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外资狂奔打铁自硬?/胡逸山博士

近日有好几股社会经济思绪与潮流相继扑面而来,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徘徊,看来得要稍微梳理一下,而梳理起来时,又的确好像是相互关联、融会贯通的。

其一是本地的外资不断外流,据说今年首两个月的数额已然超越去年全年的,不可谓不严重。

其二,近日受邀参与一座谈会,被问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里,本地应当如何处变不惊,把利益最大化、把风险最小化等,的确发人深省。

其三,近日也被电视台邀请评论首相安华赴越南的工作访问,被问起有关越南与本地之间的比较、关系等。这几起事宜又得从何说起呢?

外资逐利

还是先说外资外流吧,这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外商顾名思义是商家,不是慈善家。商家要成功经商谋利,就要具备如美国新任(也是前任)总统特朗普般的商业精神,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外商来本地协助发展本地的经济利益,那就要赋予他们合理的利益回报。

换句话说,外商来本地投资,不是来做慈善援助,而说白了就是要来赚钱的,但同时希望也能因此为本地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发展。

而如外商在本地赚到了钱,那么一部份可能会留在本地继续扩张或开展新的生意。但有很大部份的外商利润,也还会是被他们套利后“外流”出去,以便在外国的母公司总部也能“享受”到在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回报。

当然,虽然特朗普口口声声热爱美国,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但绝大部份的商家也还是实际上尊崇"商人无国界"的理念的,即看准世界上哪里有着更高或至少更容易的利润潜能,就往哪里逐利去了,不会为虚无缥缈的家国情怀所约束。

反之,一般外商如果看到某地的利润潜能下降,“生意越来越难做”等,那么当然也会从当地撤资甚或撤掉整盘生意等,以便迁移到在他们眼中更有利润潜能或生意更容易做的或是母国或是他国去另立炉灶,甚至是死灰复燃。

而这可能就带出了本地外资显著外流的关键。一方面特朗普重新上台后,通过他的大富豪搭档马斯克等,在美国内部推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实也就是想要打造如特朗普、马斯克般的商家向往已久的更为亲商的美国营商环境,即小政府(裁员中)、少监管(削减中)、低税率(即将来)等,所以大批的起码是美商当然拎钱回去美国投资了。

到底在如本地般的正崛起市场里,营商时的非商业风险(贪腐成风、法制松散、文化差异、政情起跌、教育不逮等)还是极大的,所以只要此类风险相对比较低的美国一旦更为亲商,那么外资(尤其是美资)撤回到美国去东山再起,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不比美国 下不如越南

这就是为何在座谈会上我被问起时,思考片刻后的回答主轴乃是那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本地要把外资留住,当然很不容易,起码比上就很困难,如何得要如特朗普的美国般,把政府规模缩小、把税率调低(也就意味着福利津贴的减少)呢?

那可是会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的乳酪等,需要很大的政治决心与行动力,否则被反扑时可能就得付出重大的政治代价了。

那么比下呢,也不容易啊,如本地扫荡贪腐成果如何大家历历在目、法制建设有待改善、文化习俗根深蒂固、政情发展每况愈下、教育自我感觉良好,凡此种种,罄竹难书,看来本地就此改革的意愿也不大,那么招商、亲商的腰杆子当然难以铁打般地挺直起来,而外资当然也就继续外流了。

那另一方面,外资还外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其中就有跑到越南去的。越南从不过十几二十年前还是以投奔怒海的船民闻名于世高速发展成当下已然为注入本区域的外资的最新宠儿,殊不容易,其中必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以后陆续探讨。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对等关税也许佳音?/胡逸山博士

要来的终于还是来了。美国新任也是原任总统特朗普自上台以来,雷厉风行地抓起关税这条大棍子,棒打包括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贸易对象,对从彼等进口的商品可是几十又几十巴仙地增加关税,令人叹为观止。

但特朗普看来对关税意犹未尽,这段日子里还不时地暗示说在4月初会有更大波、更全面的关税来临,即所谓与各国对等的关税,或特朗普口口声声说的“你抽我多少税,我就抽你多少税!”听起来可真豪情万丈!

而坦白说,作为世界上其中一个主要出口基地的东南亚的一众主要经济体,其中向来对美方施以偏高关税的,看来可能也没太过认真地把特朗普的这番话听进去,或至少没让人看到有太多的大动作来赶快在特朗普的大宣布之前调整针对美国的关税。

譬如为了保护各自的一些经营不善的本地关键企业,而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进口商品施以高昂关税的做法,也没有大刀阔斧地去削减,以便讨好似乎对他国“讨美国便宜”怒气冲冲的特朗普,希望他稍安勿躁。

特朗普有恻隐之心?

大家好像虽然不能说是坐以待毙,但总之就是没有太多的未雨绸缪。

而我们这些关心美国经贸政策的,昨天应该都顶着时差起得一大早来听取特朗普的这项对等关税大宣布。乍听起来,里边可说是有着好消息也有着坏消息。

好消息是特朗普看来还是有着恻隐之心的,他所宣布的这些针对各国的对等关税,还是有着减半的折扣的,譬如说一国如对美国商品征收50%关税,则美国只回敬以25%的关税,但也对所有国家施以最低10%的关税。

当然,这他国针对美国的关税多少,在这里是由美方计算的,其中不只是开宗明义的多少巴仙的关税,还有非关税壁垒措施,或美方所谓的非金钱性关税,譬如说各种的通关为难、出口补助、知识产权的侵犯等。

至于美方是如何把这些非金钱性关税量化为金钱数额,那就见仁见智了。

而这趟对等关税宣布的主要坏消息,当然是对于其他各国来说的,就是美方的这对等关税即便是减半,也还是很高的。如美方认定本地针对美方的关税是47%,所以就回敬本地以24%的关税。

换句话说,以后本地要卖往美国的商品,都会被美方课以相等于价格近四分之一的关税,不能说不是严重的打击。

而在特朗普在此次关税演说中所使用的多张列有国名与各自关税的展示牌里,本地还是名列第一张的,“排行”从上到下的第十一名,虽然目前还不知这排行背后的逻辑,而特朗普也用惊叹的语气来读到本地的国名。

不再忍受昂贵进口车?

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显示在特朗普心目中本地与美国的贸易往来还是颇有“份量”的。但从负面的角度来看,这也可说是本地与美国的贸易顺逆差,也已经被虎视眈眈的特朗普盯上了!

无论如何,木已成舟,本地等本区域主要经济体又需要如何来补救呢?最重要的,顾名思义,这是(折扣了一半的)对等关税,要美方重新调低针对本地的关税,那么就要削减本地的有关关税。

如不能一直让本地人继续忍受购买昂贵进口车的苦日子了,所以,这宣布反而可能是为本地消费者带来更为价廉物美的佳音。

而你一削减关税,就不止是针对美国的关税了,而是也得削减针对譬如欧盟的关税,否则就引起美国以外的贸易伙伴国的不悦了。

这样以来反而是更大程度的促进低关税自由贸易,那不也很好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