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大宗商品迎超级周期/奕帆丰顺

鉴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行动,要双方缓解冲突的展望变得越来越具挑战。美国与盟国合作,可能会对俄罗斯在未来实施更多制裁,而这预期推高了油价。

美国和全球基准油价最近都触及2014年前后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就在入侵前一天,美国已经对负责建设俄罗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公司实施了制裁。德国还暂停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审批。这条管道的设计目的是将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流量提高一倍,并缓解欧洲消费者面临创纪录的能源价格压力。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还是铝、镍、铜和铁等金属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制裁导致的供应链中断进一步推高这些金属的价格。

因此,鉴于最近战事的升级,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被推高,而且考虑到市场对供应中断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担忧,地缘政治风险造成溢价水平很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

在这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背景下,是通货膨胀。现在的通胀达到近代人以来的最高水平,1月的消费价格上涨了近7.5%。通胀上升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在一起,无疑创造了一个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鉴于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宗商品超市的角色,这场危机的经济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当前的全球通胀态势。在当前环境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维持在高位,使大宗商品相关股票成为投资组合中一个不错的对冲工具。

油价续看涨

尽管近期出现了波动,但考虑到供需失衡日益加剧,投资大宗商品的理由仍然没有改变。

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环境、社会和监管(ESG)的逆风,化石燃料已经不再受投资领域的青睐,该行业迫切需要新的投资来跟上不断增长的需求。

几乎所有满足我们需求的能源——占全球能源的80%——都来自燃烧化石燃料。因此,就目前而言,可再生能源无法取代化石燃料来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

此外,冠病大流行最初几个月积累的大量石油盈余也已被消除,经合组织国家的库存下降。从长远来看,OPEC+的供应疲软将进一步加剧这种供需失衡。

OPEC+似乎不愿偏离当前的协议,并坚持现有的政策,即每天适度增加40万桶的产量。

目前,原油需求为每天9780万桶,而供应为每天9220万桶,每天短缺约560万桶。俄罗斯的日供应量约为1000万桶。因此,除非出现大规模的需求中断,否则供需缺口仍将非常大 ( >560万桶/天,这取决于俄罗斯的石油供应中断或受到制裁的程度) 。

因此,库存减少的前景,加上环境问题和油气领域有限的投资,只会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加剧当前的失衡,推高油气价格。

绿色金属供不应求

我们在金属领域也看到了类似的问题。特别是绿色金属,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绿色金属用于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和技术过渡的应用、产品和过程中。

铜、锂、钴和镍与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联系紧密,它们的需求正呈指数增长。标普全球市场情报预测,到2025年,他们对铜、锂、钴和镍的需求预计将以15%的年均复增。

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美国和中国等全球最大经济体已推出了针对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刺激计划。

此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鉴于在净零情景下预计到2050年金属消费量将增加,目前钴和镍的产量似乎不足,与需求相比缺口超过三分之二。同样,铜和锂的供应也不足以满足未来的需求,与需求之间的缺口为30至40%。

能源股估值诱人

尽管大宗商品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能源和材料行业仍是摩根史丹利资本国际AC世界指数(MSCI AC World Index)中价格最低的行业之一。

它们的交易仍然低于长期平均估值倍数,创造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更不用说,能源和材料行业也同时提供诱人股息收益率。

随着投资者考虑地缘政治冲突和随之而来的制裁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通胀和增长冲击,投资者可以在大宗商品领域寻求庇护。

反应

 

国际财经

极端天气肆虐全球 大宗商品价格料暴涨

(纽约1日讯)从亚洲到美洲的干旱、暴雨和火灾引发了人们对农作物收成的担忧,推高了主食价格,并最终可能导致日常杂货价格上涨。

追踪九个主要产品价格变动的彭博农业现货指数月度涨幅超过7%,是自2022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乱以来,导致市场飙升以来的最大涨幅。

尽管仍与当年的峰值还有很大差距,但此次上涨正值巴西、越南、澳洲的农场与洪水和过度干旱天气作斗争的时候,糖、谷物和咖啡的供应受到影响。

澳新银行农业企业洞察主管迈克尔怀特黑德表示:“最近,恶劣天气条件叠加,推高了价格。”

由于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买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不同于今年早些时候,当时良好的供应情况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关键市场需求疲软都抑制了食品价格。

澳洲联邦银行可持续与农业经济副主管丹尼斯沃兹涅先斯基指出,如果价格反弹继续,可能会影响超市商品的价格。 

该农业指数追踪用于糖、小麦、大豆等主食价格。此外,对巧克力制造商至关重要的可可也在2024年大涨,此前西非地区产量不足;蔬菜成本也因为天气原因在一些国家飙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