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通胀低利率又如何?/黄锦荣
在全球大衰退以后教授中级宏观经济学的那十年里,每一回谈到高通胀,就略感无趣。
之所以无趣,是因为无论是德国一战后的恶性通胀,还是70年的供给震荡性通胀,高通胀都是过去式的。
当时候备受关注的是低通胀和低利率的问题。金融危机以后的欧美私企商业投资不足,家庭消费也因次房贷危机以后需要去杠杆而受限制,收入分配严重不均更是削弱大部分一般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
与此同时,全球运输费用因集装箱化而大幅度减低,再加上资讯通讯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生产链的全球分工变得有利可图,生产成本得以持续地通过分割生产链,转移生产地而往下刷。
结果可想而知:总需求不足,而生产能力却不断扩大,经济增长长期处于低于生产潜能的状态,价格就可以一直往下调。所以,低通胀才能在过去十多年里成为主旋律。
低通胀环境底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和教课本上的知识很不同。利率可以长期偏低而不导致通胀,政府可以不断扩大并维持赤字开销而不引爆债务问题,甚至还能以比起二战以后任何时刻都更廉价的借贷成本来举债。欧美日如是,马来西亚亦然。

生产潜能撞上障碍,价格就会向上扬。
出来混迟早要还
俗语说得好,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低私企商业投资于短期而言是总需求的不足,在长期来看就是生产潜能后续无力。
全球分工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固然是压缩生产成本的极致,在疫情肆虐、海运失序、俄乌战争的冲击下却是生产成本飙涨的导火线。
生产潜能撞上障碍,价格就会向上扬。
苦果一尝即知:我们以为封尘了的高通胀悄然回来了。
低通胀、低利率、松财政即将写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通胀、高利率、紧财政的年代。抗通胀将成为往后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努力,因为价格稳定是实现所有宏观经济目标,包括消除贫穷和均化收入分配的大前提之一。
无论是对商家或家庭来说,借贷不会再是过往般轻松,而公共财政整顿比起任何一个时候更显得迫切,因为以年债息仅2.5%就能借贷十年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
资源昂贵有效运用
当十年债息已经超过4%,而经济增长率却也不过4%的时候,那将是公共财务可否持续的噩梦的开始。
当然,这样的局势发展不全然是歹事。虽然资源开始变得稀缺而昂贵,但昂贵正是促进资源有效运用的诱因。
过去每当政府大开水喉头救经济,央行大量印钞给金融市场注资,我们都爱调侃说,政府就只懂撒钱,央行就只懂制造金融泡沫。
好吧,重回高通胀、高利率、紧财政的轨道,也许能扳正资源因过度廉价而被扭曲使用的弊病。
当水喉头不能再乱开,钞票必须收紧,那或许会促使更有效益的公共与商业投资,催化公共财政的整合,反正大马经济增长最快的90年代,不正好是一个高通胀、高利率、紧财政的年代吗?
让特朗普接管美联储? 克鲁曼:通胀狂飙美元急贬

特朗普
(纽约19日讯)近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施压要美联储降利率,并扬言解除主席鲍威尔的职务。
此事有多严重,该担心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警告,绝对有恐惧的理由。
克鲁曼18日撰文指出,美联储可以对经济发挥莫大的影响力,例如1982至1984年就是如此。
1982大半年,美国经济情况凄惨,那年12月的失业率从前月的4.2%飙上10.8%。经济苦难导致民主党在1982年期中选举大胜。
但美联储借调整政策扭转乾坤。1982年夏季,美联储决定放松货币政策,利率随之陡降,约莫六个月后经济开始强劲复苏,1983年成长率达4.6%,1984年更跃上7.2%。
时任总统里根自揽功劳,宣称是“美国之晨”,但其实是美联储振衰起敝。
这段历史凸显出美联储导航经济的力量有多强,而如此强大的力量,不该让政治人物染指,尤其是像特朗普这种既不负责任、行事又疯狂的政治人物。
不让政治人物直接掌控货币政策,理由显而易见。因为运用货币政策十分容易,所以更要防止遭政客滥用。
“放松”货币政策的过程通行无阻,通常只要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指示纽约联准银行向民营银行购买美国政府公债即可。
这无须国会通过立法,无需进行投标,或处理调整政府政策通常涉及的麻烦事。基本上,美联储只要打一通电话,就可创造一波经济荣景。
须维护美联储自主
然而,想象这种权力若遭不负责任的领导人滥用,会是什么情况?国家领导人乐见任内经济繁荣,却可能把风险警语当耳边风。
举一个作风类似特朗普的领导人为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因应国内通胀猛窜的对策,不是依循正统经济理论借升息打通胀,而是拥抱诡异的谬论,声称“降利率会降低、而非助长通胀”。结果便是通胀率一飞冲天。
如何防范这种不负责任的决策?历经1970年代停滞性通胀(Stagflation,俗称滞涨)的惨痛教训,多国把货币政策交由独立央行的技术官僚负责。
虽说技术官僚也可能犯错,甚至经常误判形势,但比起典型政治人物,这些技术官僚较不会落入乐天派思考和动机性推理的陷阱。
因应滞涨已很棘手
克鲁曼指出,特朗普在此时霸凌美联储尤其是大凶之兆,因为美联储很快就得设法收拾特朗普的烂摊子:滞涨危机。
特朗普大幅提高关税,将导致重大的通胀震撼。而且,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已给企业和消费大众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那将压抑投资和消费,很可能导致一波衰退来袭。
美国总统依法在关税事务上握有强大的裁量权,如今特朗普还想剥夺美联储的货币决策自主权,假如他果真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特朗普实施经济自残式的关税,已经让美联储陷入两难。该提高利率抗通胀?或应降息抗衰退?实在难以定夺。
而特朗普的威逼让鲍尔处境更为难——如果美联储果真降利率,会被视作鲍尔为保住职位而向特朗普屈服。
可确定的是,万万不可让特朗普对货币政策发号施令。否则后果就会像土耳其那般,顺从埃尔多安的经济谬论制定政策。
从特朗普宣称“关税不会造成消费者物价上涨”,已知他的想法有多荒谬。
美债收益率飙高
那么,特朗普逼迫美联储降息的企图会得逞吗?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近几个月来他已私下研议将鲍尔革职。
特朗普并无合法权力可炒鲍尔鱿鱼,但特朗普岂是担心合法授权这种小事之人?他昨天就告诉记者,可以轻易让鲍尔很快就滚蛋。
特朗普之前已大肆破坏众多政府机构,难保不会用同样手段对付美联储。
倘若特朗普接管美联储,后果会是如何?拜特朗普所赐,美国已经面临严重的信誉问题。
美债收益率劲扬时美元却走贬,即为市场发出的警告。或许市场更激烈的反应会让特朗普收敛;但就算顾问提醒他,“接管美联储将助长通胀预期,导致美元暴贬、长期利率飙升”,特朗普也可能不予采信。
考量特朗普大幅提高关税、限制移民的经济效应,以及逼迫美联储为政治服务的企图,克鲁曼警告,美国通胀上扬的风险现在看来“非常高”。
美国许多选民投票给特朗普,正是认定他能让物价降下来。如今看来,十分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