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拯救欧洲的良药/Project Syndicate

我已经写了多篇文章去讨论欧盟发行永久债券的可取性。但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会建议各个成员国都发行这样的债券。由于目前成员国之间存在过大分歧,所以欧盟不可能发行永久债券。

波兰和匈牙利否决了下一轮欧盟预算和冠病复苏基金,所谓的节俭五国(奥地利、丹麦、芬兰,荷兰和瑞典)对存钱的兴趣,要比为共同利益做贡献更为浓厚。

而投资者只会购买他们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存续的实体所发行的永久债券。

18世纪(发行统一公债时)的英国和19世纪(合并各州债务时)的美国都是如此。可悲的是,今天的欧盟还未实现这种状况。

欧盟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境地。它正在遭遇可能比前一波更具破坏性的第二波冠病感染潮。

成员国也都把绝大部分财政资源花在了应对第一波冲击上;提供医疗保健和复苏经济所需的资金规模,远远超出了总额为1.8兆欧元(折合8.9兆令吉)的“下一代欧盟(Next Generation EU)”新预算和复苏基金。

总理因私心否决

而匈牙利和波兰的否决,又拖了这些拨款的后腿。

匈牙利总理维克多奥尔班担心,欧盟新添加的法治条款会在事实上限制其个人和政治腐败行为。

忧心忡忡的他,为此专门与波兰缔结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把波兰也拖下水。

事实证明,存在一个克服该否决权的简便方法:动用所谓的增强合作程序。

该程序已在《里斯本条约》中正式列明,说是用来为欧元区的进一步一体化创造法律基础,但却从未被用于此目的。

它的一大优点是可以被用在财政方面。

一小部分成员国可以设定一项预算并商定相关融资方式,比如通过联合担保。

在这一点上,永久债券就可能变得非常有用,并可以由那些长期投资者(例如人寿保险公司)认定会长期存续的成员国来发行。

永久债券拥有极大的优势——它不用偿还本金;仅需支付年度利息。

未来利息费用的折现现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到一个接近但永远不会达到零的程度。

欧盟最终会更强大

如果被用来发行永久债券而非普通债券的话,那么一定数量的金融资源(例如目前规划中的1.8兆欧元)就可以被进一步放大数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欧洲所面临的各项金融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发行永久债券,它就将具备一个其他欧洲国家认为值得效仿的额外优势。节俭五国应该会发现,永久债券特别有吸引力,毕竟它们都喜欢省钱。

在欧洲,各大保险公司和其他长期投资者,都存在着很多未能得到满足的长期债券需求。

它们可能一开始会要求永久债券具备某种溢价,因为它们对该工具还不熟悉,等到它们熟悉这一债券后,溢价可能就会消失。

意大利并不是一个有能力以本国名义发行永久债券的国家,但是它却比其他人更需要该债券所带来的收益。意大利是欧盟的第三大经济体,缺少了它,欧盟又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那些能以本国名义出售永久债券的国家,也能为意大利的永久债券担保,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团结姿态,而这也将强化整个欧盟并间接地使它们受益。

最终,欧盟会强大到足以以自身名义发行永久债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反应

 

国际财经

福特将在欧洲裁员约14% 德国岗位遭巨大打击

(纽约21日讯)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将在欧洲裁员约14%,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亏损严重、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政府对电动汽车转型支持不足,以及竞争加剧。

外媒报道,福特星期三(11月20日)宣布4000个裁员岗位,主要在英国和德国。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人数约占福特17万4000人名员工总数的2.3%。福特也成为继日产、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和通用之后,又一家削减成本的汽车制造商,它在欧洲的裁员预计将在2027年底完成。

汽车行业在欧洲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中国需求减弱和向电动汽车转型等挑战。不过,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电动汽车仍然过于昂贵。

福特这次的裁员举措将对德国造成巨大打击。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汽车是德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不过,德国如今的形势更加严峻,本土车企巨头大众汽车此前透露,可能关闭德国的数家工厂、削减工资并裁员数千人,以提高竞争力。

福特呼吁德国政府提供更多激励措施

德国企业正在应对与中国紧张的贸易关系,以及美国共和党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等问题,德国近期陷入政治危机,也给这些公司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截至今年9月,福特在欧洲的销量下降17.9%,远超过全行业6.1%的降幅。福特曾在2023年2月宣布裁员3800人,公司明年将关闭位于德国萨尔路易斯的工厂,并进一步裁员。

福特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欧洲的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竞争和经济逆风,同时还要应对二氧化碳法规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需求之间的错位。

福特还特别呼吁德国政府提供更多激励措施和更好的充电基础设施,以便帮助消费者向电动汽车过渡。

德国政府2023年12月终止电动汽车补贴。今年前九个月,德国电动汽车销量下滑28.6%。

新闻来源:联合早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