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创业都是一场拼搏/陈绣茗
近期听闻有位友人说,有兴趣创业开一家零售小店,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告知他事先做了几个地方的市场调查搜集了一些资料,想说与我聊聊有关他的观点并决定地点。
根据友人的分享,确实做了很不错基础工作,包括明确指出他的第一层目标顾客,根据目标顾客的活动范围,作了竞争者数目的调查,还有人流的调查等,根据这些数据友人希望我可以帮忙他选一个最佳的地点。
之后我再问了好些问题,包括有没有注意车流量、人/车流动线、派车状况等,包括商品定位/组合、价格策略,宣传方案等,一一都没有一个很确实的答案,结果我就告诉友人,多做功课再决定吧,别急急忙忙就下决定。
操作市场调查,仅仅就为了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地点来开店吗?其实不然,商家可以根据调查客流的消费水平,确定商品定位、基本商品结构、价格政策及毛利空间。
同时,根据商圈内的消费客层、其时尚的敏感性,包括对手的强项来拟定商店特色,构建“差异经营”的商品种类及数量;根据周边潜在地区消费特点及要求,策划布点,或者建立、培养团购销售网点。
要达到上述所讲的成果,主要需要清楚自己要调查的商业范围为何。
根据学术上解说,可以分为自然商圈、轨迹商圈、团购商圈。
●自然商圈:建议范围为2公里以内,商圈内属自然客流、自然忠诚度,可解释为在这个商圈活动的顾客皆可以自然成为顾客。若要细分,还可以根据顾客需求作一等、二等商圈之分。在这个商圈范围,主要是获得数据以便思考竞争条件。
●轨迹商圈:建议范围为2-5公里以外。因人文生活习惯、交通、方便而形成的商圈,也包括同商圈竞争店的居民交界处。这个商圈主要是要拟定差异,以便可以引来竞争者的顾客或者非自然顾客。
●团购商圈:建议范围为5公里以外。因批发网络、加盟店网络等形成的商圈。这个商圈内主要可以思考使用政策以便开发批发或者加盟网络,以便扩大并稳定商圈。
须有周详策划
用友人的商店根据这三种商圈举例,友人的目标顾客为在大专生,年龄在20-25岁。如此友人的自然客户群就是这一群年轻人,选择第一个自然商业圈自然就是能包含这一群年轻人的地方。
从这一个地点再放大,考虑周边的商圈为轨迹商圈,调查这些人群的消费与生活习惯,再拟定一些差异以便可以吸引来自更远的顾客。
还记得友人在这一点上与我争论说,他们会给消费积分,有积分顾客一定会回来。
我立即就反问,知不知道外面提供消费积分的同行商家有多少?而他的积分又有何过人之处可以吸引顾客回流?一阵的沉默告诉了我,这位友人没有答案。
最后就是团购商圈,这个商圈仅限自己销售的商品中有特殊性质,便可以考虑将这个产品“批”给周边同行或非同行来上架。
以上的公里数仅作为参考,业主可以根据商店的特性做范围调整。
当然,如今的商业竞争,不仅限于地表上,若有想要加入竞争的尤其是零售,除了将商圈都一一了解清楚外,都必须考虑网上各种商业活动,如网购、网红销售、网上销售等竞争,以便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市场,减少面市后受挫所带来的影响。
有时候,听了许多年轻朋友聊起创业种种构想,忍不住就倒头泼了许多冷水。其实也不是想阻止创业,而是想要让他们冷静思考。
没有策划周详的创业就是赌,若本身有资金可以浪费那倒可以冒险拼搏,毕竟每一次的创业都是一场拼搏。
若没有太多资金,想着可以利用供货商的账期,或者利润分享等概念来运作,长期考虑势必将会很难运作。尤其在这段非常时期,三思而后行还是非常重要的。
扎夫鲁:转化创意为现实 大马未来靠青年创业者
(吉隆坡18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说,大马的未来不仅建立在政策与资源基础上,更源自人民,特别是青年的创意与魄力。
他今日主持“启发创业日”活动时说,青年敢于梦想、敢于将挑战视为机遇,也有勇气为理想冒险。这种精神推动着大马不断前进,并将在未来继续引领国家向前。
他提到,政府已推出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目标是打造具韧性、创新力与永续性的经济体,涵盖先进制造、绿色科技及高价值服务领域。
他强调,这计划的成功不仅靠政府推动,更仰赖青年创业者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你们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你们的决心与行动将决定大马能走多远。”
他提及,作为东盟一分子,大马青年正处于拥有约3亿年轻人口、极具活力的区域生态系统内。
随着东盟是全球最年轻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青年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引领区域转型。
扎夫鲁鼓励年轻企业家坚持梦想、不惧失败,持续为社会带来积极改变:“创业不仅是个人成功,更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你们的努力将改变社区,影响国家,甚至带动整个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