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陷两难需平衡术/李兴裕
自2021年底以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纷纷大幅提高利率,以应对高企且持续延烧的通胀。许多国家的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均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疫情复苏期间,通胀飙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供应链中断、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俄乌军事冲突后工业材料价格高涨,以及大规模的货币与财政刺激措施,推动了消费者在房屋、汽车和耐用品的开销。
各国利率正常化的趋势自 202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尽管幅度较小,但已导致全球金融状况收紧; 债券收益率上升得更高;并导致长期利率急剧扬升。
这推高了借贷成本,影响现有企业与家庭以及新的借贷者。 因此,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按年增长3.4%, 放缓至2.9%。
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利率正常化或收紧步伐存在差异。 美联储是最激进的,其次是加拿大银行、瑞士国家银行、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BOE)等其他主要央行,以抑制令人不安的通胀。
在央行货币紧缩群体之外的是日本银行,尽管对通胀的担忧日益加剧,但日银一直坚持负利率;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因担心房地产压力而下调贷款利率。
考虑到利率差异引起的通胀压力和资本流动或将出现激烈波动,新兴市场的央行也开始了适合其国内与价格条件的利率正常化,尽管由于通胀相对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步伐相对缓慢。

确保利率水平适当
虽然一些国家的整体通胀与核心通胀均有所下降,但两者仍过高。强劲的消费者需求强化了潜在通胀压力的持续走强,这得益于持续改善或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状况紧张,这继续推动私人领域的工资增长。
因此,央行仍需对潜在的成本风险与需求压力通胀保持警惕,并坚决确保利率上调至适当水平,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紧缩(不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把通胀压制在可管控的水平。
各国央行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为抑制通胀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已使各国央行面对要避免银行业遭遇不必要的压力之余,却不能因此拖累经济的进退两难局面。
美国区域性银行的困境,凸显了投资者对与高利率和通胀相关的金融风险的担忧。在撰写本文时,由于利率与债券价格的波动,使其资产与负债组合难以为继,导致储户“逃离”区域银行,并加剧了人们对此次危机可能吞没其他中型银行的担忧。
至今为止,美国已有3家地方性银行倒闭。 尽管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家大派定心丸,但不明朗因素将继续打击银行业。
较高的利率(借贷成本)令企业与消费者,分别在进行资本投资和购买房屋与汽车等耐用品开销时,付出更高的借贷成本。银行业动荡加剧,可能令原已放缓的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几率降低。
流入经济的信贷将受到影响,因为在区域银行业危机期间,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放贷,进而对原本表现不俗的经济带来阻力。
美联储动向模棱两可
美国只是暂停升息步伐。 美联储已暗示,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5% 至 5.25% 后,可能会暂停进一步升息,以便有时间评估近期银行倒闭的影响,等待债务上限政治僵局的解决, 并监控通胀的走势。
美联储正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它可能会,但也可能不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这取决于不断变化的数据与局势演变; 并表示“在确定额外紧缩政策的适当程度时”,它将研究经济、通胀与金融市场未来几周及几个月的表现。
尽管美联储认为,金融稳定政策在银行业压力下仍保持运作,但抑制物价上涨压力的斗争远未结束,应对通胀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通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至 2% 的长期目标。 因此,短期内降息是不合适的。
尽管美联储仍坚信,美国经济并非不可能“软着陆”,但可能需要等到内需与劳动力市场疲软及工资增长放缓下,才会看到通胀下跌。
暂停升息将让货币紧缩政策的全面影响在经济中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如果银行业压力消退,而且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可能需要进一步升息,才能压低通胀可能性。
回到国内,国行已让利率正常化,在连续两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将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在 2.75% 后,本月初的最新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再次升息,将OPR恢复到疫前的3%水平。
利率正常化符合国行早前向经济学家及分析师发出的前瞻性指引,即间歇性暂停升息,并不表示利率正常化进程已结束。我们认为,国行希望数据得到确认,以了解经济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吸纳之前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升息的影响。
大马经济仍有韧性
上周五公布的今年首季经济按年增长5.6% ,显示大马经济仍具有韧性,证明在出口放缓的情况下,支撑国内需求的宽松货币政策有效运行。
我们认为,OPR恢复3% 是已接近中和水平。在政府疫情期间实行的货币刺激政策退场后,现有利率水平是适当且还保持适度宽松。在疫情爆发前,OPR在2011年中至2019年期间处于3至3.25%区间。
国行续对通胀谨慎
国行续对通胀保持谨慎态度,因为它评估通胀前景的风险平衡倾向上行,这取决于国内补贴与价格管制政策、金融市场发展及全球商品价格的任何变化。重要的是,国内需求保持殷切,核心通胀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毫无疑问的是,国行升息以稳定物价是一项艰难决定,因为此举有利也有弊。
国人已习惯了低利率。那些债务对收入比率较高的人,尤其是与浮动利率贷款挂钩的房屋贷款借贷者(约占国内家庭总贷款 50%)将受影响。利率上升将阻止新借贷人的借贷与消费,而存款人将取得更高利息收入。
国行肩负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长期保持低利率,将降低银行与投资者的避险敏感度,进而导致金融失衡。 低利率压低了许多投资的回酬,并促使一些投资者转向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寻求更高的回酬。
整体而言,利率正常化并非旨在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回落,反之,是要确保经济在不会产生通胀压力下持续增长。国行需硬着头皮逐步上调政策利率,以防止通胀过度扬升,并预防人们预期通胀将持续扬升的看法变得根深蒂固。
视频推荐 :
欧洲央行行长吁成员国 让欧盟主导对美国谈判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
(布鲁塞尔12日讯)据知情人士透露,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告诉该地区各国财长,应让欧盟委员会主导与美国的贸易谈判。
因讨论未公开消息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拉加德周五在华沙的一场会议上向与会财长表示,欧盟委员会在该领域拥有专属权限,各国部长应避免对相关议题发表过多评论。
面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攻势,欧盟国家努力展示出一致立场。多位部长在进入华沙会场前均强调,当前应以谈判为优先,但也做好了在必要时反制的准备。
拉加德的表态正值部分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就如何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战发生公开分歧。
德国财政部长乔尔格·库基斯暗示打击美国科技公司可能存在弊端,指出欧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缺乏本土替代服务的领域应保持谨慎。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表示,若谈判失败,对美国数字服务征税或为选项之一。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透露,各方在闭门会议上提出了互不一致的建议,这与公开展示的团结形成鲜明对比。
欧洲央行发言人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