业开工投产。所以,打通长江黄金水道,重在区域经济,重在利用成本的相对优势推动产业的西迁,实现长江经济带东西两端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目标。

在中国发展的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巨变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借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发展长江经济带的西部地区,挖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