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平衡食品通胀与补贴改革/李兴裕

最近引起关注的头条新闻,是印度政府为保证国内食品和蔬菜的供应及控制国内物价,而采取的各项行动:印度政府宣布立即开始对洋葱征收40%的出口关税,直至12月31日;随后禁止所有“非印度香米”的出口。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白米出口国,占全球白米出口量的40%。2022年,印度白米出口约一半是非印度香米。

缅甸是第二个对白米出口采取管制的国家,从8月底开始,暂时限制白米出口约45天。缅甸是全球第五大白米出口国,每年外销约200万立方公吨的白米。

印度禁止部分谷粮出口后,8月份全球白米价格飙升至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作为亚洲基准的泰国碎米价格跃升至每吨648美元,为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使得其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近50%。

地缘政治局势、埃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暖化导致的极端气候条件、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协议,以及贸易限制与出口税等食品保护主义等因素,引发人们对稻米产量和供应短缺的担忧。

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是马来西亚2022年通胀加速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全年食品通胀介于3.6至7.2%之间。

食品价格料回升

尽管食品价格今年首7个月有所放缓,从2月的7%,降至7月的4.4%,但考虑到供应冲击的风险以及国内价格补贴和统制品政策的变化,食品价格可能会回升至更高水平。

市场对供应的担忧,源自于气候造成的生产中断,以及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净出口国所采取的贸易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括出口关税在内的贸易限制,世界白米价格创下新高。

大马的白米自给率为65%,这意味着国内消费的35%是靠进口白米来满足需求。

2022年,大马进口了总值26.7亿令吉的白米,2023年上半年进口了12亿令吉,其中越南占最大份额,占进口总额的36.7%;其次是印度(25.9%)、巴基斯坦(17.8%)、泰国(10.0%)、柬埔寨(5.6%)和缅甸(3.9%)。

目前,我们的库存缓冲为88.52%,即22万1311吨。

进口米价不受限

国家稻米公司 (Bernas) 已自9月1日起,将进口白米售价,从每公吨2350令吉,调高至 3200令吉,涨幅高达36.1%,原因是气候变化、令吉疲软、营运成本高昂及俄乌战争。

此次涨价,将使每公斤进口白米的零售价格上涨85仙。5公斤Super 5% (Anggur Biru)和10公斤超级5% (Anggur Biru) 的零售价格,分别从14令吉25仙和27令吉50仙,涨至18令吉75仙和36令吉;而 5公斤Wangi Special (Anggur Ungu) 的价格,则从20令吉75仙 ,涨至22令吉25仙。

为了确保国内白米供应充足,政府宣布从9月7日起,个人最多只能购买10袋10公斤的本地白米,总计100公斤。

目前,本地白米的价格顶限为每公斤2令吉60仙,进口白米则不受管制。

影响中低收入家庭

基于白米是我国家庭的主食,2021年人均白米消费量为每年79公斤,而据估计目前则为82.3公斤,白米价格上涨,将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中低收入家庭的预算:

(a)家庭直接开支将会增加

2022年,家庭收入1900令吉或以下的家庭,平均每月白米开支为31令吉,或占总开销1647令吉的1.9%。

家庭月入介于4000至4999令吉之间的家庭,平均每月的白米开销为38令吉,或占总开销3574令吉的1.1%。  

(b)外食

餐馆和食肆的价格可能会上涨。家庭收入1900令吉或以下的家庭,平均每月在外用餐的开销为158令吉,或占每月平均总开销1647令吉的 9.6%。

家庭收入介于4000至4999令吉的家庭,平均每月外食开销436令吉,或占每月平均总开销的12.1%。

据报道,一顿饭的价格可能至少上涨50至80仙,其他食材的成本也会上涨。

随着白米供应受到冲击和价格上涨,白米相关的其他食材也受到影响——米粉零售价格,已从9月5日起调高了20%,这可能会导致小贩提高以米粉为原料的熟食价格。

政府仍维持鸡肉、鸡蛋、瓶装食用油和白糖的零售价格顶限和补贴。原计划于2023年7月取消补贴的鸡肉和鸡蛋,价格顶限仍维持不变,政府每月仍得拨出高达2亿令吉的补贴。 

2022年,补贴总额达18亿令吉,共有580万人被确定有资格获得食用油补贴。

自2018年以来,每公斤2令吉85仙的精制白糖价格顶限未曾调整过,比邻国便宜许多。

备受关注的针对性燃油补贴合理化计划仍有待观察。一直以来,政府也为能源、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以及电费提供补贴。

根据我们的估计,RON 95燃油目前的补贴零售价为每公升2令吉5仙,今年全年平均补贴为每公升1令吉20仙,根据每年144亿公升的消费量,预计补贴总额为170亿令吉。

有限的财政空间,迫使政府必须通过削减各项补贴来缓解财务压力。在财政空间较为有限、国内外物价差异较大、为弱势家庭采取有效缓解措施的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政府理应加速取消价格补贴的步伐。

尽管现有的补贴和价格顶限措施,有助于防止或限制商家在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时,调高国内物价,把额外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和企业。然而,维持这一揽子价格补贴和价格顶限的成本已变得更高。

合理化补贴须周全

在即将于10月13日提呈国会的2024年预算案中,政府将必须决定如何在管理补贴、价格控制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取得平衡。

对取消价格补贴带来的价格和生活成本压力的担忧,可能会减缓财政改革的步伐,政府是否已准备好落实补贴合理化?

尽管会产生高昂的财政成本,但政治经济(对政治反弹的担忧)和社会政策考量,可能会限制政府根据国际价格来全面调整物品的国内零售价格。

虽然政府可以限制但不应避免逐步调高零售价格,但应对国人作出宣导,让人们了解到,一揽子价格补贴的成本高昂、造成无节制的消费,以及其难以为继的本质。

2024年预算案需制定并公布政府在中期内,取消价格补贴和价格顶限的具体计划。

现在是分阶段落实针对性补贴的时候了,并按部就班的进行,以允许国内物价逐步调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和家庭的重大和更广泛的影响,同时为受影响家庭提供一次性的财务援助。

视频推荐 :

 

 
 

 

反应

 

要闻

赛阿布胡申:价格仍未缓解 半年内料又缺白米

(武吉干当29日讯)武吉干当国会议员拿督赛阿布胡申指出,由于进口白米价格压力仍未缓解,本地白米供应短缺问题预计将在6个月内再次浮现。

身为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NACCOL)食品特工队主席的他表示,尽管进口白米价格已降至每公吨1万8000令吉,但市场零售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为什么本地白米价格没有下调?大家都知道进口白米的成本已降至每公斤1令吉80仙,而本地白米仍维持在每公斤2令吉60仙。”

他今日在武吉干当国会选区服务中心出席昌明促销活动暨开斋节庆典时强调,稻米及白米监管局及国家稻米公司应加强价格监管,防止不合理上涨。然而,当进口稻米价格下滑时,为何本地白米价格却未同步调降?

他认为,进口白米价格若无法进一步下调,本地白米短缺问题将难以解决,并指出补贴并非长久之计。

“政府已拨款1亿5000万令吉补贴,并由米厂与稻米及白米监管局额外提供2400万令吉,但这仅是暂时性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监管局未提供名单

批发商需自找米厂

赛阿布胡申指出,尽管政府设下6个月的期限以确保本地白米供应充足,但批发商仍需自行寻找米厂,因为稻米及白米监管局并未提供相关厂商名单供参考。

“此外,小型米厂,尤其是土著厂商,仍在等待政府补贴,进一步加重其负担……政府承诺每10公斤白米补贴6令吉,但至今仍未支付。”

他也提到,批发商还需额外承担稻米及白米监管局对每包白米征收的15仙标签费用,进一步推高成本。

他还对部分零售商的销售策略表达担忧,指有商家因利润微薄,强制顾客购买其他商品,方能购买本地白米。

“这正是白米利润过低导致的现象。”

“因此,我希望能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关心国民生活成本问题的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以促使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对此,稻米及白米监管局总监拿督巴德鲁希山回应称,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已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与国家稻米公司保持紧密合作。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