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黄金股能救中国科企?/Project Syndicate

陷入困境的中国科技巨头,终于有望从严厉的法律和监管打击中解脱出来,这些举措已使其股价合共蒸发超过1.5兆美元。

在国家经济面临越来越多增长挑战的情况下,一些中国政府官员释放出了可能转向新战略的信号:收购主要科技企业1%的股权(或所谓的黄金股)。不过这种做法真能让中国科技行业的前景变得光明吗?

眼下显然有必要出台一种新做法。在过去18个月间当局规训中国科技企业的种种作为,以一系列不透明且无法预测的规管为特征,既笨拙又成本高昂。

在2020年底戛然而止的蚂蚁金服集团赴美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阿里巴巴和美团遭受的破纪录反垄断罚款,以及对滴滴出行的突击网络安全调查都让投资者惊恐不已,致使股价暴跌。

如今中国政府似乎希望这一黄金股安排。能产生它渴望传导的信息和影响,同时避免笨拙监管产生的经济成本。国家投资者通常能借这1%股权任命一人进入董事会,确保内部人员能够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且拥有否决权,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担忧。

滴滴本该好好的?

同时,中国领导人显然希望这一安排将有助于科技企业料理自身监管风险,因为这能确保它们与国家议程和政策保持一致。任何分歧都将在企业内部解决,这样国家就不用事后出手干预,也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清晰度和确定性。

这可能对打车巨头滴滴出行有所帮助。当年该公司决定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权力极大的互联网监管机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建议它先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但滴滴并未理会此建议,并在2021年6月的IPO中筹集了44亿美元。

几天之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旋即宣布对滴滴展开调查。随后几个月间持续不断的监管压力,最终迫使滴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导致其股价崩盘并引发了全球对中国互联网股票的抛售。

如果政府能持有滴滴的黄金股,那么其代表可能会否决该公司最初赴纽交所上市的决定,从而避免了随后的一切动荡。

因此黄金股安排似乎是政府和科技企业的双赢之举。而且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推进。2020年4月,微博(一个拥有超过5亿活跃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旗下的一个实体出售了1%的股份,而该基金则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财政部在2017年成立的。

自那以后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40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包括字节跳动(抖音和TikTok母公司)、热门视频应用程序快手、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商汤科技和货车租赁公司满帮集团。

虽然这些投资中的大多数似乎都与黄金股无关,然而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或其关联企业至少在两家公司——字节跳动和微博——中占据了董事会席位。

不算万全之策

但这种安排在避免企业遭遇监管麻烦方面可算不上是万全之策。

首先,黄金股只授权国家投资者否决由董事会审议的决策,对公司日常运营活动几乎没有影响,而这些活动其实才是监管的目标。

对同行竞争、雇员和临时工待遇、平台参与者之间的价值分配以及用户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共享等问题的处理方法都不太可能提交公司董事会审核,却都落在监管范围以内。

此外,中国的监管权力会被划分给一些政府部门和机构,而这些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激烈竞争。

一个政府部门的直接或间接持股,可能无法保护企业免遭其他政府部门干预,特别是当股权是由一个较低级别的政府实体持有的时候。

监管机构甚至还可能对自身持股公司下手。这方面是有先例的:尽管自2020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辖的实体在微博占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但该办公室依然在2021年1月至11月期间对该平台处以了总额200余万美元的44笔罚款。

未必免于监管

去年12月,该办公室传召了微博的高管并对后者的内容管理失误再次进行罚款和训斥,显然是故意要损害其名誉。而该公司股价在新罚款信息发布当天下跌了近10%。

同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满帮集团的间接投资,也没能使该公司躲过去年7月的突击网络安全审查,该举措致使该公司股价大跌,而此事件发生在其纽交所IPO仅仅两周之后。

黄金股安排可能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但那些认为它们将保护科技企业免于承担持续监管成本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更别提国家持股带来的风险了——比如长期困扰中国官僚机构的腐败和监管漏洞。

黄金股安排非但不能拯救中国的科技金鹅,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拔去它们的羽翼。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