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通胀若受控短期料不升息/白文春

大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俗称通胀率)自去年3月起连续10个月下跌,2020全年通缩1.2%,这是过去10年首见。

大马上一次出现通缩是在1965年,当时的通缩是0.1%。

到了今年1月,大马再通缩0.2%,尽管比起去年11月的通缩1.7%,已是显著缩小。

然而,到了2月,CPI停止了11个月的通缩,按年升0.1%至122.5点,去年同月报122.4点。

谈回2020年全年通缩,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而言,就是物品与服务价格去年全都下跌。

这怎么可能呢?我并没有感觉到,市面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变得更便宜,顶多只是停止上涨,保持不变而已。

其实,物品与服务价格的下跌,是反映在:

(一)交通

(二)房屋、能源与燃油

(三)衣物与鞋子

去年分别按年下跌10%、1.7%及0.8%。

交通价格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油价走低所致,RON95汽油零售价格从2019年4月的每公升2令吉零8仙,于去年4月下行至1令吉27仙,一年内的跌幅高达39%。

国内汽油零售价格的下跌,则是国际原油价格大跌所致。去年初全球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以及各国随之实行的封城锁国措施,人们被迫待在家,导致原油价格从2019年4月的每桶71美元高位,于去年4月下挫至23美元。

同样的,由于政府给予电费折扣,以协助国人和商家渡过冠病疫情造成的经济难关,这导致房屋、能源与燃料价格下跌。

至于衣服与鞋子,则是由于商家在疫情期间减价刺激销量求存所造成,因为衣服与鞋子都并非日常必需品,人们可以展延购买这些物品。

商家没显著下调售价

不过,尽管油价下跌,但除了衣服与鞋子之外,我并没有看到商家全面下调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然而,过去每当燃油价格扬升时,商家们却会随着调高商品与服务价格。

当油价下跌时,大部分商家并没有因此调低售价。这告诉我们,一旦商品与服务价格扬升后,将不会轻易的重新回跌。

事实上,食品与非酒精类饮料价格去年持续上扬1.3%,尽管这个涨幅低于2019年的1.7%,也远低于2017年的4%涨幅。

同样的,家具与电器、休闲与教育组别的商品与服务价格也于去年持续扬升,尽管涨幅低于2019年。

此外,尽管疫情重创餐饮、零售、酒店业,但餐馆与酒店用餐价格去年也增长0.4%,虽然涨幅也是低于2019年的1.2%。

另一方面,保健与通讯价格去年也加速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别无选择,尤其是许多国人在疫情期间被迫居家作业。

通胀今年重临

从各项数据显示,我相信通胀将于今年卷土重来。

除了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燃油价格回扬,其他原产品如棕油、大豆油、黄金和银的价格皆已供去年4月低点大幅反弹,这预料将造成商家们的原料成本扬升。

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复苏,也料将促使商家通过提高售价,把原料成本的涨幅转嫁给消费者。疫情造成的供应链瓶颈,料将雪上加霜。

整体而言,尽管通胀今年料将重临,但相信不会太高。国家银行预估今年CPI平均为2.5%。

由于预期通胀走高,在3月份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上,国行已连续5次会议维持隔夜政策利率不变,尽管早前有部分经济学家预期国行这次会降息。

与此同时,若通胀率受控在其预估的2.5%或以下,我想国行短期内不太可能升息。

 

ADVERTISEMENT

 
 

 

反应

 

国际

糟糕通胀数字恐成贺锦丽致命伤

(纽约31日讯)如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搭档万斯胜选,让执政的民主党感到芒刺在背的通胀会是最大功臣,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经济与通胀是美国选民最关切的议题。

拜登政府拿出亮丽的经济成长与华尔街天价资产数字,惟仍无法取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

过去3年,美国选民最在乎的不是美军仓促撤出阿富汗、俄乌战争或中东战火等国际事务,更不是英伟达(Nvidia)股价奇迹式成长,而是影响选民迫在眉睫的高物价与高房价。

距离投票前最后一次官方公布的通膨数字、美国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去年同期相较年增2.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略增至3.3%,但相较于上个月,通胀已处于停滞与回温状态,官方透过利率政策等手段降低物价的努力短期已难有效果。

《华尔街日报》统计,特朗普执政4年,通胀总计为7.8%,拜登政府当家至今高达20%。这是拜登与贺锦丽政府的执政致命伤。

经济成长方面,拜登挟着疫情后高度反弹,表现优于特朗普,执政至今年均成长3.2%,总成长为11.8%,远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特朗普执政前3年为2.8%,疫情期间大幅下滑导致在位4年年均成长为1.8%,总成长为7.8%。

这些数字对选举影响极大,两阵营都寻找有利的解释。

不过除非失业率上升或经济走向衰退趋势明显,美国物价与房价下行的可能性极低,选民在投票前很难感受到物价改善。特朗普从8月起拿着牛奶与食物诉求生活恐惧,贺锦丽主打中产阶级减税与房屋补贴。

无疑的在各项民调中,超过7成美国民众将经济与通膨列为投票意向关键因素,导致两阵营都无视财政纪律大开选举支票,舆论无分立场都质疑“钱从哪里来”,但摇摆州关键未决选民最终还是会依据个人生活感受投票。

疫情期间美国引领全球降息救经济,美国经济无需软着落,但房地产与股市未见缩水,一年来的高利息与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推高能源及原物料价格,导致物价连番大幅上扬,美国通膨数字选前虽已控制,但民众日常生活所需支出未见降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