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30岁前14财富里程碑/史慧娴

常言道:“三十而立”,30岁正是许多人开始面对许多人生里程碑的时候。比如结婚、考虑生小孩,或买新房等重大决定。

踏入30岁的时候,我们经历了过往所犯错误的磨炼,及许多新责任的启发,对待金钱的态度或看法已然成熟。

正因如此,在这个岁数的人应该要对人生财务规划有方向;以下是数个需要搞清楚的财务里程碑:

1.职业方向

多数人是以试错的方式,来开启职业生涯。

而在真正找到心仪的目标前,我们需要不断确认当前的工作,是否符合自己追求的职业生涯大方向。

确认大致方向可让你以较好的心态快速升职,从而获得更强的获利能力。

要注意的是,人生并非只能做出一次选择;如果多年后想要转换跑道,也属正常。

重要的是,我们要善用先前工作经验,好让自己在所选择的领域大放光彩。

2.量入而出

总是有个时刻,你会问自己“多少钱才足够”、“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及“我要如何实现”。

好比你想要自己总是在高档餐厅用餐、并开上豪车,那么就需要找到能够支撑如此开销的办法。

但若你不想自己负债累累,又或游走破产边缘,那么就该量入而出。

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再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从而避免自己陷入债务危机。

3.摆脱债务

到了30岁,财务能力一般上已较为稳定,并能开始为未来准备储蓄。

然而也有一部分这个岁数的人,仍旧无法迈进,因为过往所欠下的沉重债务拖慢脚步。

故需确保自己的偿债计划有效;但若毫无计划,现在开始永远都不算晚。

4.了解父母财务状况

最理想情况下,所有人都该计划好退休生活,但现实情况不一定与理想一样。

如果父母没为退休做好准备,就可能在不能工作后依靠你。

所以我们需要确认他们的财务状况,并搞清楚自己能提供什么帮助。

这并非是什么简单决定,且必须与父母坦诚相对,故越早了解越好。

5.升职加薪

无论是升职或加薪,我们都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才能让事业成长。

当一味节省开销或增加储蓄的办法不管用时,最好应对通胀的办法就是加薪。

6.财务独立

到了30岁,应该已脱离父母的庇护、发展事业,及能够从财务上支撑自己的生活开销。

一般上,你的工作是主要收入来源。

7.良好信贷记录

当下贷款的容易到手,造成滥用情况出现,但只要记得量入而出,就可以避免对贷款的依赖。

在中央信贷资讯系统报告(CCRIS)中,留有一份良好的信用记录,有助你轻易获得贷款来购买房屋等。

8.开始准备退休储蓄

理想情况下,从25岁开始,每月应该将薪水中的三分之一存作退休金。

但若你在30岁仍没有退休计划,现在开始也不嫌晚。

首先,先确认需要多少钱来舒适退休,并记得将通胀影响计入考量。

而若不想在退休后降低生活品质,那么就需在每月从退休金中,拿出以往每月薪水三分之二的金额来维持。

故越早开始准备退休资金越好。

9.成为投资者

就算储蓄不多,但也能开始投资,以尽快享受复利。

随着时间和情况改变,你的财务需求可能跟着调整,因此需要学习如何调整你的投资计划,以迎合新的财务需求。

10.准备紧急资金

一般上,是准备好6至12个月开销的资金。

若不幸丢了工作,至少还能让你短期应对开销与债务。

11.有足够的保险保障

成年人的其中一个责任,就是从财务上保障自己,而这就包括了购入足够的保险;无论是人寿、医药或个人意外保险。

12.做好计划

无论是两年内结婚或明年买下新房屋,好的规划有助你按时实现财务目标。

没有明确目标,你可能对要奋斗的方向感到模糊,从而蹉跎许多时间。

小额开销方面,我们仍需要留意每笔支出,以确保没有偏离所设下的财务目标。

13.确认身家

每个人都有一定财富在手,而确认自身身家多寡,是最全面且简单方式来了解自己财务状况的办法。

你的身家是以资产总额(银行账户余额、储蓄、投资等),减去债务(个人贷款、房贷、卡债等)后,即可算出。

到了30岁,你的身家净值应该要是正数,若能不断增长则更好。

14.了解个人所得税

知晓自己的税务状况,才能更好地运用减税、回扣或豁免优惠,这就意味着每年可以省下更多的钱。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ADVERTISEMENT

 
 

 

反应

 

名家专栏

生养孩子要花多少?/史慧娴

梦幻的婚礼谢幕后,新婚夫妻在隔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开始计划下一步——生孩子。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养大一个孩子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从衣食住行,再到教育、培养爱好、医药保健费、娱乐和看护费用,生养孩子绝对无法不能只靠爱和空气。

一家保险集团就调查过,在我国养育一个孩子的总花费,高达50万令吉!

AIA保险公司的报告估计,考虑到生育孩子的费用、学费,甚至到大学学费,所需准备的金钱大约40万到110万令吉。

那么现在在大马生孩子要花多少钱呢?若你还考虑辞去工作全职带娃该怎么办?若只有单一收入来源,你们是否能负担得起呢?

怀孕体检

假设正常怀孕,孕妈妈需要每月定期检查一次,从第36周开始则每两周检查一次。

私立医院每次的检查费用约为200至250令吉。

到了第40周,检查费用甚至高达2400至3000令吉。

分娩

试问任何父母,你都会发现本地分娩费用并不便宜。

若你是本地人,你还可以在政府医院分娩,费用从10到1200令吉不等。

若不是,那么只能选择私立医院、诊所或妇产中心。

假设你计划在巴生谷私立医院分娩,自然分娩费用可能在3000到1万令吉之间,这包括了妈妈与宝宝的住院费。

至于剖腹产的费用,可能落在6000到1万令吉之间;若情况紧急,费用可能飙到1万5000令吉,这就包括新生儿的麻醉和产后光疗。

宝宝医疗护理

新生儿在第一年必须接受定期检查和接种疫苗。

这些疫苗每隔一个月安排一次,例如从0月到第12个月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如果在私人儿科诊所接种,平均每次就诊费用为60到150令吉。

每年总共花去2000到2500令吉。

若你的宝宝容易感染流感或感冒,请准备好每次看医生需花150到200令吉,因为儿科医生咨询和药物都不便宜。

幼儿看护

若父母双方都有工作,你需要准备每月支付一定金额来照顾孩子。有些人很幸运,自己的父母愿意帮忙照顾孙子。

保姆

本地保姆工作平均月薪从1900到3000令吉不等,具体取决于地点。

一般上,专业的保护应该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吃饭、玩耍与休息,并通过各种活动得到智力刺激。这可能相等于每年2万2800到3万6000令吉。

女佣服务

有些人可能选择找一名住家女佣来照顾孩子,特别是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时。

不过,聘请家庭女佣成本可能很高。

在本地,这些工作由外籍帮佣承担,中介机构收取1万5000到1万8000令吉不等。

同时,女佣月薪则从1500令吉起步;一般上,每年一名女佣费用约为3万5000令吉,这还不包括伙食与住宿费。

婴儿工具

-婴儿车与宝宝汽车安全座椅

你需要一辆质量好的婴儿车,让你至少可以使用两年。

而一辆带有婴儿背带兼做安全座椅的婴儿车,平均约为1300令吉。

当宝宝稍大一些后,取决于体重,你可能需要购买一个单独的汽车安全座椅,价格至少要400令吉。

-育婴设备

婴儿需要不同类型的家具设备,如婴儿床、围栏、换尿布台、高脚椅等。

若想减低开销,你可以购买二手的,又或从孩子长大了的亲戚那边获得免费的。

但若你要添购全新的,这些设备加起来会是一笔不低的开销:

婴儿床/床垫/枕头/床上用品-800令吉

婴儿围栏-200令吉

高脚椅-100令吉尿布台-150令吉

食物

-哺乳

若妈妈决定母乳喂养,那么你就需要考虑使用吸奶器。

目前市场上的吸奶器价格从150到超过800令吉不等,更不用说所需的储奶瓶、冷藏包和其他工具。

-奶粉

婴儿配方奶粉根据品牌和年龄的不同,价格也不同。

年龄越小的阶段(新生儿),费用越高。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配方奶粉的价格会降低。

6个月以下的新生儿的一罐配方奶粉,平均价格从每罐60到超过110令吉不等。

一年的配方奶粉开销约要2640令吉。

-固体食物

一旦宝宝超过6个月后,你就可以开始喂食固体食物来补充营养,如粥、果泥食品或婴儿辅食米糊。

每月开销大约为120令吉,具体取决于你所选择的食材;年开销大约为720令吉。

尿布

市面上有多种品牌的尿布可供选择。

有些可能会比较便宜,但一些可能非常烧钱。

中档次的尿布品牌每包售价可能超过35令吉;每包尿布的数量取决于尺寸,越大数量越少,而价格往往会更高。

更优质的品牌每包售价要60令吉,可以在晚上使用,装载量更大且使用时间更长。

因此,一年尿布总花费约要1435令吉了。

衣服和玩具

婴儿成长很快,衣服可能很快就需要更换,也很快厌倦现有玩具。

所以建议父母从朋友或亲戚那里拿些旧衣服和玩具。

不过,父母偶尔还是会给宝宝买新衣服和玩具,毕竟谁能一直拒绝那些可爱的衣服和玩具呢?

这些物品花费实际金额取决于你和宝宝,粗略估计每年约720令吉吧。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