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忍痛改革推高未来增长/李兴裕

尽管有其局限性,跟踪国内生产总值(GDP)仍然很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有关经济规模和经济表现的信息。

一般来说,如果GDP以可持续的速度增长,商家和企业就会扩充业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人们的收入。

GDP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即当劳动力和资本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并通过科技和生产力提高而增强时,一个经济体展现的增长速度。因此,有必要暗示或明显的对经济的潜在增长作出判断。

潜在产出增长放缓,是由于资本积累放缓,特别是私人投资,导致经济全要素较低。近10年来,马来西亚潜在产出增长持续放缓。

国家银行《2023年经济与货币回顾》报告显示,大马2023年潜在产出增长3.7%,增速较2022年的4.2%,以及2011至2019年的年均4.9%,明显放缓。

生产力总要素(TFP)或多元素生产力(MFP)增长,衡量劳动力参与率扩大但劳动生产力增长仍然温和的情况下,科技进步和员工知识变化,对经济体系长期产出的影响。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工作文件《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和向高收入转型》——世界银行长期增长模型(LTGM)的应用显示,过去30年(1985至2014年),大马的TFP增长中位数为0.9% 。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力资本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10至2014年平均约为0.6至0.7%。

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提高生产力,可以恢复我们的增长。MFP通过创新和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MFP的更高贡献,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

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年)中,MFP对GDP增长的贡献预计将达到40.4%,高于第11大马计划(2016至2020年)的39.3%,和第10大马计划(2011至2015年)的23.7% 。 

在第10大马计划中,MFP仅对每年5.3%的GDP平均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在第11大马计划中,对每年2.7%的平均GDP增长仅贡献了1.0个百分点。

在第12大马计划中,MFP预计将为2021至2025年GDP增长4.5至5.5%的预期增长,贡献更高的2.0个百分点。

生产力增长落后邻国

在劳动生产力增长方面,马来西亚的劳动生产力在2015至2023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8%,落后于越南(5.4%)、印尼(2.4%)、菲律宾(2.3%)和新加坡(2.1%)等邻国。

按经济活动类型划分,大马的整体劳动生产力,在第11大马计划(2016至2020年)期间年均增长1.2%,其中制造业(年均增长1.8%)、服务业(年均增长1.3%)和建筑业(年均增长1%)。 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增长疲软(年均0.4%),而采矿业的劳动生产力更是年均萎缩0.7%。

2021至2022 年期间,总体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提高至3.7%,步入正轨。

由于潜在产出增长率,是确保经济持续扩张和减少贫困的压倒性长期力量,潜在产出的放缓趋势,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率可持续性的担忧。

如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我们的潜在增长? 我们需要进行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劳动力市场增长的改革,以及投资环境改革,通过释放多要素总生产力来释放潜在增长。

尽管实现了当前的经济上升周期(2021至2023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5.2%,而2020年萎缩-5.1%),但我们不应自满,反而应持续改进政策,以扭转潜在增长放缓的趋势,提高和维持未来的潜在增长。

当前的增长改革至关重要。 过去几十年来,国内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干扰。因此,需要持续的政策推动,以避免对我们的增长潜力造成长期的损害。

广泛改革提高质量监管

结合优质和可创造价值的投资,特别是高科技及技能与知识密集型投资、更好的教育成果、有效的技能提升和需求驱动的 TVET(技职教育与培训),以阻止潜在增长放缓或随着大马朝高收入经济体转型,提高未来10年的潜在增长前景。

更广泛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制度质量和监管,并为企业投资营造有利的商业环境,从而带来重要的经济红利。

我们需要妥善的执行和实施昌明大马框架、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和第12大马计划(2021至2025)中期检讨。

财政结构改革与其他结构改革相辅相成,也可以产生重要的生产力红利。增长促进效应源于预算开销,把落实针对性补贴所省下的公共开销,转为投入到医疗保健、教育和交通的公共资助上。

在收入方面,税收体系的效率从对就业和资本收入征税转向对消费征税,可以提高长期增长。

尽管没有“一刀切”的数字投资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资本效率,但创新、数字化转型、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改变了企业生产力的游戏规则。

支持中小企数字化

政府需要通过各类税收和非税收奖掖、融资、系统支援、咨询服务、技术援助和咨询支援,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采用更多数字科技。

例如,数字平台(例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市场等)提供了以极低的成本,优化某些营运的重要空间(例如来自知识市场、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服务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改善人力资本需对教育和技职教育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强有力的改革,解决既存的技能不匹配问题,提高学习成果,并提供充分的社会保护计划及女性劳动力参与的支持政策。

更好的绩效奖励和生产力与工资挂钩制度,可以促进技能升级,并留住人才。

营商环境改革应重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简化法律条规、保持政策清晰一致、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通过数字化)、轻易获取资讯、加强公平健康竞争、减少繁文缛节。 过于严苛的监管,可能会扼杀企业创新。

应对既得利益阻挠

改革必须适时、井然有序地进行,以避免对经济造成重大调整。因此,需采取针对性的缓解措施,保护弱势家庭和企业,免受短期改革成本的压力。 改革成果虽然需要时间才能实现,但增长红利将会很高。

改革并不容易,因为政策制定和决策者将不得不应对既得利益集团某种形式的阻力,这些阻力可能会给必要改革的实施带来障碍。

因此,政府须通过有效的公众沟通,来协调相互竞争的利益,以落实改革。 另一个必须考量的因素是,有限的财政空间将限制改革的落实,因为在落实阶段需要更多的财政资源来减轻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反应

 

灼见

【灼见】平衡改革与降生活成本/勤保伟

政府即将在本周五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案。这份预算案对于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自几个月前政府落实针对性柴油补贴以来,市场普遍预期,下一步的改革将会是汽油补贴的调整。相比柴油,汽油补贴的取消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更为直接,涉及的消费群体也更加广泛,因此这一决定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层面来看,都更加敏感。

取消汽油补贴将为国家财政节省大量资金,有助减少赤字。然而,这项政策改革也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对于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政府来说,如何平衡国家财政压力与民众的生活负担,成为决定该政策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

如果政府能够成功推行这一补贴改革,将为未来的经济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领域的财政支出提供更多空间。

消费税是讨论焦点

消费税(GST)重启的传闻尽管屡次被政府否认,但这一话题仍然广泛流传。消费税被认为是解决政府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考虑到过去消费税推行所引发的公众不满,以及当前政府担心违背自己当初的竞选承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消费税的重新落实短期内似乎并不现实。

可是,面对财政赤字的压力,政府最终可能不得不重拾这一税制。即使不会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消费税的未来仍是不可忽视的讨论焦点。

近期,马币在国际市场上强劲回升,为政府的财政改革提供了更多信心。随着美国进入降息周期,中国也在大力宽松货币政策,这些全球宏观因素为马来西亚提供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马币的升值不仅有助于缓解进口成本,降低通胀压力,还为财政支出和改革提供更加宽裕的空间。在这个经济回暖的背景下,政府拥有更多筹码去推进更具结构性的改革措施,从而推动马来西亚经济的长期增长。

预算案是否能够结合这些宏观趋势,进一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经济稳定性,值得观察。

隆新高铁项目多年来一直是舆论的焦点,计划的推进和搁置频繁引发热议。近期,这项备受关注的项目似乎又有了新进展。然而,关键问题依然在于巨大的建设资金来源究竟如何解决。如果项目得以重启,对于马来西亚的建筑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发票的推行是近年来政府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已在国内企业分阶段实施。然而,电子发票的推行,旨在提高税收透明度和减少影子经济,但中小企业对政策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推迟实施或许能缓解其面临的压力。政府若选择延迟电子发票的全面实施,可能是在给予企业更多适应时间的同时,确保该政策的顺利落地。

省下资金如何分配

取消补贴、省下来的资金如何分配,将成为预算案的另一个焦点。政府可能将更多资金用于推动住房计划,特别是针对首购族的补贴政策,帮助年轻人实现购房梦想。此外,绿色能源的推动也是重点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马来西亚需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确保未来的经济的永续发展。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等领域的资金分配也将在预算案中体现。政府如何平衡短期经济复苏与长期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几年的发展路径。

此次预算案重点将是提高经济增长和推动结构性改革,人民的期望则集中在降低生活成本和提高生活水平。政府须通过预算案实现这一平衡,既要在财政改革上有所突破,又要避免政策对普通民众生活产生过大的冲击。

预算案中的政策将直接影响到马来西亚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降低物价、缓解通胀压力,减轻百姓的生活负担,都是安华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