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考试与熟练员工/白文春

谷歌上个月宣布将在马来西亚投资20亿美元(约94亿令吉),建立其首个数据中心和云区域。

此前,首相兼财长拿督斯里安华去年12月宣布,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器设计公司英伟达(NVIDIA)将与一家本地公司合作,建立其首个人工智能云数据中心。

这对广大的我国打工族来说是个好消息。

然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尽管大马成功吸引了一些高科技和知识型外来直接投资,但我认为,这些企业中熟练大马的供应可能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这是因为去年5月的一则新闻报道称,2021年大马教育文凭(SPM)应届考生中,几乎有一半选择不继续深造。

最近另一个不太令人鼓舞的消息是2023年SPM考试成绩。

《南洋商报》5月底报道称,约有26%和23%的学生高级数学和数学科不及格。不过,这比2022年分别有超过26%和24%的学生不及格略有好转。

但是,如果将那些在高级数学和数学科中取得“D”和“E”的学生(这些学生被视为及格)也算进去,这个比例将分别大幅增加到48%和52%。

我不认为“D”和“E”是及格。

在我那个时代,如果你得了“D”,你就已经被认为是不及格了。

评分易操纵

一个著名的维权团体,家长教育行动小组(PAGE),对马来西亚考试成绩的评分制度提出了质疑。

它表示,教育部对学生的不公平行为让学生陷入了错误的信念,因为在某些情况下,65%的分数属于“A”。

各科目及格分数和SPM成绩评分缺乏透明度,导致了许多操纵的指控。

同样的,约有9%的学生在2023年SPM考试中科学不及格。

如果将那些获得“D”和“E”的学生也算进去,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4%。

另外,在2022年的成绩中,马来西亚在当年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81个国家中排名第47位。在2018年PISA的成绩中,大马在参加77个国家中排名第48位。

PISA是一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旨在评估15岁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该项目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3年针对OECD和非OECD国家的15岁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并以学生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教学语言拟定有关试题。

我上面提到的科学和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很高,这似乎与马来西亚的PISA结果非常一致,大马的排名并不高。

这可能是2021届SPM学生中,近一半选择不继续深造的原因之一。

不热衷科学数学

无论如何,在我看来,科学和数学是高科技发展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目前,2022年PISA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中,有4个,即新加坡、台湾、日本和韩国,在高科技制造和开发方面非常强大。

如果我国学生不热衷于学习这两个科目的知识,我认为我国员工很难晋升为高技能劳动力。相反的,这可能会导致我所担心的熟练劳动力短缺。

此外,当政府能吸引高科技和知识型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大马,这将阻碍本地员工享受高收入。而且,大多数SPM学生对科学和数学缺乏兴趣,可能是大马仍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

我从一些商界朋友那里了解到,或许政府可以允许来马留学的外国学生在我国工作,以协助局部环节熟练员工短缺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建议可行,但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大马来说,尽管我预计,我们在提高国家教育水平方面可能会面临挑战,但我国仍需要主动出击,为我们的下一代做好事。希望当局不要拖延改革,以便我们更多的下一代能享受我们今天播种的果实,并在未来加入高收入群体行列。

反应

 

言论

考前作答技巧讲座的意义/方城

我们一直在强调多元学习,因材施教,但真正在学校贯彻的却不多。

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般被瞧不起,他们会通过制造问题来得到成就感,让师长无可奈何。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一般除了惩罚,基本上不会采取其他措施,协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

长期处于这样的氛围,师生大多会以成绩为重,好像考不好成绩,便一无是处。于是,教育体系改来改去都不到位,一直原地踏步。最近,有人提出恢复小六及中三评估考试。

其实,这也怪不得谁,每一年统一考试成绩公布,不管是统考还是SPM,大家还是以A的多寡来决定学生、甚至是学校的优劣;升学拿奖学金之类的,也是以A的多寡来发放。

为求佳绩不脚踏实地

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学有所长,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应对问题。但是现今教师在教课时,为了达标,会不断灌输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让人倍感无奈。接近大考之际,就算教师想再给学生讲人情世故,建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也是不被允许的。

学生会以成绩的优劣被分成若干组,被安排去听作答技巧、考高分的讲座。这样的做法,美其名叫“知己知彼”,但若深层思考,它其实是走捷径、为求佳绩不踏实的做法。

因为不愿意脚踏实地学习,泄题事件也就时有所闻。说实在的,若不是大家成绩至上,这些事情会发生吗?日后这些学生踏入社会,会变得如何势利呢?

物极必反、人满为患,什么东西多了都不是好事。我认为,办一两场考前作答技巧是可以的,多了就会模糊重点,让大众产生“成绩才是一切”的观念。我们说教改说了几十年,至今大家还是看孩子的成绩来分上下优劣。

若学生以手段取得符合标准的成绩而被录取,也未必能读好那一门科目啊!如果成绩是日后升学的考量因素,那各学院为何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录取新生,做到人尽其才呢?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在育人的路上,这实在是很可悲的现况!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