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柔新特区能否不负众望?/李兴裕

2025年1月7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领导人签署了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协议,为巩固马新两国长期双边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

该协议是在一年前签署的了解备忘录后签署的。

协议的签署显示两国致力于发展稳固的经济联系和战略合作,也预示着新的商业价值主张和投资机会。双方将利用彼此互补的优势、协同效应和资源,通过更精简的监管程序、高效的便利化、加强跨境流动和经济连通性,以及量身定制的投资税务优惠,实现双赢。

虽然柔佛和新加坡之间的发展差距可能带来实施风险,但双方都可以提供竞争优势,以密切和真诚地合作,实现互利。

柔佛拥有富饶的土地、有竞争力的公用事业、连通性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而新加坡在科技、智能制造、物流、数字化、国际金融服务(包括财富管理)等领域的优势,可以与柔佛相辅相成,推动柔新经济特区的发展。

与约20年前推出的依斯干达发展区 (IDR) 相比,我们有理由相信,柔新经济特区更有机会取得成功,有很大潜力促进柔佛州和新加坡的经济增长。

1.这项合作协议强调了两国共同发展的承诺;与由联邦政府和柔佛推动的特区不同;

2.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威胁着供应链,需要降低风险和转移供应链,使经济特区成为可行的投资目的地选择;

3.新加坡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公用事业)的增加迫使企业搬迁; 

4.更发达的基础设施、交通和物流网络(柔新捷运系统(RTS)、金马士-新山双线铁路、柔佛港口和丹绒柏勒巴斯港口(PTP))。

马新建交60周年迈向新里程碑

马新两国有着长期的经济伙伴关系,保持着牢固的外交关系。这项协议的签署恰逢今年是马新两国建交60周年,标志着两国经济关系迈向新高度的新里程碑。柔新特区的建立也为包括东盟成员国在内的邻国提供了在经济特区投资的机会,将其定位为东盟和地区的关键投资地点。

几十年来,马新之间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新加坡一直是大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外来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来源。

新加坡是大马2024年首11个月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2024年首9个月各经济领域批准的第二大外来投资来源。

特区对柔产生积极影响

凭借其在本区域的战略优势、支持性监管制度和商业生态系统,包括优惠的税务优惠、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可培训的劳动力,柔新经济特区可以得到发展,并不断提高其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与世界上最好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相媲美。

我们相信,经济特区将对柔佛产生积极影响(扩大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和刺激投资),尽管国内企业也会感受到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最终,国内中小企业须提高合作能力,与外国商业伙伴合作,以确保在经济特区获得商机。

跨境投资流动和合作涵盖各种高增长、高价值行业,其中包括半导体、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物流、金融与商业服务。

基础设施大马负责

经济特区政策必须侧重于促进国内一体化和增值,以确保该区域的利益分布在不同地点和行业,同时促进外国参与者和本地中小企业之间的工业联系,为本地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创造机会。

两国拟议的资金需求分离模式,其中大马将负责现场和场外基础设施的资金,由于经济特区位于柔佛州,被认为是合适且永续的。我们须对拟议的基金进行良好的治理,因为它涉及纳税人的钱。

取决于基础设施资金的具体规模,大马政府对经济特区基础设施的融资,可以缓解基础设施的瓶颈和制约,并加快该区为投资经济特区的公司做好准备。政府的直接参与也使其能筹集长期优惠资金,以维持该区的长期发展。

然而,陷阱在于,鉴于政府目前紧张的财务状况,这可能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

特区若由私人管理更具活力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是谁来管理经济特区的营运?公共管理还是私人管理?经济特区的公共管理政策,能更紧密地协调和促进与联邦政府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并使经济特区的建立更加容易。在这方面,重点是确保联邦政府、州和地方当局(涉及柔佛6个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协调和战略合作。需要一个快速的决策过程,来解决经济特区的营运问题。

如果经济特区是由私人管理,则可更具活力,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包括调动他们的自筹资金在特区内营运。

目标首5年完成50项目

该协议设定了在首5年内完成50个项目的目标,在首10年内累计完成100个项目的目标,旨在创造2万个熟练员工岗位。在决定项目时,两国都必须考虑在成本节约和竞争力、对经济和国内中小企业的影响、市场份额、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方面的互补协同和互利。

两国须根据项目的战略重要性和可交付成果,对项目进行优先排序。制定明确的项目可实施和可行计划,有助于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符合预算,包括所需的资源,以确保产生切实的经济影响。更重要的是,为项目完成和交付设定切合实际的时间表,包括规划项目的进度。

我们期待柔新特区蓝图的制定,以促进公共和私人领域合作,积极为两国和该地区开发特区。作为促进投资的一站式中心,马来西亚柔佛投资促进中心 (IMFC-J) 必须利用数字平台,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从最初兴趣到营运实现的顺畅旅程。时间至关重要!

柔新经济特区蓝图应包括以下方面:

a)政策清晰度和一致性:

透明和可预测的监管环境对于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特区管理层的明确所有权和责任制,将确保快速解决运营挑战。

b)基础设施资金需求:

全面评估经济特区内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至关重要。评估应涵盖潜在投资者和支持行业的需求,并与协议中确定的优先领域保持一致。例如,升级现有道路基础设施,并扩大容量,以容纳额外的交通流量,例如巴西古当大道。

c)包容性增长和中小企业参与:

确保经济特区的利益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地区。促进经济特区公司与当地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将为当地企业参与价值链创造机会。

政府必须确保国内工业通过技术转移、专业知识共享和为当地人创造就业机会,从经济特区的外来直接投资中受益。为中小企业提供基础设施、金融、技术和市场渠道,对于它们的能力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以融入国内和区域价值链。

d)人力资本发展:

投资人力开发、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计划,对于满足经济特区优先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至关重要。两国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增强人才库。

总之,最大的挑战是将协议转化为行动和可交付成果的过程,双方必须致力于战略合作,以确保双赢的结果和互补的协同效应,并为柔佛州和新加坡创造互利。

经济特区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双方进行有效的规划、监测、协调和加强沟通,因为它会影响柔新特区的绩效、可交付成果和两国的信任。

视频推荐:

 

 
 

 

反应

 

名家专栏

企业上市后常见挑战/程志彬

近年来,资本市场持续活跃,越来越多企业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期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拓展业务。

然而,上市并非终点,而是企业进入公众市场的起点。如何在上市后保持稳健增长,避免业绩下滑,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许多企业在上市初期交出了亮眼的财报,但随后却因盈利能力下降、市场信心动摇,导致股价承压甚至业绩滑坡。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内部管理、盈利模式和市场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财务管理体系不足:上市后,财务透明度和资金管理要求提高,若现金流管理不善,可能影响企业运营及投资者信心。

●市场环境变化:经济周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可能冲击企业盈利能力。

●监管结构适应性不足:家族企业或中小企业转型为公众公司,需要建立更透明、规范的监管体系,否则可能面临合规和管理挑战。

如何确保长期稳定增长?

要在上市后保持稳健增长,企业必须在商业模式、财务管理、公司监管和投资者沟通等方面做出全面调整,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并建立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关系。

1. 建立永续盈利模式

上市企业必须具备长期增长能力,而非仅依赖短期市场红利或一次性业务。因此,企业应:

●拓展产品线、开发新市场,减少对单一业务或客户的依赖。

●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品牌价值。

●优化成本结构,合理控制支出,提高运营效率,确保利润的稳定增长。

2. 强化财务管理,优化资本运作

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对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预算管理:制定清晰的财务规划,确保资金合理配置,避免因资本使用不当影响企业运作。

●优化现金流管理:确保充足的流动资金,以应对市场波动和突发状况。

●合理利用融资工具:通过债券、再融资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完善公司监管,提升市场信任

作为公众公司,企业需要符合更高的合规标准,并向市场证明自身监管能力。关键举措包括:

●董事会架构:引入独立董事,提高公司决策透明度。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确保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信息透明,增强市场信任。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控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稳健,避免合规风险。

4. 透明市场沟通,管理投资者预期

良好的市场沟通,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股价波动。企业应:

●定期召开投资者会议,向股东和分析师介绍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回答市场关切的问题。

●确保信息披露清晰透明,让市场能够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市场波动。

●设定合理的派息政策,增强股东回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长期信任。

IPO只是起点

全球市场上不乏成功企业在IPO后,通过优化业务模式、强化公司监管,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企业若能在上市后积极调整战略、提升管理水平,便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

因此,IPO只是起点,长期竞争力才是关键。

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赛道起点。真正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步的企业,不仅要关注短期的业绩表现,更要具备应对挑战、优化管理、持续增长的能力。

唯有建立稳固的盈利模式、优化内部管理、完善公司监管,并与市场保持良好沟通,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中长期生存,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