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央行末日审判/Project Syndicate

随着能源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去年物价上涨的基数效应逐渐显现,整个西方世界的通胀率有望下降。

但即便如此,物价仍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维持在令人无法接受的高位,致使真正的价格稳定变得遥不可及。

此外,工资上涨和现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再叠加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和去全球化等长期结构性因素,预计将使通胀预期高于央行设定的目标,进而给西方经济体和社会带来长远的负担。

现在是各国央行采取果断行动并改进沟通策略的时候了。政策制定者迫切需要解释当前高通胀的成因、后果以及相关解决措施。

同时这种沟通绝不能局限于市场参与者,因为公民参与也同样(甚至更加)重要。毕竟民众才是央行在抗击通胀和保护自身独立性方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有效的沟通需要极大的洞察、自我批评和谦逊态度。过去各国央行曾犯下一些错误,比如将价格稳定期误判为一段通胀过低的短暂时期。

释放误导信号

它们过去几十年间实施的不对称货币政策致使利率逐步走低,收缩了自身潜在回旋余地并导致了严重的市场扭曲。但尽管有证据表明央行这种低利率和大规模资产负债表扩张的超扩张性政策造成了伤害,但它们却一再推迟终结这一政策。

政策制定者们花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了冠病疫情相关供应链中断,和乌克兰战争所释放出的通胀力量。他们对关键的经济和货币指标疏于理会或视而不见,认为价格飙升是一种无需当即采取行动的“暂时性”现象并向市场和公众释放了误导性信号——也就是利率直到2024年都会保持在低水平。

由于这些误判和对通胀反应迟缓,央行别无选择只能大举加息,让市场参与者措手不及并引发了各类扭曲现象。

由于背离了确保价格稳定的核心使命转而追求其他不相关的政策目标,那些原本被视为英雄的央行行长们严重损害了自身信誉。他们的解析失误和职业误判令人质疑他们制定政策和向政府提出建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应走出货币象牙塔

为了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各国央行必须走出货币象牙塔。

尽管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讲课可能很有趣,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中央银行家的自我肯定。

充斥着行话的学术言论无助于央行赢得公众的青睐。在其2021年战略评估中欧洲央行表示,应该在往后的交流中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不过度简化一些复杂问题的情况下教育公众。

不幸的是自那以后欧洲央行并未更新其说话方式,也没有变得对民众更友好。

负责确保20个欧洲国家价格稳定的欧洲央行已经与其服务的公众过于疏远,因此必须做出更大努力来缩小这一距离。

由于它主要用英语交流,每一份口头和书面声明都必须翻译成各国语言,因此公众参与的任务主要落在了各国央行身上(尽管这一角色并未明确界定)。

欧元诞生前的各国央行都与本国公民实现了更有效的沟通,维持了欧洲央行目前缺乏的高信任水平。

但欧元问世近25年来各国央行却与公众渐行渐远。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未能充当有效信息媒介的部分原因,在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存在内部分歧。

虽然在欧洲央行创立初期利用这些分歧来争取公众对不同观点的支持是有问题的,但随着欧洲央行不断走向成熟这或许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

承担责任吸取教训

在高通胀时期重建各国央行与公众之间的纽带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银行必须剥离不必要的任务,释放自身能力,专注于核心任务,并发起全面的公共外展活动。

但除非央行能为自己过去的错误承担责任并从中吸取教训,否则就无法恢复信誉并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不幸的是各国央行似乎不愿参与这一必要的自我反省过程。目前为止只有澳洲储备银行承认了自身过往政策错误并采取措施增加公众参与。

其他央行应该效仿澳大利亚的做法——并期望它们过去错误所造成的损害是可以被弥补的。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糟糕通胀数字恐成贺锦丽致命伤

(纽约31日讯)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搭档万斯胜选,让执政的民主党感到芒刺在背的通胀会是最大功臣,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经济与通胀是美国选民最关切的议题。

拜登政府拿出亮丽的经济成长与华尔街天价资产数字,惟仍无法取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

过去3年,美国选民最在乎的不是美军仓促撤出阿富汗、俄乌战争或中东战火等国际事务,更不是英伟达(Nvidia)股价奇迹式成长,而是影响选民迫在眉睫的高物价与高房价。

距离投票前最后一次官方公布的通膨数字、美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去年同期相较年增2.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略增至3.3%,但相较于上个月,通胀已处于停滞与回温状态,官方透过利率政策等手段降低物价的努力短期已难有效果。

《华尔街日报》统计,特朗普执政4年,通胀总计为7.8%,拜登政府当家至今高达20%。这是拜登与贺锦丽政府的执政致命伤。

经济成长方面,拜登挟着疫情后高度反弹,表现优于特朗普,执政至今年均成长3.2%,总成长为11.8%,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特朗普执政前3年为2.8%,疫情期间大幅下滑导致在位4年年均成长为1.8%,总成长为7.8%。

这些数字对选举影响极大,两阵营都寻找有利的解释。

不过除非失业率上升或经济走向衰退趋势明显,美国物价与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极低,选民在投票前很难感受到物价改善。特朗普从8月起拿着牛奶与食物诉求生活恐惧,贺锦丽主打中产阶级减税与房屋补贴。

无疑的在各项民调中,超过7成美国民众将经济与通膨列为投票意向关键因素,导致两阵营都无视财政纪律大开选举支票,舆论无分立场都质疑“钱从哪里来”,但摇摆州关键未决选民最终还是会依据个人生活感受投票。

疫情期间美国引领全球降息救经济,美国经济无需软着落,但房地产与股市未见缩水,一年来的高利息与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高能源及原物料价格,导致物价连番大幅上扬,美国通膨数字选前虽已控制,但民众日常生活所需支出未见降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