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政局趋稳全力拼经济/李兴裕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最近在一项与媒体主管见面会上表示,随着我国政局已稳定下来,“我们2024年的首要任务当然是经济、经济、经济”。首相表示,迄今为止所实现的政治稳定,将有助于马来西亚在未来两三年内加强其经济。

大马人、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将要求政府兑现昌明经济框架中概述的承诺和目标。随着最近的内阁改组,受人民委托的部长须加倍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勤奋工作,聚焦优先事项,将国家利益和全马人民的需求置于个人之上。

刚过去的2023年,团结政府的重点是恢复政治稳定,恢复马来西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推出关键的经济、工业转型和能源转型计划,为大马的下一次经济起飞奠定基础。

摆脱多年的政治不稳定后,政府提出了新的、令人信服的说法,即大马须进行更好的转型,并重新将我国打造成东盟首要的投资和贸易目的地之一。

安华重申我国需要改革。马来西亚必须改变,否则她将无法生存。我们同意安华的观点,即我国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重建财政空间,帮助企业,特别是国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以竞争和发展,促进出口导向、提高生产力和提高劳动力技能,以及强有力的社会计划,帮助人们取得进步并保持弹性。

大刀阔斧改革

我们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以及需要改变什么。 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承受痛苦的转型成本和调整。

潜在增长减弱的主要原因是私人投资增长缓慢(2020至2022年,年均增长率为4.9%;2016-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4.8%);生产率增长放缓(2015至2018年每年1.81%);制造业采用技术和工业4.0的转型速度较慢。

这是推动议程向前发展的号召行动;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广泛关键问题;旨在阐明我们面临的未来、我们想要的未来,以及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昌明经济框架概述了7个关键指标,分为“提高天花板”——旨在通过更大的区域化和增强竞争力来重组和提升经济,推动外来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直接投资、数字化、永续绿色投资(气候适应能力、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食品安全),以及提升价值链。

提高经济底线

还有“提高底线”——确保包容性增长、优质就业和更高工资以及所有弱势家庭享平等机会,不分种族和区域。

在冠病疫情和第15届全国大选后,鉴于2021至2023年批准的国内外投资数量巨大,投资前景预计将保持乐观,这是投资者对马来西亚经济中期前景和良好投资环境恢复信心的迹象。

国内外投资者对大马的兴趣日益浓厚,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批准的投资总额大幅增加(2021至2022年每年2886亿令吉,而2006至2019年每年1723亿令吉)。

这些领域包括服务业(例如信息与通讯科技(ICT)服务,包括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和制造业,例如电气与电子产品、运输设备、石油产品、非金属矿产品、 机械和设备、科学和测量设备、食品制造和橡胶制品。

2023年,我国通过首相安华对中国、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海外贸易和投资代表团的正式访问,成功获得了总额3470亿令吉的投资承诺。2023年首9个月,MIDA已批准国内外投资者总计2250亿令吉的投资。

鉴于较高的投资实现率(2016年至2023年6月期间至少有85%的批准项目得到实施),这将转化为中期私人投资的更高增长。

4策略实现可持续增长

以下近期和中期优先事项,旨在增强马来西亚的经济弹性,实现可持续增长和更美好的未来。

1. 价格改革——时机及其对家庭和企业的影响。政府早已为马来西亚人做好准备,从今年开始推出实行针对性补贴的补贴合理化计划。价格控制和补贴改革对于财政可持续性和资源优化是必要的。精心设计的补贴合理化计划将提高改革的接受程度,同时整合现金转移支付计划。

全球原油价格疲软,在我国带来无需大幅提高价格的情况下,进行燃油补贴改革的机会。逐步实施针对性补贴,将使家庭和企业能管理价格和成本上涨,并能在不对经济活动造成重大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改变。采取现金转移等缓解措施,可抵消生活成本的增加和物价上涨。尽管如此,管理这些成本的挑战仍将继续存在。

设高效一站式中心

2. 通过鼓励生产性投资和创新来维持投资势头,扭转生产力增长放缓的局面,并增加半熟练和熟练劳动力的供应。除了商业环境改革之外,投资环境改革还解决了私人投资障碍或对经济增长具有约束力的具体问题(例如公共服务、法规和合规成本、监管体系和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海关程序等)。

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对法规如何适用的频繁不一致和解释,以及联邦、州级和地方当局缺乏协调,可能会在系列问题上出现重叠,导致企业和投资者效率低下。因此,高效的一站式中心对于满足投资者和企业的需求非常重要。在不建立新法规的情况下,消除繁琐法规等当前障碍和业务痛点,对于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私人领域驱动的国内直接投资和外来直接投资 增长至关重要。

鼓励中小企自动化

3. 通过解决低生产力的驱动因素,例如技术获取机会有限,以及技术应用率低(特别是中小企业、金融和技能),提高资本与劳动力生产力。根据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将鼓励中小企业采用自动化和科技;为中小企业开发本地技术适应性解决方案提供商业生态系统。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支援,包括为展示领先科技的技术示范观摩团和实地考察提供资金。

在未来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和再培训方面,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PSMB)可以考虑通过与商会和行业加强合作,对培训模块、培训技术以及活动和促销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讨。

4. 通过重新规划整个旅游生态系统,发挥国内和国际旅游业的上升潜力。有效的旅游管理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结构——“政府总动员方式”,不仅在国家层面,而且在州和地方当局层面,能够在所有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并且资金充足。

我们需要为2026年马来西亚旅游年做好早期准备,重点关注旅游政策、产品、市场和客户细分,以及加速数字化、基础设施开发、技能提升、品牌重塑和重新包装体验式和变革性旅游,以符合新的旅游趋势和模式。 游客在入境处、海关检疫和机场终站及住宿的旅程都需要高效、优质的接触点。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经济双引擎效应席卷全球/邱立本

报道:邱立本

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国企与民企的双引擎效应。国企提供“公共品”,如高铁、高速公路与电力;民企腾讯、华为、比亚迪等则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下刺激创新。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全球的谜团,为何在过去10年间出现质的变化,进入让美国和西方世界都惊惧的领域,不仅在全球“财富五百”中凌驾美国企业,并且在一些长期由西方企业垄断与领先的行业,中国也超越前进。

电动车比亚迪挑战特斯拉,抖音国际版TikTok挑战脸书,拼多多国际版Temu挑战亚马逊,而中国更被视为“基建狂魔”,在15年间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系统和高速公路系统、最大的隧道和桥梁系统,交通四通八达,早就实现国父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宏伟鸿图,更超越了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国企与民企的双引擎效应。国企如中交建、中铁建、中国中车等提供“公共品”,高铁、高速公路和电力等基建领先全球,为经济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而民企则是在市场机制的激烈竞争下,勇于创新,不仅在国内百花齐放,也在国际上脱颖而出。

可有更多长期策划

国企和民企的分工,在于国企可以有更多长期主义的策划,不受短期盈亏的限制,而民企则是一般更为灵活,可以迅速变阵,在市场的残酷博弈中,擅于“尝试错误”,推动更多的突破。

但无论是国企和民企,都是创新的高手。

中国的高铁在20年前草创阶段,全球都在好奇,中国究竟是采取法国系统、德国系统、还是日本系统?

当时这3家都竞争各显神通,但最后中国吸取了这3个系统的优点,融汇贯通,发展了自己的一套系统,还建立了独家的专利,可以输出全球。

今天中国高铁出海到全世界,不仅有最高的“性价比”,还有最高品质的系统和软件配套,开拓隧道的盾构机,独家创新,让中国的高铁成为一张名片,从今天的雅万高铁到未来的泛亚高铁,都闪耀中国创新力量的光芒。

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中国经济发展也都是“互联网+”的先锋,将整个产业链加以数字化转型。

中国民企拼多多的国际版Temu和快速时尚希音Shein,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力克Zara和H&M等强敌,靠数字化的产业链,将在广东、福建、浙江一带的小作坊工厂,加以数字化转型,精准控制产量,快速回应市场的变化,避免臃肿的库存,晋身国际电商的前列。

TikTok以独家的算法(Algorithm),具有强大的黏性,让美国1亿7000万人成为活跃用户,超过美国人口的一半,与Temu和Shein成为美国应用程式(App)最受欢迎的前3名,展现中国民企的威力。

即便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些民企,也暗藏“互联网+”的力量,如蜜雪冰城,是性价比高的冰饮,但却善用产业链数字化的力量,提升竞争力,出海到东南亚,在全球拥有3万6000多家门店,紧追星巴克,在印尼、越南等地都广受欢迎。

中国的经济双引擎,势将推动全球经济进入更亮丽的天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