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被囚禁的令吉/黄锦荣

“令吉被低估了,按经济基本面,令吉的价值应该更高”,国行行长阿都拉昔如是回应首相安华的解释要求。

道理没错,关键是,谁来定义基本面?

首相说,大马在2023年的投资额创下历史新高,贸易仍处盈余,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局面下,还能维持经济增长,所以令吉没有反映经济基本面。

但世界银行驻马首席经济学家阿普瓦尚奇却说,令吉疲软正是大马竞争力下降的表现,尤其是财政处于赤字,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也从九零年代那超过100%的比例,下降到如今的70%不到,一马事件更是冲击了大马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同样的数据,不同的解读,所以,令吉真的是被低估了?

国行随后发了篇文告,文中除了再次强调,在大马强劲的经济面及正向的经济前景的背景下,外汇市场参与者皆认同当下令吉水平已被低估,同时也提议鼓励官联公司把外汇收入转换为马币,以便更积极地扶持令吉。

四平八稳的文告,字里行间却也透露了一个重要的讯息:既然外汇市场参与者都认同令吉被低估,而令吉也已经被低估好一段时候了,为何不趁势捞底?低买高卖、高频交易不正是掌握金融市场套利机会的基本原则吗?

若真如此,令吉在套利策略下早就应该回弹,如实地反映经济基本面,又岂会静待至会议召开,联同国行唱好令吉。

同理,为何官联公司不趁令吉疲弱回流马币汇市?毕竟官企业绩皆以令吉记账,弱令吉可让业绩更加标青,一众董事高管也能领取更丰厚的奖掖。

政治响应容易散去

好吧,令吉于过去几天也迎来了回升之势,即便那真是官联公司响应号召所致,也绝非出于市场激励因素的考量,而是政治响应。然而,政治响应往往是频率大、波长小,没一会就散去。

所以,令吉是否被低估,显然不是哪一位达官显要说了算,而是得通过海量的市场参与,在不间歇的买卖活动中,发现价格。

令吉一旦被低估,市场当会发现并从中套利,于岸外借外币买马币,在令吉往正估的水平升值的时候套利离场,在套利买卖的过程中,令吉就会反弹。

反之亦然,被高估的令吉也会引来投机者于岸外抛售马币,促使令吉贬值以后套利离场。至于正确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何在,那就取决于海量买卖之间,所有参与者皆能同意的水平。

市场参与量不足

在人来人往的道路上,不会出现没人捡起来的一百大钞,除非那就是一条甚少人经过的小路。令吉如今所面对的瓶颈,就是市场参与量不足,而限制市场参与的,正是外汇管制。

由于缺乏岸外马币汇率风险对冲的管道,外国投资者在选择东南亚金融资产投资时,更倾向于绕过难以避险的马币资产;当马币无法在岸外交易,那也就砍断了能促使令吉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套利机会,那无疑是提高了令吉被错估的可能性,并大大地延长了令吉脱离基本面的时间线。

当岸外马币贸易融资被禁止,官联公司又怎会贸贸然把外汇收入转换成令吉,因为保留外汇收入以作岸外业务营运之用,显然更符合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针对外汇交易结算所做的调研显示,令吉仅仅占了全球外汇交易的0.2%,排在众多新兴国家货币之后,甚至还不及印尼盾和泰币的0.4%,妄比新币的2.4%、韩元的1.9%、印度卢比的1.6%,或者新台币的1.1%。

要知道的是,大马GDP占了全球GDP的0.8%,也朝全球三十大经济体的目标前进,并力图把大马打造为回教金融及金融科技中心,外汇管制的存在,无疑是掐着转型的脖子,而令吉也成了外汇管制的囚徒。

想要令吉重拾光辉,如实反映经济基本面,除了彻底取消外汇管制,让马币重新走向国际舞台,别无它径。

 

 
 

 

反应

 

财经新闻

美国关税未明朗 国行:令吉难免陷波动

(吉隆坡11日讯)大马国家银行行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昔表示,在美国关税政策尚未明朗之前,令吉汇率估计将波动不断。

阿都拉昔于2025年东盟投资会上向媒体披露:“我们确实留意到令吉汇率出现波动,此情况料将持续。”

“努力稳定令吉”

“但话虽如此,令吉与其它区域货币相比仍相对具韧性,政府也会推动结构性改革,从而稳定令吉汇率。”

换言之,受惠于大马坚实的经济基本面和增长前景,令吉汇率具备了一定韧性,且政府将会持续努力稳定令吉汇率。

一如既往,国行未对令吉走势作出预测,但表示正检讨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而目前的增长水平介于4.5%至5.5%之间。

阿都拉昔指出:“我们将继续与官联投资公司(GLICs)及其他政府相关机构推进去年启动的协调措施,以促进稳定外汇流入。”

“我们也会持续和出口商接洽,鼓励他们把海外收入调回国内并兑换成令吉。”

他补充,国行的干预措施旨在防止市场过度波动和维持市场秩序。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