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有赚到,何时卖?/韭哥

文接上期,上期说了停损点的重要性,只要跌20%就跑,虽然错过国能、艾芬的反弹,但这也让我得以在瑞士信贷和卡林公司崩盘,全身而退。赚少点没关系,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一期,是几个相熟小韭菜在群里问的韭哥:最近有赚到一点,要不要套利好?这个也是很好的问题,答案韭哥只能给:看情况。什么情况?

1. 你是短线炒作:

你知道这是垃圾股,最近爆涨都只是因为风向。那你有赚就直接卖,不然镰刀一挥,尸骨无存。就算你高点套利,也记得下不为例,因为不是每次都这么好彩。

有赚到也拿一点去做善事,毕竟这是其他韭菜亏掉的钱,怨气很重。韭哥过去2年暴病进院,开了7刀,这种血钱不敢挣了。

2. 赚了一倍,俗称开番:

这也是本报前老总,冷眼大师的手法。当你1000块买的股票,涨了一倍,你把一半卖掉,这样你拿回老本之余,剩下的股票基本就是免费股,再涨再赚,就算亏也不心疼。

韭哥2021就这样把手套股卖了一半又一半,剩下500股陪大家节节暴跌,啧啧啧。

3. 有用到钱就卖咯:

Myeg、手套股基本面是有,但推动股价的,更多是消息和风向,所以我是有赚就套利。其他银行股、金务大、双威这些,都是疫情中买的,都涨了50%左右。有用到钱是可以卖的,但现在卖了也不知道放哪里。

不卖也有股息

所以就这样搁着,反正不卖也有股息,以后就每天穿拖鞋、搭MRT去公司,同事都很奇怪,这家伙穷的要死,怎么一点也不怕炒。

反应

 

名家专栏

诈骗猖狂小心为上/万年船

上周政府正式向脸书和抖音社交媒体平台建议,严厉贯彻不准13岁以下儿童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禁令。

万年船真是老糊涂了,这不是已经明文规定了的吗,为什么政府还有建议?

难道他们没有管辖或执法的权利?

听起来这有点像电影禁令,电影院应该帮忙执法,务求年龄不符合18禁的电影的青少年或小孩,不得观赏这些电影。

那么,社交媒体有遵从这些禁令吗?

该严的地方不严,这就是本地执法机构的问题。我要提出的不是13岁禁令,而是充斥许多诈骗案件的社交媒体。

容易掉入陷阱

只要稍微浏览脸书,便可以发现,十则广告之中,有4至5则是关系到投资名人邀请我们参与该名人的投资讲座或投资课程。

这些广告,光明正大的用上这些名人的肖像,还写上他们的背景,宛如他们自己的现身说法。

人民一不小心,或者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很容易就掉入陷阱之中。笔者稍一留意,原来鼎鼎大名的资本投资基金经理陈鼎武,或本地著名投资大师冷眼赫然就在其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崇尚资本增长,将收益再投资,不鼓励派息的陈鼎武先生,竟然向观众推荐一个大马12项高股息的股票讲座,这让我忍不住将此广告摄影下来,发往资本投资询问。结果的回答当然是这是诈骗广告。

有人举报才调查?

我们很不明白的是,在马来西亚,何以这种摆明是欺诈,甚至滥用肖像权,已经严重侵犯了个人私隐权,但是不见当局严加执法。

难道真如许多人回应的那样:警方必须在有人举报的情况之下,才开档调查?而又必须有人蒙受损失,才有开档的理由。

难道脸书等提供广告页面的社媒,不应该负上一些法律责任?

这些社媒在接受广告合约时,应该严正对待负责人,不得胡乱使用未得授权的肖像,否则它们将共同面对被起诉的后果。

这几位愿意分享他们的投资心得的投资师傅,被这些诈骗集团偷龙转凤,面对难以计算的名誉损失,而且,也可能因为举报无效,怕人家误会他们参与诈骗,因此退隐,失去教育群众的热忱。

大马交易所应该采取主动,和执法单位,还有受害的投资名人,共同向社交媒体如脸书等宣战,取缔违法广告,将一片污浊云端扫清,让散户免于受骗,得以向正道投资学习。

免责声明

本栏纯属学术上或经验上建议,读者若有兴趣投资,应该自行深入研究或询问股票经纪才决定,盈亏自负。我们鼓励通过正确的投资方式创造财富。作者言论不代表《南洋商报》立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