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战胜明天的老奶奶/拿督刘明

再大的事,三年以后,都是小事。再困难的事,三年以后,也会风轻云淡!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这可是要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练,才能领悟出来的道理!

说这话的人叫吴胜明,女版褚时健,又一个不向命运低头,老年创业的励志真人秀!

吴胜明原名吴如英,在1933出生于浙江一个富裕的家庭,2岁时父母离异,从小就由奶奶一手带大。

12岁时家人做主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吴如英为了逃避这桩盲婚,15岁时从家乡逃到上海,改名叫吴胜明,隐喻战胜明天的意思。

她在上海的一户人家当保姆,存了足够的车费后,就跑到西安投靠她当军官的叔叔。

1962年,吴胜明29岁,和小她4岁的张林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1977年,中国改革开放让吴胜明看到了机会,她开始下海经商。

她从广州走单帮,把服装、录音机、收音机都卖到东北,赚了很多钱。

80年代,吴胜明俨然已是中国首富,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身价好说也有好几千万!

就在这个人生顶峰,她为了赚取更多财富,从国外引进48 辆顶级轿车然后把它们拆散,当作零件进口,再组装出售。

这个错误的决定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也就因为走私而被法庭宣判死刑!

吴胜明的人生一下子从高峰跌至谷底。

由人生高峰跌至谷底

经过几次的减刑,她最终被判18年牢狱。

入狱只是噩梦的开始。1988年,在吴胜明入狱的第三年,相濡以沫13年的丈夫,竟然丢下女儿,与家中保姆私奔。

1991年,年仅16岁的女儿张艳,因和同住的伯伯起争执,伯伯一时气愤说溜了嘴,告诉她母亲是无期徒刑,不可能短期内和她团聚。

自尊心倔强的女儿因受不了打击,竟在老家喝农药自杀。

张艳自杀的消息,家里人并没有告诉吴胜明,直到两年之后,吴胜明才从狱警口中得知这个消息。

听到女儿离世的消息,吴胜明几乎崩溃,甚至想用狱中缝纫机的刀片割腕自杀。

幸亏当时吴胜明遇到了一位好狱警,这位狱警对吴胜明说:"你女儿希望你帮助更多的老人,你不能死,你要带着女儿的期望活下去。"

这句话,给了吴胜明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在狱中良好的表现,2003 年坐牢18年的吴胜明,终于走出了高墙。

出狱时已年迈古稀

出狱之时,吴胜明已经是72岁的古稀老人了。

丈夫背叛,女儿自杀,吴胜明举目无亲,幸亏政府给她找了一份打扫厕所的工作,吴胜明才没有流落街头。

虽然扫厕所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工作,但吴胜明却做的极为认真,把厕所当五星级酒店标准来处理,她不久因而还被评为优秀清洁员。

这期间,吴胜明还抽空写了一本20万字的自传,因为这本自传,吴胜明成了名人,厕所旁小屋子,每天挤满了慕名前来的人,包括一些曾经受她恩惠的人。

她乘闲暇时间编制毛衣赚钱,加上一些故人朋友还她的旧债,吴胜明慢慢累积了一些资金。

某天,一位陌生男子打电话给她,邀请吴胜明一起做生意。

"我和你一样想建养老院,但我不会做生意。"

吴胜明过于心急地想落实女儿建养老院的遗愿,脑袋一热,就凑了30多万,与这名叫张景强的人赶赴陕西建葡萄园。

2006年,张景强携款90多万,以外出买葡萄苗为由,跑路了。

遗留下的一屁股债,由吴胜明一人承担!

那时,很多人都质疑她是老骗子,她也不气馁。

“我的人生既不幸又幸运,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我怎能放弃?我绝对不能倒下去,我得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东山再起做回女富商

吴胜明咬牙扛起葡萄园事务,170多亩地,孕育着她全部的希望。

“20多年前我都赚过上千万,现在一样能!”

她紧跟政策,打造生态农业,将葡萄园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果园。

吴胜明经过一番努力后,幸运争取到一笔国家为扶持妇女创业的180万人民币资金,让她能在果园建立养鸡场。

过后事业逐渐步入正轨,5年后,果园、养鸡场、连锁餐吧红红火火,她再次做回千万女富商。

2010年,吴胜明为了学习如何管理老人院,宁把生意交给干女儿打理,而受聘成为西安一家小型老年公寓的院长。

她说,女儿的梦想还没有完成,现在的她没有时间老去,没有时间去感叹孤寂。

吴胜明如今把公益当作新的创业,每天忙得团团转。

此时年过八旬的她,看起来也就50多岁。

“人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即使我失败了,将来在天堂见到女儿,我也可以说,我努力过。”

“死意味着永远离开,意味着你本来正在做、应该做的事,以后再也没办法做。”

后一句话是褚时健说的。

这两位一南一北,看似毫无交集的企业家,多舛的命运何其相似。

他们年轻时和既定的命运交锋,晚年又不惧风雨,从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人生本来苦难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这是吴胜明给她在人生谷底反弹的注解,相对年轻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个人信誉不能破产

吴胜明老年二度创业成功的因素何在?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吴胜明和褚时健一样,壮年时都是企业翘楚,有着非常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人脉,不是零到一,是从一的基础开始。

2.成功人士都养成异于常人的毅力和韧性,不轻易向困难妥协!

3.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和套路,只有脑袋清晰者才能一而再地看懂游戏规则,包括经营企业!

4.经营企业,匠心者对产品和服务距细靡遗、追根溯源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欲速则不达,这是很多年轻人不明白的道理!

5.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公司可以破产但个人信誉不能破产,这样重新再来才有足够的底气!

6.成功者大都态度谦卑,不像有些人赚了一点小钱而不可一世。态度决定高度,纵然事业处于低谷,很多人都愿意扶你一把!

希望吴胜明的真实故事能打动你,加油!

退堂!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