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补贴可以没完没了吗?/李兴裕

面临消费价格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政府增加了补贴,并实施价格管制(设立顶价),以将贫困、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与服务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政府对一系列产品包括汽油、天然气、电力、食用油、糖、过路费和巴士车资提供补贴和实行价格管制,这些物品与服务约占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篮子的20%。

据估计,如果没有这些补贴(涉及总额510亿令吉),今年5月的通胀率可能会高达11.4%,而非2.8%。

今年至今,政府提供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补贴总额773亿令吉: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占373亿令吉;包装食用油每公斤补贴4令吉;97亿令吉用于电力、鸡肉和鸡蛋; 117亿令吉用于现金发放,其余146亿令吉用于各种形式的援助。

这笔773亿令吉的补贴,估计占政府总收入的30.3%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金额,此前的最大金额是2008年的352亿令吉(占政府总收入的22.0%和GDP的4.4%);以及在 2011至2014年期间(介于362亿至441亿令吉之间,或占总收入的18.1%至21.4%和GDP的3.5%至4.9%之间)。

政策开倒车

这些善意的物价补贴和管制,旨在通过在当前高通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的环境下保持低价,来缓解消费者的压力和保护他们,但这样做的代价很大。

从表面上看,逐步取消这些补贴,似乎是不体谅和麻木不仁,因为这会进一步加剧那些已在苦苦挣扎的国人的困境。

但这些无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价格补贴,尾随而来的是高昂的经济和财政成本。它被认为是最昂贵和最开倒车的财政政策之一。

尽管来自财政永续性和公平方面的经济论据,证实了补贴和物价管制改革的必要性,但出于避免政治反弹的民粹主义政治考量,补贴改革难以实施。

燃料和食品等日常消费品的补贴,虽然旨在让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受益,但它们通常具有递减性质。大部分补贴也让高收入群体从中受益,扭曲了收入分配,进一步扩大了贫穷、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

财政部估计,政府提供的补贴总额,有一半以上分配到较高收入或20%最高收入家庭(T20)手中。

巨额补贴令政府的财政预算变得紧张。难以为继的补贴会加深财政赤字,迫使政府增加借贷并增加债务。

补贴占政府总收入的份额已从2012至2018年期间的平均每年15.1%,于2019至2021年降至年均9.2%。补贴在GDP总额所占的比重,也从2012至2018年期间的每年2.9%降至2019至2021年期间的年均1.5%。

然而,今年至今773亿令吉或更多的补贴,估计占总收入的30.3%和GDP的4.6%,这主要是由于能源和原产品价格飙升。

机会成本巨大

补贴也令社会面临巨大的“机会成本”。它降低了财政能力,因为用于补贴的巨额财政资源,挪走了从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和房屋等其他领域的拨款。

补贴计划鼓励浪费和贪腐。当产品价格便宜且补贴低于市场价格时,随着需求转向补贴产品,就会鼓励过度消费和浪费。

它还扭曲了真实的市场价格均衡,因为补贴而人为地降低物价,会导致资源投入生产力较低的经济活动,以及低效使用(如补贴燃料价格和电费)。此外,拥有大量化石燃料和能源补贴的国家,往往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方面的记录不佳。

正是由于燃料价格偏低,加上宽松的信贷便利和拥车政策,导致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造成交通拥堵和碳排放污染,加剧了气候变化。同样的,取消电费补贴,将使发电来源走向绿色环境永续性。

补贴助长了贪污,因为投机者利用补贴家庭消费与商业和工业用户之间的价格差异从中牟利,这造成了跨境囤积、黑市和走私活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当价格补贴和管制,使物价低于实际市场水平,并在某些情况下,顶价低于生产者成本以时,生产者的赚幅会受到影响,而投资者会由于无利可图或利润微薄,而把资本投入其他领域,寻求更好的回报。当投资和生产减少,有关产品的供应也将会跟着减少。

可借鉴3C改革方案

为什么补贴这么难以削减?如何管理经济和社会影响?

简而言之,许多政府在补贴改革方面遭遇困难,是因为它们害怕破坏政治平衡。当补贴改革进行时,消费者会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这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反弹和群起抗议。

如果公众对政府削减燃油补贴,以实施补偿中低收入家庭的计划缺乏信心,他们会发现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开销可信度低,并会抵制补贴改革。

借鉴于各国实施补贴改革的经验,以下三个“C”——可信(Credible)、偿付(Compensation)和沟通(Communication)是重要的原则。

(i)可信——从全民获得补贴,转变为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补贴,需要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全面和透明机制,以鉴定贫困家庭并提供有关福利。推行自动定价机制;并分阶段上调价格,以让有关调整顺利进行。

(ii)偿付——通过针对社会中特定目标群体的现金或接近现金的转移,例如有关福利只限提供给贫穷人士、儿童或退休人士,或是某些特定地区的家庭。

政府可提供优惠券,允许目标家庭消费一定“生命线”数量的补贴食品或燃料产品。与提供全民的物价补贴相比,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补贴,可建立更具成本效益,影响更深远的社会安全网。

(iii)沟通——透明和广泛的沟通,解释为什么我们必须从产品补贴转向针对目标家庭的补贴机制,因为这将使弱势家庭受益更多;从全民补贴计划中节省的资源将如何重新用于其他优先开销,例如基础设施投资、为老化人口提供养老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为未来新生代提供更好的教育,或是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定期发布有关有针对性的社会援助计划的规模,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政府预算的信息。

需要强大政治勇气

实施艰难的补贴改革需要强大的政治勇气。透明度和与利益相关者对话,是补贴改革的基石,以决定其模式和落实范畴。

以妥当的方式取消补贴,改为以针对贫困与弱势家庭更有针对性的开销,以及封堵漏洞与浪费,还有富生产力的投资,可以促进永续的财政管理,并取得公平的结果。

 

 
 

 

反应

 

财经新闻

推广RON95针对性补贴前 需厘清油站执法机制

(吉隆坡6日讯)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大马卡已被证实可作为发放慈悯基本援助金的有效媒介,但在推广用于RON95汽油针对性补贴之前,仍需进行全面测试,并厘清在油站的执法机制,以确保补贴精准发放。

吉隆坡大学(UniKL)商学院副教授兼经济学分析师艾米祖哈兹米博士指出,公众需要知道,当受惠者在油站使用各自的大马卡时,执法机制将如何运作。

他强调,目前这项方法仍未被大众所熟知,因为据了解,如果没有先进行试点测试,政府将不会实施这项补贴分发系统。

无论如何,他对此事仍保持乐观,并相信这项最大型的RON95针对性汽油补贴会顺利推行,因为此前的慈悯基本援助金的发放取得良好的成效。

他接受《每日新闻》访问时表示,大马卡作为配合其他系统的中介工具,已在发放针对性援助方面展现出成效,也显示出其在未来分发RON95针对性汽油补贴上的应用潜力。

确保真正需要者获益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日前表示,大马卡在慈悯基本援助金发放中已初见成效,目前该援助计划已扩大至540万名受惠者,所有现金援助均通过大马卡作为发放媒介。

他说,过去两周,已有超过3500家商店与超市接受有关援助项目的支付方式,进展非常顺利,并认为,若用于RON95汽油补贴,大马卡在机制上也不会有任何差别。

对此,艾米祖哈兹米表示,因为大马卡具备先进技术与安全功能,包括生物识别数据,是政府实施有针对性补贴的理想工具,所以政府才有信心预计RON95针对性汽油补贴的发放能顺利进行。

“大马卡早已超越基本的身分识别,不仅可储存指纹与面部识别数据用于安全验证,还整合了驾驶执照信息,使持卡人无需额外携带实体驾照。此外,它还可储存基本健康资料,供医疗用途参考。”

他说,大马卡也被广泛用作电子钱包,例如里头的Touch 'n Go功能,可作为大道过路费、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停车费等用途。

与此同时,北方大学(UUM)经济、金融与银行学院(SEFB)研究中心高级讲师依旺博士表示,当前采用大马卡系统是合理的做法。不过,更重要的是确保真正符合资格的人能成功获得补贴。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