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拿督刘明

我在家和在办公室三不五时就会听到“虾皮”Shopee的卡通叫声,比起另一个电商平台Lazada 的一般短讯呼叫声,不只悦耳动听,还提醒我血拼时间到了。

我每天打开YouTube ,跳出来的广告也一定是3个shopee人在载歌载舞。

我很少在意广告播的内容,虽然虾皮广告出现的次数非常频密,而我却反常地没有感到半点不耐烦,皆因是她的广告歌曲轻快动听,舞步逗趣好玩,我有时竟然耐住性子看完整个短片。

创意广告打响品牌

YouTube 偶尔也会出现对手Lazada 的广告,但相比之下, 后者无论档次和创意,根本就是“蚊髀同牛髀”,在推广品牌这环节,lazada 简直输了几条街!

我是从台湾电视节目听到“虾皮”这有趣的名字,根据报道,台湾本土网站如pc home 和雅虎等,被虾皮打得落花流水、七荤八素。

虾皮砸钱吸引流量,补贴运费,Pc Home 无奈跟进,结果亏了好几十亿新台币。

虾皮是这场战役的始作俑者,巨亏是他们意料中事。

那是2018年的事情。

补贴运费吸引流量

几乎同一个时间段,虾皮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用的手段依然是屡试不爽的补贴运费来吸引流量,同时间开启那么多条战线,手笔之大、口袋之深。

坊间开始猜测他背后金主到底是谁,因为这个平地一声雷、炸开锅的神秘家伙,会不会和其他平台一样昙花一现,自寻短见?

但时至今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虾皮(shopee)的创办人是李小冬,Shopee是新加坡上市公司Sea旗下的电商业务产品,Sea(冬海集团)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三部分,它们分别为:Garena(游戏)、Shopee(电商)、AirPay(支付)。

Sea于2017年10月在美国上市,当时市值达到51.7亿美元(约212亿令吉)。

Sea在上市前,创始人李小冬(Forrest Li)持股20.7%,拥有44.9%的投票权;腾讯持有39.8%股权,拥有29.8%的投票权,为Sea最大股东。

富爸爸腾讯加持Sea

Sea有了上市公司的背景,再加上一位富爸爸——腾讯的加持,李小冬更加毫无忌惮地和另一位东南亚电商巨头Lazada 硬碰,目前战役还在进行中,鹿死谁手虽然还没有答案,但这几年下来,虾皮已经占尽上风,看来独占鳌头的机会很高!

虾皮的总裁冯陟旻(Chris Feng)是江苏淮安人,高中二年级获得了新加坡政府的奖学金。后来,他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在史丹佛大学继续深造。他加入了麦肯锡,然后转到Rocket Internet,在那里他负责Lazada的跨境业务。

2014年他带领一支团队,从Lazada跳槽到Garena。他成立了Garena手机游戏部门,并在一年后在李小冬的授权下创办了Shopee。

2016年4月,阿里巴巴用10亿美元(约41亿令吉)拿下Lazada的控股权,2017年6月追加约10亿美元投资,将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83%。2018年3月,阿里巴巴再追加20亿美元(约82亿令吉)增持Lazada。

阿里在完全掌控lazada 后,从此拉开了频繁换帅的序幕。

虾皮总裁冯陟旻,就是在Lazada 忙着人事布局、军心涣散的时候采取凌厉攻势,结果迅速抢占市场,成为东南亚购物平台app 下载率最高的公司。

由于疫情期间网购及游戏业蓬勃发展,2020年虾皮全年营收翻倍至43.7亿美元(约179亿令吉),但是严重亏损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年净亏损16.1亿美元(约66亿令吉),与2019年亏损14.6亿美元(约60亿令吉)相比仍持续扩大。

亚洲市值增幅最大

但他依旧是2020年亚洲市值增幅最大的三家企业之一,达1026亿美元(约4206.6亿了)!

因为Lazada 不是上市公司,又选择不透露财报数据,所以我找遍整个网际网路,都找不到和虾皮对比的数据,不过,从很多报道分析可以确定,Lazada 的亏损绝对不会少于虾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Lazada VS Shopee

阿里砸进40亿美元(约164亿令吉)的Lazada,为何还不敌虾皮(Shopee)?

1)战前换将军心涣散

我大概一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上,遇到Lazada 的马来西亚总裁周南,当时他刚升任总裁一年左右。节目播出前有一个直播串联,当时他缺席了,我问了一下监制,原来他已经不在其位了。

现在的总裁位子,好像又回到火箭(Rocket Internet )高层手里。

2018 年后,Lazada 东南亚区总裁和东南亚各国的负责人换帅如走马灯,不计其数,这对一家国际公司是非常不利的。

战前换将的结果是:军心涣散、策略不明、执行不到位等等。

而Lazada 的对手虾皮总裁,从创立至今还是CEO冯陟旻!

这位虾皮创办人之一,当然对自己公司的运作和策略非常清晰,他出自Lazada 也对前东家的一切非常熟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Lazada 被打得落花流水是有原因的!

2)照搬淘宝水土不服

Lazada 被阿里全面掌控后,高层都是从淘宝总部派来的御用兵,他们非常熟悉淘宝的运作模式和文化,很自然的把中国的那一套方法搬过来,结果很容易就出事了。

东南亚十个国家十种语言和文化,听说有些被委派过来的高层连简单英语都说不来,所以只能在自己人里搞小圈子,不能融入在地的生活状态。

越南的总裁为了引流,不听属下进言,花了几十万元买了很多卫生纸以为新冠肺炎当前,越南人会像大陆或其他国家一样抢购,结果一卷都卖不出去,成了国际笑话。

3)东南亚政策大不同

东南亚国家除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外,其他国家如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对进口产品都加征非常高的关税,而且海关效率也极度糟糕。

淘宝接手后以为可以直接从中国输入产品以填补产品种类的缺口,但往往就卡在海关出不来。

虾皮的冯陟旻在东南亚呆了那么多年,还亲自坐镇印尼这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当地民情、风俗和该国政府官僚非常清楚,他首先和当地一家大进口商合作,很快填补了大陆物廉价美的产品种类缺口。

4)不是亲自培养的孩子长不大

虾皮是李小冬和冯陟旻创立的,就好像马云当初创办阿里巴巴一样。那种热忱、对任何事情亲力亲为、事必躬亲的精神,并不是一班雇佣兵团可以比拟的。

Lazada 的淘宝御用高层,就是缺乏了这种创业精神,凡事都把淘宝那一套搬了过来,页面设计、产品呈现甚至软件设计师也是淘宝支援,几乎失去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我喜欢上网找产品以获取灵感,淘宝、Lazada 和虾皮,是我经常浏览的购物网站。

我要找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一定会到淘宝,它往往不会令我失望。

其他一些日常用品或一些比较鲜有的产品或品牌,我会在虾皮和Lazada 购买。

产品便宜种类更多

我发现虾皮的产品除了便宜之外,种类好像也比Lazada 多。

Lazada 太过像淘宝,少了一点新鲜感。

我问了一下公司负责线上的同事,我们的产品在那一个平台卖得比较好?答案是:虾皮!

像我文章开头写的,虾皮的广告很有创意和亲切,Lazada 的非常传统,了无新意。

两个购物平台巨头开战,斗得你死我活,但我们的血拼乐趣却因他们而精彩。我想再多一两年,也许其中之一将会止损胜出,几率比较高的应该是虾皮。

这就是为什么虾皮去年的股票涨幅为亚州之冠,市值增幅甚至超越股王特斯拉!

退堂!

反应

 

言论

境外购物平台冲击大马商业/潘政麟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电子商务平台蓬勃发展,如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平台甚至是拼多多近年来在马来西亚消费者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居民选择在境外平台上购买商品,而非本土市场,对于马来西亚的商业环境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境外平台购物的兴起实质上意味着资金的跨境流动,马来西亚消费者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流向了中国,而非本地商家。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可能对马来西亚的零售业造成冲击,特别是对于小型企业和传统零售商,他们面临着来自线上市场的激烈竞争。

提升产品竞争力

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也促进了马来西亚商业生态的变革,迫使本地企业审视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寻求转型升级。

马来西亚商业环境中的“不卷”现象,即市场竞争相对温和,导致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消费者期望。这种现象背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分销渠道和批发环节的利润较高,未能有效传递给终端消费者。

相比之下,中国电商市场极为竞争,各个环节的利润率被压缩至最低,以量取胜,最终实现了商品价格的大幅降低。这一差异使得马来西亚消费者在中国的购物平台上能够享受到更具性价比的购物体验。

境外线上购物的流行无疑对马来西亚本地商业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商品类别中。许多小型企业和传统零售商难以与淘宝上的低价商品竞争,导致销售额下降。

此外,中国快递的便捷性和丰富的产品选择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进一步削弱了本地市场的吸引力。

以美国为例,Temu(海外版拼多多)的崛起让美国国内的许多零售业主面临巨大的压力。例如,美国上市公司Dollar General 和 Dollar Tree 的市值已经从高点腰斩了约43% 和 52%。

Temu 销售低价家居用品、服装和玩具,类似于一家大型数字一元店,吸引了很多消费者。Temu 通过直接从中国工厂和仓库运送廉价商品来削弱美国竞争对手。Temu 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给美国许多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

境外线上购物的普及不仅仅是马来西亚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更是一次对本地商业生态的深刻反思与重构。

危机也是转机,马来西亚应该积极寻求改变,否则本地产品最终可能会被淘汰。毕竟,消费者是精明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